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卧龙得水,孔明掌权
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3章 卧龙得水,孔明掌权,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卧龙得水,孔明掌权
却说李翊一行人众,通过半年时间的准备,一举发动突袭。</p>
成功率大军兵临城下,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p>
时任庐江太守的朱治,面对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最终选择了献城投降。</p>
不过,为了打一个信息差。</p>
李翊暂时将朱治等人“软禁”在了庐江,并承诺,过几日一定将他们全部放回江东去。</p>
包括所俘虏的士兵,一一放回。</p>
朱治情知不妥,但奈何兵权已被收走,只能乖乖听从李翊的安排。</p>
李翊一面抚定庐江内部的工作,一面传檄其余城邑,让他们快点投降。</p>
因为孙氏对庐江的控制本身不强,地方的官员也没有被全部替换掉。</p>
所以见庐江易主,都非常配合地表示,愿意服从“新政府”的安排。</p>
这日,李翊正于郡治内工作。</p>
忽有人报:</p>
“禀丞相,庐江各县邑都已投降。”</p>
“只有居巢一县,并未投降,反倒出兵,劫掠了我们的粮草辎重。”</p>
李翊闻言,勃然大怒:</p>
“我齐师过处,哪里不是克日即平。”</p>
“是谁在负隅顽抗?”</p>
左右人答曰,“是一位名叫潘璋的居巢长。”</p>
“他非但不投降,反倒辱骂丞相。”</p>
“说丞相您只会使阴谋诡计,侥幸赚得庐江。”</p>
“……除非、除非居巢之人死光了,否则他绝不会向您投降。”</p>
哦?</p>
听到这话,李翊并未恼怒,反倒陷入了思考。</p>
潘璋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恶名猎犬”,最大的成就就是抓住了关羽。</p>
连带着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众,也一并给抓获了。</p>
因为这个件事,以至于潘璋在后世的三国游戏中,技能都是“捕缚”。</p>
潘璋这个人是个典型的流氓蛋子。</p>
跟张飞、甘宁一样,性格都比较暴虐。</p>
比如军中开跳蚤市场,通过倒卖战利品与军需物资,赚的是盆满钵满。</p>
结果潘璋反手就给这些将士剁了,取其财物。</p>
可以说潘璋的人品是相当低劣的,不过孙权倒是看上了他这副德行。</p>
不仅对潘璋委以了重用,还让他独自去地方募兵。</p>
而潘璋这个人品虽然不行,却意外地对孙权很忠诚。</p>
一生都在为吴国东征西讨,兢兢业业、忠心耿耿。</p>
现在为孙权出任居巢长,也难怪别的地方城邑都投了,就他不投。</p>
“先叫人将居巢围住,勿使一人走脱,放出消息。”</p>
李翊当即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下达命令。</p>
适才他已经看过从事递上来的居巢防线。</p>
因为这个地方靠近险山,所以孙权又拨了一笔款,将居巢的城防给进一步地升了级。</p>
凭借山脉优势,易守难攻。</p>
也难怪潘璋能够如此有恃无恐。</p>
居巢作为孙吴为了立足庐江,修建的第一个防御据点。</p>
里面肯定屯驻了不少钱粮、军械。</p>
潘璋肯定是相信,他能够坚持撑到孙权的援军过来。</p>
对此,李翊认为可以徐徐攻打居巢。</p>
招诱为主,强攻为次。</p>
毕竟等周瑜拿下荆北之后,就该正式商定划分荆州的事宜了。</p>
很快,庐江失陷的消息,先传至了江东。</p>
而在江陵的周瑜,尚不知庐江出事。</p>
因为诸葛亮已遣黄忠率兵占据夏口,截断长江。</p>
来往船只,皆受诸葛亮控制。</p>
倒不是说截断长江,就直接切断了荆州与江东的联系。</p>
但是由于特殊的地形,不走水路走陆路,少说多费两三个月的路程。</p>
而且也没办法大规模运输士兵与军需物资。</p>
所以我们常说掌握制水权很重要。</p>
周瑜方定荆北,见诸葛亮占据夏口堵住去路。</p>
