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关公水淹七军,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公水淹七军

却说曹操在河北作战不利,失去了对外出击的主动权。</p>

于是,曹操只好将目标转向南方。</p>

盼望曹仁能够在汝南战场取得优势。</p>

只要曹仁能在汝南压制住关羽,那么身在北方的刘备,必引兵回援南方。</p>

由此便能缓解曹操在河北的作战压力。</p>

按照曹操的构想,汝南战场取胜,最差的结果是齐魏两边打平。</p>

各自罢兵少歇,来年再战。</p>

最好的结果,则是刘备引兵回援后,曹操趁势收回失地。</p>

总之一句话,汝南战场关系到整个齐魏的战局。</p>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曹操立马做出了以下部署。</p>

命杜袭、乐进各率本部部曲,即刻南下,支援曹仁。</p>

然后命兖州军团,豫州军团,谯沛武人军团,随时配合曹仁调动。</p>

眼下没有比汝南战场取胜,更加重要的事了!</p>

曹操部署完南方战场之后,一面又加紧北方防备。</p>

命各营将领,坚壁清野,坚守不战。</p>

很快,曹操的战略部署,被齐国的细作传回至齐王刘备营处。</p>

刘备急聚众文武商议,谓众人道:</p>

“目今曹操河北战事不利,欲将大兵于河南。”</p>

“依寡人之意,河北战局既定。”</p>

“寡人欲引兵回徐州,一来可以随时策应云长,二来可以减缓前线粮秣运输压力。”</p>

“不知公等以为如何?”</p>

刘备提出自己想要回徐州的想法。</p>

说的是为了策应云长的南方战场,同时减轻粮秣运输压力。</p>

当然了,其实刘备最担心的还是粮秣运输问题。</p>

二弟的能力,他还是信得过的。</p>

刘备从徐州带来了三万大军。</p>

齐国境内的水陆交通已经算是极好的了,可饶是如此,仍然需要六到八万左右的民夫供养。</p>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p>

