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只要对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绝不出,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要对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绝不出动大汉魅魔

张燕虽然是山贼,但却很有政治手腕。</p>

从他能够拉拢到匈奴人与乌桓人的支持,来对抗袁绍,就证明了他的手段不是寻常山贼可以比的。</p>

但同时,张燕他本人又很善于自保。</p>

堪称武将版的贾诩。</p>

一生多次躺赢。</p>

如果你把张燕的经历故事写成网文,肯定会被网友骂惨。</p>

因为太顺,太“无脑”了,网友会觉得这很不合逻辑。</p>

然而历史中的许多事,往往比网文更加魔幻。</p>

张燕从起兵时,到继承白嫖张牛角的部队。</p>

然后趁着袁绍征剿黑山军,又莫名其妙白嫖了百万黑山军。</p>

之后在与袁绍的交锋中,本已落入下风,眼看着就要被袁绍灭掉。</p>

偏偏又赶上官渡之战爆发,给了张燕喘息的机会。</p>

袁曹大战期间,张燕也是全程观望,绝不下场。</p>

等分出胜负后,张燕又立马举众归降了曹操。</p>

由于是带资进组,曹操直接封了张燕为平北将军。</p>

并赐爵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p>

而曹操给张燕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让他守邺城。</p>

等于是让张燕远离了战场,早早地过上了舒心的日子。</p>

之后,张燕在魏国安稳的渡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而爵位也一直传到了曾孙一代。</p>

这对于乱世中的人来说,张燕的一生已足以羡煞旁人了。</p>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张燕所统辖的黑山军,在与袁绍的对峙中正处于下风。</p>

张燕意识到了这一点,知道他们这些纪律紊乱的贼军,是不可能与军阀的部队相比的。</p>

纵有百万数,也断难能与袁绍军相抗。</p>

所以,张燕必须寻找一个外援。</p>

公孙瓒是他最开始的盟友,但已经被困在易京出不去了。</p>

而北方的乌桓人与鲜卑人,已经被袁绍拉拢过去,成了他北部的屏翼。</p>

放眼天下,目今唯一能与袁绍相抗的,似乎只有位于河南的曹刘同盟。</p>

张燕一直想寻一个机会,去河南与曹刘缔结盟约。</p>

但奈何袁绍逼得紧,兼之又恐自己“贼军”的身份不为曹刘所容。</p>

故而迟疑未进。</p>

不想前不久竟意外收到了来自徐州李郯侯的邀请函。</p>

这对张燕而言,无异喜从天降。</p>

遂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赶赴到了下邳。</p>

见到了那位声名远扬,能力出众的李子玉。</p>

李翊给张燕的。</p>

“张将军乃先帝亲封的平难中郎将,袁逆占据汉家城池,征伐汉家官员。”</p>

“将军可愿做朝廷忠臣,为国家讨贼否?”</p>

李翊也开始试探,向张燕抛出橄榄枝来。</p>

张燕双眸一亮,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向李翊一拱手:</p>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p>

