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李翊试探性地抛出了橄榄枝。</p>

许褚与许定对视一眼。</p>

许定率先开口,说道:</p>

“我等兄弟又何尝不想立功于世,流芳于后?”</p>

“只恨此身低微,不能匡扶帝室,驱逐国贼耳!”</p>

虽然许氏也算地方豪族了。</p>

但跟隔壁曹氏、夏侯氏还是比不了,尤其在名望上。</p>

他们许家在地方再有势力,也终究只是市井小民的身份。</p>

而隔壁曹操呢?</p>

19岁就举了孝廉,成了洛阳北部尉。</p>

30岁出头,就成了西园八校尉,直属于皇帝,只听命于天子一人。</p>

而曹操之所以能位居如此高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作文:</p>

——《我的太尉父亲》</p>

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p>

许褚向来寡言,但闻得兄长如此说话,还是忍不住发出几句由衷的感慨。</p>

“我兄弟俩素爱兵事,只是若天下太平,百姓康居,边塞安宁……”</p>

“我等又何须学这劳什子武艺兵书?”</p>

“纵不得扬名于世,也好过每日与盗匪争斗。”</p>

许定点了点头,帮腔道:</p>

“我等百姓既在小民之位,虽难为天下谋,却可为乡土谋。”</p>

“是以聚集乡里宗室,修筑坞堡,抵御贼寇。”</p>

“每日磨炼武艺,时时砥砺自己,为的就是将来有用武之时。”</p>

李翊见此,当下也不再犹豫,果断伸出橄榄枝。</p>

“两位兄长既有如此豪情壮志,何不随我一同跟随刘将军。”</p>

“征战天下,救护苍生?”</p>

“事若济,小则可以立功封侯,荣妻荫子。”</p>

“大则保境安民,匡扶王室,万世留名!”</p>

许定、许褚闻言,俱是喜出望外。</p>

赶忙离席,躬身拜道:</p>

“李先生之言,正是我兄弟二人心中所想。”</p>

“非是我等不思报国,实乃是报国无门。”</p>

“今我等宗室商议,若蒙刘将军不弃,我等愿意投身于刘将军麾下。”</p>

李翊大喜,手执二人手道:</p>

“两位兄长若是愿意投效徐州,则是邀天之幸!”</p>

“我代刘将军谢过二位!”</p>

许氏兄弟连忙还礼,皆表示愿意为了刘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酒宴过后,</p>

许定联络许氏其余宗老,一同敲定归顺徐州的具体细节章程。</p>

然后许定及其余比较有名望的宗老,向李翊献上一碟书札。</p>

里面记录了坞堡中的人口、土地、粮食、牲畜、军械等等。</p>

记录之详细,全无保留。</p>

这是许氏在表忠心。</p>

李翊收下书札,重赏许定及几位宗老。</p>

又命军士拿出此前缴获的耕牛牲畜,绢帛金银,分赐给剩下许氏有名望的宗老。</p>

宗室各长老在拿了李翊的好处后,知李翊乃良善厚道之人。</p>

许氏跟着他,肯定吃不了亏。</p>

于是再无顾忌,纷纷向李翊投诚。</p>

李翊安顿好许氏众人,又差人修书一封,寄给南方剿贼的刘备。</p>

跟他言说了谯县坞堡的事。</p>

刘备南下后,一路急行军,甚至都没有到固始,就追上了黄邵。</p>

黄邵仓促应战,为刘备所破。</p>

关公突入阵中,阵斩了黄邵。</p>

剩下黄巾余众,四散逃了大半。</p>

未能逃走的,则纷纷向刘备投诚。</p>

刘备将众人安顿好,分赐粮秣。</p>

黄巾诸贼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表示再不敢与刘将军作对了。</p>

刘备又问众人是否愿意跟随他,回沛国去。</p>

若是愿意,他可以给他们田地耕种。</p>

众人感念刘备之德,纷纷表示愿意。</p>

刘备欣然纳之。</p>

他倒也没说要把这群黄巾兵迁到徐州去,也是不想让他们背井离乡。</p>

只说让他们去沛国,仍是留在豫州。</p>

在纳了黄巾贼后,又得了李翊书信,刘备便领着关羽、徐晃北上,往谯县坞堡去了。</p>

由于军中多了不少黄巾贼,行军速度也慢了不少。</p>

李翊一连在坞堡等了数日,这才等到刘备来。</p>

这几天他在坞堡,陪着许褚等人操练兵马,交流练兵经验。</p>

李翊从中也跟着学了不少。</p>

