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二章:风起云涌,浇花(父女)笔趣阁,成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起云涌
一骑飞驰,铃声远播。</p>
快马踏过开远门。</p>
青衣,短幡,悬铜铃。</p>
街道上的行人商旅纷纷避让:“出什么大事了?怎还有青衣快骑八百里加急。”</p>
兴庆宫外。</p>
六十有二的李林甫扶着腰间白玉革带,缓步拾级而上。</p>
人虽老,可脚下的步子,走的端正。</p>
当值宦官见是右相,忙不迭掀开明黄帷帐。</p>
“圣人,河西道八百里加急。”</p>
李林甫规规矩矩的站在外头,低眉顺眼。</p>
“进来!”</p>
内侍太监相迎,李林甫毕恭毕敬的捧着卷轴走进殿内。</p>
内侍太监接过卷轴,摊开在圣人面前。</p>
略扫一眼上面完好的蜡封。</p>
“李相可曾看过?”</p>
李林甫拱手回道:“回禀圣人,边关急报自当由圣人亲启。”</p>
李隆基低眉看着面前的李林甫:“你也看看吧。”</p>
李林甫快速扫过,面色变得极其难看。</p>
“圣人!万万不可!”</p>
李林甫顾不得圣前失仪,跪在李隆基面前。</p>
“圣人!吐蕃内乱已平,又吞占吐谷浑多年,实力远胜往昔。檄文既出,虚实皆成兵端,望三思啊!”</p>
李隆基并未回应,只是淡淡的看着。</p>
这些年密奏李林甫的奏章,怎么都烧不干净。</p>
李隆基低眉望着李林甫那张“忧国忧民”的脸。</p>
“那李相觉得当如何?”</p>
李林甫故作思虑,开口说道:“不如圣人给那皇甫惟明口头许诺。”</p>
“此计若成,全仗圣人威严。”</p>
“此计若败,圣人全当不知,自当让皇甫惟明前来领罪受罚。”</p>
李隆基笑了,笑的很大声。</p>
口蜜腹剑,嫉贤妒能。</p>
何尝不是自己想要的?</p>
对于帝王来说,一个有把柄在手,又能体己,还能把事情做好的丞相,才是最好的丞相。</p>
李林甫担任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已有十一年了。</p>
权利这东西的魔力就在于此。</p>
一旦你沾染上了些许味道,想要再放下,便如刮骨抽髓。</p>
因为权利,亲奶奶废掉了自己的父亲,幽禁九年。</p>
因为权利,母亲窦氏被诬陷为“厌蛊诅咒”,死的不明不白。</p>
因为权利,大伯母毒杀自家大伯。</p>
因为权利,姑姑想要废自己太子之位。</p>
这像是陇西李氏的命数。</p>
只要想要坐在最高的椅子上,只要自己想活下去,浑身都必定沾染上“自家人”的鲜血。</p>
人老了,难免就开始有些恋旧。</p>
许是想起了那些已故旧人。</p>
“太真真人......”</p>
李隆基面露缅怀之色:“入观整整五年了吧?”</p>
“回禀圣人,太真真人八月便能出道观。”</p>
李隆基轻敲桌面。</p>
太后走了五年了,也到时候了。</p>
寿王妃入寿王府五年,“太真”如今入观中五年。</p>
定然已经洗净凡尘。</p>
李隆基依旧记得十年前,第一眼看见那女子时的场景。</p>
跪地奉茶,袖口滑落处露出的玉臂记忆犹新。</p>
那一声“圣人”也是那般百转千回。</p>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p>
一句诗,道尽了太真美貌,写完了盛唐风华。</p>
寿王识趣,知道世上只有“太真真人”,再无寿王妃。</p>
否则开元二十五年,自己可以一日杀三子,便也可以一日杀四子。</p>
唐高宗做的,自己为何做不得?</p>
难道开元盛世,比不得永徽之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