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刘备:李相完人,临书依依,不胜眷
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刘备:李相完人,临书依依,不胜眷,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备:李相完人,临书依依,不胜眷念。
却说齐国、魏国在南方打得火热。</p>
一时间战事陷入了焦灼。</p>
而就在北方,时任冀州牧、兼领丞相的李翊也没有闲着。</p>
南方交战之时,他也时时关注着。</p>
同时也加强了北方的防务,监视着魏国的一举一动。</p>
这期间,他还打算去一趟幽州。</p>
因为幽州虽然名义上归属齐国,但实际上一直是高度自治的半独立状态。</p>
跟起初的徐州类似,大部分权力、财富、人口都掌握在了当地豪族手中。</p>
李翊出征幽州,本就是为了灭除袁氏余孽。</p>
而彼时的幽州豪强们,见袁氏倒下,当然没必要跟李翊的大军作对。</p>
所以都在名义上归降了刘备。</p>
刘备便保留了他们原本的官职,让他们继续留在当地的岗位效命。</p>
这对于当时时间紧迫的李翊军而言,是最优解。</p>
但也由此留下了一个后患,就是幽州地方的权力过大。</p>
虽然李翊推举了田豫为度辽将军,掌管幽州的军权。</p>
可这也只是名义上而已,地方豪族手中依然有兵有枪。</p>
该拥兵自重的还是拥兵自重,田豫名义上管理他们。</p>
可真涉及到他们核心利益时,田豫根本调不动。</p>
并给,他们虽然没有明着反,但终究是一个潜在威胁。</p>
就像当年曹操的兖州一样,一经大规模叛乱,全境就沦陷了。</p>
齐魏关系决裂之后,曹操使郭嘉渗透进幽州。</p>
钻了这个空子,煽动当地的豪族叛乱。</p>
虽然规模不大,很快就被当地的官员给镇压了下去。</p>
但这样隔三差五的造反,老百姓还谈何发展?</p>
癞蛤蟆不咬人,却膈应人呐。</p>
所以为了彻底解决掉幽州问题,李翊决定亲自去一趟幽州,进行实地考察。</p>
渤海本就毗邻幽州,来去不费多少时日。</p>
此去考察,既是为了从地方收回部分权力,同时也是要去看看当地该具体怎么发展。</p>
为此,李翊专门给在青州停驻的刘备写了一份信。</p>
信中言道:</p>
“臣翊顿首再拜,谨奏齐王殿下:”</p>
“窃以幽燕之地,北扼胡骑,南卫中原,实为国之藩屏。”</p>
“然近岁以来,豪族擅权,方伯势弱。”</p>
“赋税不入公府,丁壮不隶兵册。”</p>
“此非独幽州之患,实社稷之忧也。”</p>
“臣请持节北行,假巡察之名,行震慑之实。”</p>
“当效景帝削藩之策,以“度田”查其隐匿,以“盐铁”收其利权。”</p>
“彼若俯首,则缓绳以羁縻。”</p>
“倘有桀骜,当雷霆以碎之。”</p>
“更可借鲜卑扰边为由,收郡兵于牙门。”</p>
同南方的关羽一样,李翊其实也是被刘备授予了假节的。</p>
所以李翊在北方有绝对权力,可以乾纲独断,甚至单方面发动战争。</p>
就跟历史上的关羽在荆州一样,可以不通知刘备,直接就对曹魏发起进攻。</p>
所以当刘备看到李翊这封信时,还比较诧异。</p>
暗想李先生平日已经十分劳累了,刘备为了帮他提高行政效率。</p>
可以说是赋予了老李极高的独裁权。</p>
在假节的情况下,李翊想去幽州进行实地考察,根本不需要向老刘请示。</p>
而当看到李翊书信的后半段时,老刘这才恍然大悟。</p>
原来李翊又想进一步改革官职,而且改的还挺大,以至于不得不请示刘备。</p>
后半段写的是:</p>
“臣察幽州土沃民悍,宜设布政使一职。”</p>
“专理钱粮、刑名,与州牧分权而治。”</p>
“昔武帝置十三州刺史,以六条问事。”</p>
“今王宜仿其意,使牧管军、使司治民。”</p>
“则尾大不掉之患可除矣。”</p>
原来李翊想要新设一个官职——布政使。</p>
专门管理钱粮、刑名、农事等。</p>
重点是与州牧分治,地位平起平坐。</p>
说白来,</p>
