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西北求军衣
木香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西北求军衣,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木香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件事情闹得太大,贺庭方还为此重罚过手下,又让他们躲起来一段时间避风头。</p>
十年过去了,贺庭方没料到冥河冥水居然会栽在这件事上。</p>
贺庭方再一看折子的落款:浔州刺史顾景。</p>
顾景这个一根筋的老东西,在长安的时候就跟他不对盘。</p>
当初设法把顾景调到岭南去,就是为了把这人挤兑走,扔得远远的,别来坏他们的事。</p>
可这人被挤兑到岭南之后,居然还能坏自己的事。</p>
贺庭方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他觉得岭南不对劲了。</p>
因为他把那些他想挤兑的、讨厌的人都往岭南、琼州、庭州这些边远之地扔,这些人哪怕是到了鸟不拉屎的地方都会继续跟他对着干。</p>
“贺爱卿作何想法?”</p>
贺庭方看折子的时候,慕容宇一直在观察贺庭方的神色。</p>
见贺庭方神色无异,慕容宇才继续翻开下一本奏章。</p>
贺庭方合起手中的折子道:</p>
“凶犯被擒,乃因皇上治理天下有方,鸿运齐天。有皇上此等贤君在,天下黎民可享太平之世。”</p>
慕容宇没否认也没肯定,只是短促地笑了一声。</p>
脸上的笑容还未全然绽出,就凝固在了脸上。</p>
他将奏章拍在桌上,抿唇道:</p>
“眼下才初夏之时,薛玉成就已经上奏折催着朕给将士发冬衣了,莫不是担心朝廷供不起西北将士的冬衣?”</p>
慕容宇戴着金玉扳指的手覆在西北来的奏章上。</p>
薛玉成在奏章上再三恳请朝廷提前送今年冬日的军衣,说去年军需送到得太晚,有些将士差点熬不过西北的风雪。</p>
懂天象的当地人都说庭州今年的冬日会比以往都冷,而且冷得更早,需要更厚实保暖的军衣。</p>
朝廷若不能更早一些送棉衣的话,恐怕大雪封路,物资就送不到了。</p>
这已经不是薛玉成今年了,前两次慕容宇都没批复。</p>
薛玉成,言辞比前两次更迫切激烈些,字里行间隐隐有指责朝廷去年物资运送不当,衣料不实的意思。</p>
慕容宇知道薛玉成说的是实话,也记得去年给西北送将士冬衣的确晚了些。</p>
毕竟去年布料不够,黔中道还上折子求布,朝廷只能勉强赶制出西北将士的冬衣。</p>
但就是因为这样,慕容宇才更生气,觉得仿佛有人在揪着他的错处指责:</p>
“这个薛玉成,说得轻巧,每年大批的冬衣和粮草岂是那么容易能筹集的?西北这两年无战事,却年年消耗不少,他还好意思上折子催冬衣。”</p>
这话说得连贺庭方都心中腹诽:</p>
谁家养军队消耗不大?若是年年有战事,消耗岂止这些?恐怕国库早都空了。</p>
“皇上,臣倒是有一计。”</p>
贺庭方看着手中从岭南呈来的折子,</p>
“西北军需推阻不得,朝廷又难以赶制出如此多丝绵冬衣。去年岭南的黑山布送入黔中后,百姓反响都不错,不如今年就让岭南赶制西北的冬衣,做成后直接送去西北。”</p>
慕容宇锁眉:“岭南能赶制出数万将士所需之衣?”</p>
贺庭方上前一步:“浔州刺史顾景甚有担当,委以此事必无虞也,更何况还有越王坐镇岭南督查。若顾景怠忽此事,可严惩之,亦以儆岭南诸官,使其各尽职守,不敢懈怠。”</p>
在皇上身边默默倒茶的王内侍听着眼角抽了一下,他都觉得狠。</p>
把这么大的事情安排给岭南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做,让人家浔州刺史负责军衣之事,没做好还要受罚。</p>
这上哪说理去?</p>
可慕容宇同意了。</p>
薛玉成说去年的冬衣不好,那今年就换人准备。</p>
若岭南做得好,那是朝廷的功劳;若是岭南做得不如去年好,也叫薛玉成那帮人意识到以前朝廷所供军衣有多好。</p>
“好,爱卿所陈之议甚善。”</p>
慕容宇手腕微动,用朱砂在奏章上批下回复。</p>
初夏的光线落在奏折上,赤色的朱砂墨红得像乍然开出的一丛凤仙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