正当以为两家结盟如此顺利之时,张燕忽又话锋一转,面露为难之色。</p>

“只是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p>

“袁绍势大,我黑山部众,远在常山孤立无援。”</p>

“若袁绍举大军来攻,燕当何以拒之?”</p>

李翊虽知这是张燕在漫天要价,但仍先作诧怪之状。</p>

“兖州曹司空,徐州刘将军,俱是张将军的盟友。”</p>

“将军何谓孤立无援?”</p>

张燕暗道李翊果然棘手难缠,只得道:</p>

“张某的意思是,我部众俱在常山,与河南之地相去甚远。”</p>

“纵曹司空与刘将军与我作盟,又如何及时来救?”</p>

张燕既是在要价,又是在袒露他们黑山军的困境。</p>

毕竟他们是真干不赢袁绍。</p>

历史上,若不是赶上官渡之战爆发,张燕早就被袁绍给灭了。</p>

虽然袁曹大战期间,张燕作壁上观,没有下场。</p>

但等到205年,张燕举众归顺曹操时。</p>

所带去的人口,已只剩下十多万人了。</p>

虽然十余万人,对于人口稀少的汉末,依旧是一笔巨财。</p>

但这显然没法跟巅峰时期的百万人口相比。</p>

这其中,</p>

既有受战乱影响导致人口减少的因素。</p>

也有麾下渠帅不受控制,各自为政,转去他处的原因。</p>

这也是张燕真正要想“招安”的根本原因。</p>

他这个黑山大王当得有名无实,大伙儿只是名义上奉他为王。</p>

他要真能调动麾下所有渠帅。</p>

那百万黑山贼,就不至于被袁绍杀得山谷空空了。</p>

远的不说,就单说与他一道来徐州的渠帅眭固、白饶等人。</p>

这帮人也就表面尊重他,真要让他们为自己卖命。</p>

张燕第一个不信。</p>

“张将军的难处,李某能够理解。”</p>

“但张将军也要明白我们河南的苦衷。”</p>

“眼下西至关中,东至东海,沿着黄河沿岸,俱在修筑城墙,预备河北战事。”</p>

“我们虽想援助黑山,但也是有心无力呐。”</p>

张燕也算见过世面,面对李翊如此说话,当即弯唇笑道:</p>

“郯侯不必吓唬张某,我知您宅心仁厚,足智多谋。”</p>

“您肯定有办法,劳您在刘将军面前美言几句,多说些好话。”</p>

“多少援助黑山些物资。”</p>

“您肯定不忍心见我黑山之民,俱为袁军所杀,曝尸荒野不是?”</p>

哈哈哈……</p>

李翊牵唇一笑,道,“张将军比李某料之还滑呀。”</p>

张燕低着头,温声答道:</p>

“不敢当,张某这点儿威风在您老面前可就抖不起来喽。”</p>

“……罢。”</p>

李翊一挥手,蹙起眉心,“说正经的,我河南现在正全力备战河北战事。”</p>

“从豫州汝南,扬州淮南,一应辎重、钱粮、器械,俱往黄河南岸调运。”</p>

“是真没法援助黑山物资。”</p>

李翊正式向张燕袒露心迹,他们正在全力备战河北战事,实在没有多余资源拿出来给他地诸侯输血。</p>

尤其兖州曹操,他的纵深太短,一旦使袁军渡过黄河,几乎一马平川。</p>

所以两家正在联合在黄河南岸修筑堡垒等防御工事,屯兵于前哨。</p>

是真没法支援黑山,不是装的。</p>

张燕表情凝重,眉心紧蹙,他意识到李翊没有骗他。</p>

河南确实对黑山有心无力。</p>

若是在五年前,张燕来向河南求援倒还差不多。</p>

因为那时的张燕,势力范围拓展到了黄河一带。</p>

河南支援他,不会费太大气力。</p>

但在经过袁绍一波围剿之后,整个黑山部众都萎缩在了常山一带。</p>

都跑到子龙老家去了,河南如何给他远程输血?</p>

更别提,五年前是二袁争霸,曹刘都还是别人的小弟。</p>

时过境迁,五年后早已换了人间。</p>

谈判进展的并不顺利。</p>

张燕不辞辛劳,远来徐州,就是为了与河南缔结同盟,共抗袁绍。</p>

但他要的,并不是口头同盟,甚至一纸盟约。</p>

张燕想要的,是实打实的好处。</p>

在谈判期间,张燕又话里有话的暗示李翊。</p>

黑山部众,他并不能全部掌控。</p>

中间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绍的。</p>

这帮贼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实际好处,拉拢到他们。</p>

那么,纵然他张燕与袁绍有过节,不死不休。</p>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会不会去投靠袁绍。</p>

张燕这话,几乎算是威胁了。</p>

可张燕却并没有危言耸听。</p>

毕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摆在那儿,对黑山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p>

早在初平二年时,</p>

张燕就因为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冀州,而选择站队公孙瓒。</p>

结果有不少人就因此离开了张燕。</p>

在初平四年时,魏郡有袁军叛变,联合黑山贼,一度占据了邺城。</p>

又因为黑山渠帅陶升叛变,而被袁绍平定了叛乱。</p>

袁绍也升任了陶升为建义中郎将。</p>

可见,黑山军中不少人都还是心向袁氏的。</p>

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击败后,他亲自率军去北方找袁绍求援。</p>

现在张燕暗示李翊这番话,既是威胁也是警告。</p>

百万黑山众,看似数量庞大,人口惊人。</p>

但毕竟各自为政,一盘散沙。</p>

你河南愿不愿意拉拢他们,自己看着办吧。</p>

反正我张燕是管不住他们的。</p>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听完张燕道明黑山内部情况之后,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p>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p>

每一个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p>

虽然这件事与现场不少人都无关,比如山越宗帅祖郎、费栈二人。</p>

他们本来只是食客,莫名见证了一场政治博弈。</p>

暗觉精彩的同时,在见到两名政治老手的交锋后,又觉紧张万分,直呼过瘾。</p>

“……好。”</p>

在沉吟了许久之后,李翊终于松口。</p>

缓缓睁开双眸,出声询问张燕条件。</p>

“……张将军开个价吧。”</p>

“一百万斛粮食!”</p>

张燕启唇更是了然,斩钉截铁地说道。</p>

唔……</p>

饶是现场有不少看客,但当听到张燕开出的条件之后,仍是忍不住屏气凝神。</p>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p>

“……呵呵,张将军莫非欺吾年少。”</p>

“李某岂八岁童蒙,不识数目?”</p>

李翊也算官场老手了,面对张燕的开出的惊人条件,表现的异常冷静。</p>

“燕岂敢大言欺人,诓瞒郯侯?”“然黑山实有百万之众,从河南到常山,去除损耗。”</p>

“百万斛粮,又能剩多少呢?”</p>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一打仗粮食就消耗的快。</p>

难不成前线将士多出来几张嘴不成?</p>

确实多出来几张嘴,那便是喂养这些前线士兵的民夫。</p>

他们把粮食运到前线去,他们得吃粮。</p>

但是这些精壮的民夫,他们可不产粮。</p>

劳动力被拉到前线去了,田地没人耕种,自然导致粮食越打越少。</p>

其实路途损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劳动力脱产。</p>

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保证将士既能在前线打仗,后方还有足够的人种田。</p>

那国家就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可以无限制对外扩张。</p>

但这在古代,是绝对没法实现的。</p>

张燕在这次谈判中,取了巧,谈到了粮秣损耗问题。</p>

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p>

那就是百万黑山人口,并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线作战。</p>

他们有不少民众,是自给自足的。</p>

你这是百万人,又不是百万兵。</p>

怎么能把军事上的问题一并放在这上面讨论呢?</p>

“……这不是河南所能负担的。”</p>

李翊斩钉截铁的回复张燕,拒绝了他开出的条件。</p>

而这自然也在张燕的预料之中,便问:</p>

“那么郯侯能给出多少粮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