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简单办法是什么?</p>
当然是直接分化地方官的权力了。</p>
我们都知道,原本汉朝的地方官,也就是省一把手。</p>
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刺史。</p>
但刺史最开始是只有监察权的,是在后来慢慢有了执政权。</p>
这样一来,刺史的权力其实已经相当大了。</p>
按理说监察权、执政权、军权这三个最重要的权力,不应该被同时掌握的。</p>
可到了中平末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p>
兼之张举、张纯等乱贼愈发猖獗,汉室宗亲刘焉率先请求设立州牧</p>
并自请为了益州牧。</p>
州牧比之刺史,又多了一个军权。</p>
试想,一个地方长官,同时拥有监察权、军权、执政权。</p>
这和土皇帝有什么区别?</p>
倘若他想造反,中央除了直接发兵征剿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制裁他。</p>
可汉朝廷当时内忧外患,只能选择放权给地方,让他们大权在握。</p>
虽然这使得地方叛乱被很快给镇压了下去,可也直接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p>
因为大伙儿没有了约束,在地方上的权力太大了。</p>
所以李翊希望刘备能够设立一个新的职位布政使,先分化州牧的执政权。</p>
而李翊也非常适时地,选择了此时权力分散的幽州。</p>
你像其他州郡,蛋糕其实已经分得差不多了。</p>
你敢在这时候,去分化那里的权力,就是动人家的蛋糕。</p>
这种吃力不讨好还得罪人的事儿,李翊可不想此时去做。</p>
而幽州此时的地方权力分散,基本是豪强说了算。</p>
拿这里做试验田,可以说是再好不过。</p>
为了做表率,李翊还专门提出,由徐庶来当冀州的布政使。</p>
等于李翊主动交出了自己的执政权。</p>
但老刘与老李共事多年,这点意思又岂会不懂?</p>
徐庶是李翊的故吏,提拔他做布政使。</p>
非但不是削弱了李翊手中的权力,反而是进一步加强了他在北方的集权。</p>
信的末尾,李翊再次写道:</p>
“臣虽不才,愿效晁错之忠,虽鼎镬在前不避也。”</p>
“惟乞假节半载,当为大王收北疆如臂使指。”</p>
“翊诚惶诚恐,顿首顿首。”</p>
“建安十年春一月奏。”</p>
刘备看完李翊的表文,连连叹气。</p>
竟忍不住流下滴下泪来。</p>
简雍入内,见刘备览表文,执简泫然。</p>
不觉诧怪,连忙走过去关心:</p>
“王何泣也?”</p>
刘备擦拭眼泪,叹道:</p>
“孤负丞相多矣!翊自随孤以来,夙夜匪懈。”</p>
“今观此表,字字血诚。”</p>
“幽州苦寒,胡马嘶风之地也。”</p>
“翊前不避斧钺,亲往讨之。”</p>
“今又欲复蹈,非独为社稷之计,更为生民之谋。”</p>
言未已,刘备已是泪落沾襟。</p>
“孤不过是偶然有感,心中思念罢了。”</p>
简雍暗想,虽然随着刘备的地位、地盘越来越大。</p>
君臣二人能见面的时间也跟着变少。</p>
但好歹此前李翊专门回徐州时,君臣二人还见上了一面。</p>
今也未有分别多久,大王又何必多愁善感呢?</p>
难不成真就是人上了年纪,会越来越感性?</p>
毕竟刘备今年已经45岁了。</p>
“李相总朝纲,复亲边鄙。”</p>
“欲收豪强之权以固根本,设布政之司以苏民困。”</p>
“此岂独良相?实千古完人也!”</p>
刘备忍不住赞叹自己的先生。</p>
简雍连忙在旁侧附和:</p>
“臣闻主忧臣劳,此丞相之分内耳。”</p>
刘备怫然不悦,一挥手:</p>
“不然!翊本天下奇才,若仕曹魏,荆楚,何愁不致今日之位?”</p>
“今委质于孤,甘受风霜之苦。”</p>
“每思及此,孤心如刀割也。”</p>
话落,刘备即命简雍磨墨。</p>
