木香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明德书院,超市我这种扫货,木香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德书院
顾刺史和宋县令满脸心痛,神色惋惜地离开了良民村。</p>
没过两天,就有人送了四头牛外加两个孩子的启蒙书籍和笔墨来。</p>
郝仁那天婉拒了顾刺史的美意,说孩子在村中上学就很好。</p>
顾刺史幽幽地看他:</p>
“不要毁了下一代。”</p>
郝仁:……</p>
苏知知开始有点犹豫,但是很快就决定了,她想去县里上学。</p>
“我去!爹,我想去!”</p>
苏知知满眼小星星地看着郝仁夫妇。</p>
因为平日很少有机会出山,她偶尔有机会去县城里,觉得县城里人多热闹。</p>
街上有糖人、炸糕等好多吃食,还有很多街头艺人杂耍。</p>
县城离黑匪山近得半日就能到,要是去了县里念书,她就可以在县城和村里两边玩了。</p>
更重要的是,她翻了一下刚送来的启蒙书,发现她都学过了,再学一遍的话肯定很轻松。</p>
苏知知缠着伍瑛娘,眼里明晃晃写着“想去”。</p>
伍瑛娘推着苏知知往外边走:</p>
“好了,先别吵了,我和你爹商量一下这事。今天要去学堂的。”</p>
苏知知不闹了,背着书箱走了。</p>
郝仁看着衙役送来的书本,神色不明。</p>
伍瑛娘看着夫君,用打趣的口气道:</p>
“怎么?女儿想出去,你舍不得了?”</p>
郝仁喉间叹出一口气,又低又长。</p>
“阿仁,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困在山里,总有一日会出去。”伍瑛娘坐在门口擦拭她的红缨长枪。</p>
她多年前独自行走江湖,初次遇到裴璇时,两人不打不相识。</p>
当年她用的就是这杆长枪。</p>
“璇儿若是还活着,以她的性子,不会拘着知知。你看知知见到阿澈那么高兴,她也想要同龄的玩伴。别的孩子能做的,她为何不能?”</p>
伍瑛娘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入了郝仁的耳朵。</p>
风吹得门外的树冠轻摇。</p>
满树枝叶映着风和阳光哗啦啦作响,似有人低语。</p>
郝仁犹豫再三,终究是不忍心把苏知知拘束在山中:</p>
“去就去吧,反正离得不远,上学就在县城,放假就回村里。”</p>
郝仁和伍瑛娘这边做好了决定。</p>
没过几日,正好薛玉成暗中派了亲信来。</p>
为了让薛澈安心在浔州住下,他们已经为薛澈造好了新的身份户籍,是薛家早就在岭南没落的旁支庶子,恰好与薛澈同名。</p>
对外可称家中长辈早亡,寄养在郝仁家中。</p>
岭南太偏远,不会有人查过来,也不会有人见过薛澈。</p>
和户籍信息一起送来的,还有银票和金子,外加不少珍贵药材。</p>
接下来的日子,郝仁忙着提前安排好村中事务,伍瑛娘则给苏知知和薛澈置办日常用品。</p>
四月中旬的时候,一家人整整齐齐地搬家去县城。</p>
县城人杂,为了安全着想,跟着一起去的还有秦老头和孔武。</p>
看着就像是一对夫妻带着上下老小进城。</p>
阿宝也跟来了,远远地在上空盘旋,恰好在灼热的日光中给一家人投下一片阴凉。</p>
驴车晃晃悠悠,孔武坐在前头赶驴。</p>
苏知知坐在后边的车上,兴奋得手舞足蹈:</p>
“去了县城,要先吃龙须糖!”</p>
“要去街上看喷火!”</p>
“还有那个观什么楼看唱戏……”</p>
薛澈观察着周围环境。</p>
他之前被吴老三绑来是关在车里的,没见过一路来时的场景,这会儿才意识到黑匪山的位置其实很偏很隐蔽。</p>
虽然离县城距离不远,一般人很难找到这山洼里来。</p>
伍瑛娘从装干粮的包裹里拿出装了泉水的竹筒,还有一些晒干的肉脯、果干分给大家吃。</p>
等到了县城,他们租了个两进两出的院子。</p>
苏知知和薛澈还有孔武在街上吃吃逛逛了几日,很是开心,一直到要去书院那日才想起来问一句:</p>
“娘,我和阿澈去哪念书呀?”</p>
伍瑛娘:“明德书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