要不然怎么说兵不在多在精呢。</p>

有时候兵多了,就会间接地加剧后勤压力。</p>

遥想当年,袁神纵横天下时,仅是官渡最前线就养了十一万大军。</p>

可饶是袁神家大业大,后院儿照样起火。</p>

当时邺城是掀起了大量的反叛的。</p>

连治所都有大量民众反叛,足见当时袁绍要在前线养那么多军队也是压力巨大的。</p>

刘备在河北投入了近八万的兵力,一路碾压过来,当然很爽。</p>

但爽的代价,就是富裕的国库真正飞速消减。</p>

此前战端方起,刘备还能够咬咬牙,挺一挺。</p>

如今河北战场已取得优势,刘备认为可以稍微减少一下河北部署的兵力了。</p>

“……诶!不可!”</p>

此言一出,李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p>

“目今河北方取得优势,正是收取魏地之时。”</p>

“大王何以在此时撤退?”</p>

刘备便道:</p>

“曹操坚壁清野,令各营坚守不战,显然是已做好相持之准备。”</p>

“我河北大军众多,长留此地,徒费粮草。”</p>

“不若撤去寡人这一军,好与曹操相持。”</p>

刘备不禁想起了,此前官渡之战时。</p>

他们河南盟军也是通过相持法,慢慢跟袁军拼到最后一刻的。</p>

现在曹操故技重施,想要复刻当年官渡之战的相持,以逼退刘备大军。</p>

刘备想到的办法,就是先减少北方的驻军数量。</p>

这样便不怕曹操的相持战了。</p>

然后等云长在汝南战场取得胜利后,曹操到时候就只能是在河北、汝南两个地方任选其一了。</p>

“只要关将军在汝南取胜,曹操必引军回援相救。”</p>

“到时候大王便可一举收取河北之地,此符合我军初时之战略。”</p>

“大王若此时撤军,必使我军前功尽弃。”</p>

李翊苦口婆心相劝。</p>

谈到正因为关羽有机会取胜,我们才更应该集中力量在河北。</p>

然后等时机一到,便可尽吞河北之地。</p>

老刘你现在把兵带走了,就靠我这河北剩下的一帮兵,你知道需要费多大劲儿吗?</p>

河北现在可是曹魏的军事、政治中心。</p>

不像其他城池,打下来也就打下来了。</p>

这种政治中心,几乎与曹魏集团高度绑定。</p>

你每克一地,就必须留大军看守。</p>

不然是很容易掀起叛乱的。</p>

刘备微作沉吟,旋即启唇,缓声问李翊道:</p>

“昔寡人初至河北,丞相谓寡人说:——”</p>

“但凭河北军足矣,愿王留镇青州。”</p>

“今河北势盛,孤欲返徐州养兵。”</p>

“丞相复阻之,此何也?”</p>

此前我刚来河北时,你抱怨说光靠河北兵就够用了。</p>

如今河北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我想回徐州了,你又不让。</p>

这前后如此矛盾,行事不一,是何缘故?</p>

李翊乃有条不紊地解释说道:</p>

“昔者,形势未明,故请王居青州以为策应。”</p>

“此悬权而动之道也。”</p>

“今既得势,当因利而制权也。”</p>

“目今天下,曹操所惧者,惟大王一人耳。”</p>

“王在,则曹操腹背受敌。”</p>

“王去,则彼可专力南图。”</p>

“关将军虽有勇略,若曹贼尽发中原之兵,汝南岂不危哉?”</p>

说白了,曹操为什么不敢倾尽资源,往汝南调?</p>

还不是因为老刘你留在河北的。</p>

曹操就是因为怕你,才不敢亲自去救汝南。</p>

你要是走了,曹操马上就调动资源往南方堆。</p>

你这样前后来回折腾,属于是本末倒置了。</p>

倒不如就趁着现在优势局,留在河北。</p>

曹操出于忌惮,也不敢轻动,只能留在河北盯着你。</p>

如此一来,曹仁在汝南得到的资源有限,交给二爷自己发挥就好了。</p>

谁要是先动,谁便是自乱阵脚。</p>

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襄樊之战。</p>

当时关二爷在襄樊,帮刘备牵制了曹魏一年半。</p>

结果刘备却在此时选择了回成都。</p>

而当时的曹操在哪呢?</p>

在长安。</p>

为什么关二爷在樊城都把曹仁打成那样了,曹操还能够稳得住?</p>

因为刘备当时在汉中呢。</p>

曹操怕你刘备趁着汉中、襄樊两线的大胜,直接趁势扑出来。</p>

曹操要是走了,他就连关中都保不住了。</p>

所以即便襄樊战场极为不利,曹操始终要在长安坐镇。</p>

不为别的,就为了盯你刘备。</p>

结果刘备一回成都。</p>

曹操马上派于禁、徐晃等一堆人往南方去支援曹仁。</p>

因为他知道关中已经没事儿了,我可以尽情投入资源打你关羽了。</p>

而站在刘备的视角,他为何要回成都?</p>

究其原因,还是汉中养不起那么多兵。</p>

刘备为了打汉中之战,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跟曹魏抗衡。</p>

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了。</p>

