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下午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太子太傅卢植,今古文之争!,叔嫂在一起的小说,一觉睡到下午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子太傅卢植,今古文之争!

送走了刘宏,刘辩没有立刻坐下。</p>

当然,他也不可能去坐刘宏的龙椅。</p>

监国太子有监国太子的位置,在龙椅的东侧有一个属于他的席位。</p>

刘辩向百官行了一礼:“孤年少德薄,还需百官辅弼,众卿辛劳了。”</p>

面对刘辩的彬彬有礼,百官虽然口称“不敢”,但面上的笑容却无法掩盖,显然十分受用,甚至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当场涕泪纵横。</p>

唉,人哪,受了刘宏那么多年的荒唐气,突然来个如此彬彬有礼又亲近士人的太子,不免有些否极泰来之感,哪怕刘辩的上位途径略有些“叛逆”,他们也都不在意了。</p>

“孤有意选一位太子太傅平日为孤答疑解难……”</p>

当刘辩刚说出前半句的时候,百官的眼睛都亮了。</p>

太子太傅啊,负责教导辅弼太子,虽无实权,但只要刘辩将来登基,少不了一个“帝师”之名,至少一个三公的位置是跑不了的。</p>

一时之间,但凡平日里有些名气的人都在期待自己能被刘辩看中,唯有袁隗总觉得有些怪怪的。</p>

按理说,太子太傅应该由天子来定,或是向百官求贤,怎么主动权掌握在了太子手中?</p>

当然,这也是袁隗清楚自己不可能担任太子太傅才能有如此清醒的意识。</p>

毕竟司徒本就有教化之责,当这个太子太傅多少有些重叠了,而且也不符合袁家的利益。</p>

对于袁家来说,刘辩上位是与何进结盟的代价,但不代表他们会倾力支持刘辩,更不会真的去与刘辩结成什么亲密的师生关系。</p>

“孤曾听闻,卢侍中尝学于扶风伯门下,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不知卢侍中可愿费心否?”</p>

扶风伯指的是大儒马融,死后追封扶风伯,因此许多人称呼马融都会以扶风伯唤之。</p>

而卢植作为马融的弟子,还是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兄,无论是学问还是名望,都足以胜任太子太傅之职。</p>

只不过袁隗却是眉头一皱,有些厌恶地看向了卢植。</p>

同为士人,也同样反对宦官干政,但士人之间也有利益冲突。</p>

比如今古学派之争!</p>

始皇帝焚书之时,使得许多以六国文字记载的儒家经典被付之一炬,儒家的儒生们只得将那些典籍背诵下来,准备着口口相传传承下去,却不想始皇帝这么快就殡天了,而胡亥这个二世祖居然灭了嬴政都灭不了的帝时期的白虎观会议又将《左氏春秋》的官学地位罢黜,于是没了官学地位的古派索性在民间广收门徒巩固传承,走中下层路线,反倒是逐渐兴旺了起来,与之相对的今派扫帚自珍,地位开始摇摇欲坠。</p>

直到桓帝和刘宏时期,双方的斗争也到达了巅峰。</p>

而今派的既得利益者便包含了汝南袁氏,汝南袁氏的家学《孟氏易》便是今派的典籍之一。</p>

但卢植却是师承马融的《费氏易》与《左氏春秋》,妥妥的古派士人!</p>

太子太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太子的政治倾向和经学倾向,若是卢植这厮撺掇太子将古派立为官学……</p>

想到这里,袁隗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举荐一位今派的士人来担任太子太傅,但一时之间竟然想不起有谁合适教导太子。</p>

这些年,今派虽是官学,但人才逐渐凋敝,党锢之祸也贬谪了一大群今派的学者,反倒是走中下层路线的古派逐渐占据了庙堂和民间。</p>

比如眼前的卢植,还有蔡邕、服虔、马日磾、郑玄,后面这些人都被他借着党锢收拾了,可没想到郑玄这个背叛了今派的二五仔竟然在家里都能给他整出那么多活,他的学问竟然发展到了开宗立派的级别,称之为“郑学”!</p>

今派最优秀的学者何休则是去年刚刚病逝,眼下合适的人选也唯有他的亲家杨赐了,让他来当这个太子太傅,传授太子《欧阳尚书》。</p>

可不待袁隗跳出来反对,他就看见卢植这个狗贼居然不推辞,直接应下了!</p>

三辞三让呢!</p>

礼节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美人儿子by父子全文免费阅读

何夕年

三姐妹全文阅读

老克林

你比他丈夫厉害

成角

妈妈装睡配合孩子阴阳调和

不跟飞机抢驴

夫妻在厨房恩爱的小说

睡觉困了

搅乱春潮

何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