随后,李翊将许氏兄弟介绍给刘备。</p>

刘备闻说后大喜,即拜了许定为校尉,许褚为都尉。</p>

“今贼寇已定,又掳了不少黄巾贼,可回徐州去否?”</p>

刘备问李翊道。</p>

李翊颔首,说道:</p>

“此次南下不仅收获大量财帛金银,还笼络了许氏,已经超额完成翊此前定下的任务。”</p>

“咱们可向北,先去小沛,把俘的黄巾贼交给陈汉瑜,交由他安置其屯田。”</p>

“然后自小沛向东,回下邳去也。”</p>

刘备欣然从之。</p>

点齐军马,准备出发前往小沛。</p>

许定、许褚两弟兄则带了宗室数百人,跟着刘备一同去往小沛。</p>

陈珪知刘备要来,也是亲自出城相迎。</p>

现在这位刘使君,早已不是当初那位初入徐州的刘使君了。</p>

当时刘备要统治徐州,尤其讨看他们下邳陈氏的脸色。</p>

但现在的刘备何许人也?</p>

汉左将军,天子亲授徐州牧。</p>

大权独揽于一身,也不再是徐州众世家可以随意拿捏的了。</p>

除沛相陈珪之外,其余郡县的县令、县长都来了小沛,拜见刘备。</p>

毕竟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跟他比,自己就是个微末小官儿。</p>

肯定得多争取个露脸的机会。</p>

刘备一一抚慰众人,又考核了诸官的政绩。</p>

然后一一予以鼓励嘉奖,众人这才心满意得退去。</p>

刘备将俘获的黄巾贼,仅农具耕牛种子一并交予陈珪。</p>

跟他交代了一些屯田事宜,便匆匆回徐州去了。</p>

回到下邳以后,李翊也正式将自己构划灭亡袁术的大战略,向刘备说了。</p>

“淮泗人口百万,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乃膏腴之地。”</p>

“我徐州则是四战之地,若不能据有淮泗,便是无根之地。”</p>

“此前困于诸事繁多,翊未尝向主公讲述攻灭淮南的具体战略。”</p>

“如今诸事既定,翊以为可以着手准备了!”</p>

李翊把自己的战略方案,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给刘备讲了。</p>

淮泗为何对徐州重要?</p>

因为若想以徐州为根基,没能没有一个大后方。</p>

而淮泗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粮仓。</p>

后来的邓艾,就是专门在淮泗一带屯田。</p>

不仅利用淮水、颍水,灌溉了两万多倾肥田,还连通了三百多里的水运大道。</p>

而得到的收获便是,每年三百万斛的粮食产出。</p>

再对比一下丞相五次北伐,几乎每次都是困于粮食不足而被迫撤军。</p>

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局面有多艰难。</p>

“如今徐州船匠自取岁开始便紧锣密鼓的打造船只,如不出意外。”</p>

“最迟四月之前,便能够全部下水。”</p>

李翊将地图铺开,为刘备详细的规划战略方向。</p>

“广陵陈元龙、还有甘宁、蒋钦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训练艄公水手。”</p>

“我们要把主战场转到豫州来,借着颍水、涡水南下,直攻袁术寿春。”</p>

“然后命元龙自广陵发兵,走长江水路,绕袭九江后背。”</p>

“前后夹击,使袁术首尾不能相顾。”</p>

刘备认真的听着,随后又问:</p>

“何时可以全面开战,发兵淮南?”</p>

“秋收过后。”</p>

李翊不假思索。</p>

目前才刚刚开春不久,最是应该养民,积攒力量的时候。</p>

随着屯田在徐州全境的推广,秋收一定能够收获不少的粮食。</p>

只有这样,才能够跟袁术全面开战。</p>

这也是李翊的外交风格。</p>

不去打没有把握的仗,如果非打不可,那就往死里打!</p>

“……嗯,还有大半年。”</p>

刘备微微颔首,一捋胡须道:</p>

“这期间你我可得好生做足准备。”</p>

“乐意效劳。”</p>

李翊微微一笑。</p>

如今徐州的船只正在似下饺子一般落水。</p>

陈登在广陵,有着甘宁等人的协助,艄公、水手也是不断增加。</p>

还训练出了不少能够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