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默写
木香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 默写,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木香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默写
苏知知落笔早,写得快,一气呵成。</p>
慕容禛思索一番后也落笔了。</p>
宁安开始愁眉苦脸地想,瞄了一眼苏知知写的诗,灵光一闪,也笑嘻嘻地动笔了。</p>
慕容禛写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①</p>
宁安写的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②</p>
苏知知写的则是:</p>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③</p>
慕容禛放下笔后,看见宁安写的诗,便说:</p>
“皇姐默写的诗中并无‘湖’字。”</p>
宁安挑眉:“张太傅说以‘湖’为题,又没有一定要有‘湖’字。张太傅,对不对?”</p>
张太傅颔首。</p>
慕容禛又道:“皇姐的字,一如既往。”</p>
宁安的字其实可以称得上结构工整,但她写字的时候笔画总没有轻重之分,也没有笔锋。</p>
看上去就像是几根木头搭起来的房子。</p>
宁安瞪一眼慕容禛:“你的字也没多好看,知知可比你写得好!”</p>
慕容禛听得不悦,绕过宁安,去看苏知知写的。</p>
看了一眼,他就愣住了。</p>
笔法流畅,毫无滞涩之感。</p>
竖画挺拔,撇捺舒展,竟然还有几分张太傅字体的风骨。</p>
长安有许多文人都想方设法学张太傅的字体,因此字体像张太傅并不稀奇。</p>
慕容禛没想到的是,苏知知一个岭南来的丫头居然也会?</p>
慕容禛还未将心中疑问问出口,张太傅先开口了:</p>
“苏姑娘的字是从何处学的?”</p>
张太傅从苏知知刚开始写的时候注意到了。</p>
苏知知的字有几分像他的字,更有几分像——</p>
张太傅不敢想下去。</p>
“我跟我爹学的字,我爹说他花大价钱买到过张太傅的字帖。”苏知知解释,“我们跟着字帖练的。”</p>
苏知知大概想到了张太傅会这么问,毕竟以前薛澈都说过好几次了。</p>
她也知道了张太傅曾经教过爹。</p>
但是爹说过,他们一家人的身份都要保密,不能让京城的人知道。</p>
张太傅眼神复杂,落寞和惊喜交错。</p>
落寞是因为想到当年教过的学生。</p>
惊喜是因为,眼前这小姑娘,居然只是自己跟着字帖练就能练得这么好。</p>
他知道外自己的字帖在外面价值千金,被人争相求购,但并不是每个仿他字帖的人都能把字练好。</p>
他在太子身边手把手地教了几年,几乎是一笔一画地讲每一处细节,太子的字也只能练到今日的程度。</p>
“苏姑娘聪慧过人,字写得好,为何不去书院念书,以后考女官?反而去了武学馆?”张太傅语气中有一点惋惜。</p>
像是在问该拿笔的人,为何要去提剑?</p>
苏知知:“张太傅,我爹本来也想送我去书院。可是我喜欢习武,不喜欢写字。我爹娘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情。”</p>
潋滟的湖光映在苏知知眼中,闪闪发亮。</p>
宁安拉着苏知知的手:“张太傅你没见过知知的功夫,知知能打虎呢。她的功夫比写字还厉害。”</p>
宁安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p>
张太傅见两个小姑娘笑得明朗,也抚着胡子笑:</p>
“看来苏姑娘文武双全。若是苏姑娘有意习文,老夫都想收苏姑娘做学生了。”</p>
慕容禛在旁边脸色越听越黑。</p>
小门小户的女儿,无需担大任,将来也嫁不进高门做主母,自然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p>
她无非是字写得好一点,张太傅居然说想收她为徒。</p>
张太傅这样说,无异于同意了宁安的话,觉得他写得还不如苏知知好。</p>
慕容禛抿唇:“父皇召苏姑娘入宫住了数日吧?苏姑娘可想家?”</p>
苏知知:“我想家,但是我不难过,在宫里,惠妃娘娘还有宁安公主对我都很好。”</p>
慕容禛没再对苏知知说什么,转而对张太傅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