亲自手书一封,回报李翊。</p>
李翊在渤海得刘备书时,竟是许褚亲自送过来的。</p>
与许褚齐来的,还有他麾下的虎卫。</p>
李翊便问:</p>
“……仲康不留在齐王身边,来我冀州何为?”</p>
许褚质重少言,只拱手答:</p>
“奉命而来!”</p>
话落,将刘备亲笔书信,交给李翊。</p>
李翊得其书,览阅,其书略曰:</p>
“——君之忠荩,天地可鉴。“</p>
“所请皆允。”</p>
“然幽州虽重,岂重若卿之万金之躯乎?”</p>
“昔萧何守关中,光武倚寇恂,皆以腹心托之。”</p>
“今卿欲亲涉朔风,直面豺虎,此诚社稷之福。”</p>
“然备宁失幽州,不可一日无卿也!”</p>
“故特遣虎卫三百随行,许仲康性刚志烈,可当护卫之任。”</p>
“凡所经行,必令甲士环帐。”</p>
“若遇险急,当即驰还,慎勿轻身犯难!”</p>
“另赐锦绢百匹、参苓十匣,惟愿善加调摄。”</p>
“但得卿平安复命,便是功成,余事不足论也。”</p>
“临书依依,不胜眷念。”</p>
李翊读到最后八个字时,心中也是感慨万千。</p>
即朝着青州方向,拱手一揖,拜道:</p>
“臣翊领命!”</p>
于是,李翊即封了徐庶为布政使,命他代理冀州政事。</p>
命张郃、高览、高顺加强巨鹿、安平守备,严防魏国曹贼。</p>
他自己,则带着甄尧、关平、许褚去了幽州。</p>
由于此去幽州不是为了动武,所以出动人数不多。</p>
算上护卫在内,李翊的幽州考察团不过三百余众。</p>
相当于是上级领导,来地方视察。</p>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李翊还是命时任章武太守的徐晃,领兵接应。</p>
万一有变,随时可以过来支援。</p>
考察团还有个好处就是,人少行动就快。</p>
来去花不了多少时间。</p>
毕竟北方的事务都肩负在李翊身上,任何事都需要争分夺秒。</p>
李翊当然可以派遣一个心腹之人,替自己去幽州考察。</p>
然后将考察下来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总结报告,上报给自己。</p>
但其他地方可以,冀州很多郡县李翊都是这样做的。</p>
派人到地方上去考察,然后汇拢成报告给自己,自己在拍案决定。</p>
可考虑到幽州的地理情况,政治环境特殊,李翊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p>
考察团行至泉州时,当晚泉州县令也是突然接到消息。</p>
说是冀州牧,丞相李翊亲自来幽州考察来了。</p>
唬得他几乎是忘履相迎,忙命人杀鸡宰羊,款待考察团队。</p>
又非常识时务的,将衙署里的公案做成总结报告,上交给李翊。</p>
李翊简单看完之后,认为这泉州令在任上没犯什么大错,于是予以了表扬。</p>
泉州令大喜,以为升腾有望。</p>
结果下一句李翊又说:</p>
“夫为将无失,则功自著。”</p>
“居官无绩,则罪难逭。”</p>
“尔虽无显咎,然尸位郡县,不能宣化布政。”</p>
“学校不修,仓廪未实。”</p>
“此非旷官之咎乎?”</p>
“是则尔罪,固不可逭。”</p>
(“逭”,音同还,意味逃避)</p>
县令闻言骇然,汗出如浆,伏地不敢仰视。</p>
口中连称有罪。</p>
李翊徐抚其背,缓声道:</p>
“姑念汝初犯,且留原职,以观后效。”</p>
县令如蒙大赦,顿首泣谢:</p>
“必当夙夜匪懈,以报丞相大恩!”</p>
李翊又道:</p>
“汝不当报我,当报国家社稷。”</p>
县令连声称是。</p>
关平、甄尧在侧,几乎是对李翊进行每一帧的学习。</p>
看他如何与地方官吏斗智斗勇的。</p>
就在二人都准备拿出竹帛记笔记的时候,李翊又谓二人道:</p>
“汝等知我为何带尔等前来幽州否?”</p>
关平、甄尧对视一眼,然后摇了摇头。</p>
答说不知,请丞相赐教。</p>
李翊便对关平说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