就这种条件下,</p>

刘备称王以后,再不回成都,怕是要激起民变和兵变了。</p>

所以刘备撤军回成都的选择是没有问题的。</p>

真正有问题的是,刘备这个汉中王也回成都了。</p>

大军可以分批次的撤回成都,减少粮秣消耗。</p>

但你汉中王这个形象符号是绝对不能走的。</p>

只要刘备不走,曹操就得一直留在关中防着你。</p>

你就能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p>

曹操会担心你要打关中,担心你会顺着汉水去支援你二兄弟。</p>

你人留在汉中。</p>

孟达、刘封又岂敢不发兵支援襄樊?</p>

而你一走,曹操甚至把刚征募起来的新兵都往襄樊运。</p>

所以我们常说,</p>

古代的御驾亲征,就是鼓舞士气的最强杀招。</p>

现在的情况,其实跟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差不多。</p>

刘备这个齐王,只要留在河北,曹操就不敢乱动。</p>

二爷在汝南能够打得好牌也就更多。</p>

至于刘备所担心的粮秣消耗……</p>

简单,</p>

把你带来的兵,分批次撤回下邳去就行了。</p>

但你齐王这个形象符号,必须继续留在河北。</p>

你人在河北,河北军民不单是士气大振。</p>

更能够震慑曹操,使得他束手束脚,始终防着河北一线。</p>

刘备听闻李翊的分析,乃采纳了他的建议。</p>

便命本部三万人马,分批次,徐徐撤回下邳。</p>

以减轻前线粮草供应压力。</p>

一面又问李翊,汝南战场需不需要他们做些什么?</p>

李翊便道:</p>

“以关将军之勇略,收取汝南之地足矣。”</p>

“大王只需静静等候消息便好。”</p>

李翊对汝南战场的胜利充满了信心。</p>

即便你是一个蜀黑,是一个不喜欢关羽的人。</p>

可以看一下关羽身边的配置,</p>

关羽为主将,赵云为副将。</p>

陈元龙总督淮南水军,甘宁、蒋钦为先锋,陈矫为行军参谋。</p>

诸葛亮坐镇徐州,催督粮运。</p>

鲁肃总领外交事务,监察国际局势。</p>

就这样一个配置,李翊实在想不出输的理由来。</p>

眼下,只需静静等候汝南的消息便好。</p>

……</p>

汝南,关羽军大营。</p>

关公驻立于营外,静静地望着眼前涛涛淮水。</p>

如今是夏末秋初,正值霖雨时节。</p>

大雨已经连下了十天了,河水涨的很快。</p>

关公平静地一捋胡须,手中便多了几根胡须。</p>

他的长髯约有数百根,每至秋时便要脱落个三五根。</p>

关羽唯恐胡须断绝,所以每至冬日时,便要用皂纱囊裹起来。</p>

以防止长髯脱落。</p>

当此时,一人自身后走来。</p>

关公视之,乃陈元龙也。</p>

陈登手持一面纱锦,递给云长,道:</p>

“关将军可用此纱裹住长髯,以护须根。”</p>

关羽便道:</p>

“多谢元龙好意,只是关某惯用皂纱裹须。”</p>

陈登乃笑道:</p>

“关将军如今已是前将军,持节督南方军事。”</p>

“何以如此节俭,惜一纱锦耶?”</p>

关羽乃道:</p>

“非是某俭,只是此皂纱乃齐王所赐。”</p>

“某裹之如见兄面,实在不忍弃去。”</p>

“故仍用旧纱护髯。”</p>

陈登闻言,忍不住长叹一声:</p>

“公真乃天下义士也!”</p>

话落,又将手中纱锦递给关羽,劝道:</p>

“此纱锦正是齐王所赐。”</p>

“适才有王使至,叫吾将此纱转交于公。”</p>

“全表大王相思之意。”</p>

关公闻言,乃双手扶其纱锦。</p>

面北而拜,连连谢恩。</p>

接着,退去旧皂,以新纱裹上长髯。</p>

陈登盛赞其为美髯公。</p>

关羽又道:</p>

“大王专从河北遣人来,绝非只为送此纱锦。”</p>

“我料必有他事。”</p>

“……不错。”</p>

陈登颔首,“大王使人传话,叫关将军可以专心于汝南战事。”</p>

“河北之事,大王与李丞相已经抚定。”</p>

“除于禁带来的三万大军以外,曹魏已经很难动员更多兵马了。”</p>

好!!</p>

关公大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p>

“不想河北战事进展的如此顺利。”</p>

“……是啊,听人说,此前是黄老将军在贝丘斩了曹魏大将夏侯渊。”</p>

“魏国上下震动,故使齐兵旗开得胜,连连压制魏兵。”</p>

黄忠?</p>

关羽一捋胡须,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p>

虽然黄忠也是刘营中的一员。</p>

但黄忠以白身加入刘营,从底层干起的。</p>

与刚加入时的关羽相比,就已经是天差地别。</p>

更别说是与已经位列前将军的关羽比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