心中暗觉不妥,忙使朱然前去交涉,问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p>
诸葛亮则采用了“拖”字诀,一边安抚东吴来使。</p>
说江夏是黄祖故地,黄祖虽殁,其子尚在。</p>
江夏有不少黄祖势力的附庸,打算推翻刘琦的统治。</p>
兼之黄祖在时,管制松散,导致走私猖獗。</p>
诸葛亮不得不严格盘查长江一带。</p>
于是安抚着东吴的同时,</p>
竟又继续往夏口处增兵,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p>
周瑜虽然察觉到了古怪,但好不容易将曹仁赶走。</p>
此刻正是抓紧吞并荆州的时候。</p>
不管齐国方面有什么阴谋诡计,谋划着什么东西。</p>
都没有比拿下荆州更重要的事了。</p>
所以没有想太多,周瑜只是让朱然继续跟诸葛亮交涉。</p>
看看长江流域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p>
自己则是率大军,一路向北,收降各地县邑。</p>
然后替换上东吴的官员,以加强对南郡的控制。</p>
显然,周瑜的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长留荆州做准备的。</p>
与此同时,</p>
身在吴地的孙权,忽然接到了庐江失守的消息。</p>
顿时骇然失色,顾谓左右曰:</p>
“齐人欺我乎!”</p>
众人皆面面相觑,不能应答。</p>
孙权又问,“公瑾知此事否?”</p>
张昭出列,应声答曰:</p>
“周都督现在荆州领兵,恐未必知晓庐江已失。”</p>
孙权怒道:</p>
“吾身在吴地,已知庐江失陷。”</p>
“公瑾在南郡亦相去不远,何得以说不知此事?”</p>
“可差人知会公瑾,叫他速速回来救庐江!”</p>
庐江对东吴来说,不仅仅是可以进取中原的战略要地。</p>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连接荆州的重镇。</p>
倘若没有庐江,没有这个据点。</p>
那么就算周瑜打下整个荆州,对孙权而言也是飞地。</p>
除非他大胆放权给周瑜,就让他在那里单独领兵。</p>
但孙权本来就是少主即位,如何能够放心让一名外姓将领在外地,军政两手抓?</p>
更别提其所在之地,比自己这里还富了。</p>
真等周瑜经略荆州几年,到时候纵然他没有反意。</p>
只怕他的手下也要给他黄袍加身了。</p>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孙权绝对不能够接受的。</p>
即便他是周瑜,也不行!</p>
当即,孙权亲自手书一封,命人即刻奔赴荆州,让周瑜赶快回来救庐江。</p>
那使者领命,星夜兼程,直奔南郡而去。</p>
将过长江夏口之时,果不其然遭到了江夏守军的盘查。</p>
士兵们发现此人是东吴派来的使者后,赶紧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诸葛亮。</p>
诸葛亮命令守军马上放行,并赠送那名使者一些盘缠,助他上路。</p>
吴使起初见夏口有重兵把守,审问盘查来往商旅,还道有怪。</p>
见诸葛亮如此厚待自己,才知是错怪了他。</p>
于是谢过诸葛亮后,使者上路,成功到江陵见着了周瑜。</p>
并将孙权的手谕交给了他。</p>
周瑜看罢书信,大惊曰:</p>
“……吾离开不过一年,庐江何以失陷?”</p>
直到听到庐江丢了的消息之后,周瑜这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p>
原来诸葛亮在夏口封锁消息,是怕自己知道。</p>
但中间还是有件事有古怪,</p>
那就是周瑜不是没有想过,自己走后,齐人会偷袭庐江。</p>
但他想着,庐江有朱治把守,就算遭遇突袭。</p>
肯定也来得及向自己求援。</p>
怎么可能自己离开这么久,朱治都没有使人来告知自己?</p>
虽然这期间,诸葛亮封锁了荆扬两地的联系。</p>
但封锁的时间并不长,</p>
难不成齐人仅仅用封锁的这段时间,就把那么大个庐江给拿下来了?</p>
周瑜一脸地不可思议,感叹这究竟是谁制定的战略计划。</p>
他是如何做到,同时兼顾两边。</p>
一边麻痹自己,一边又平推了庐江的?</p>
“……李子玉。”</p>
周瑜眉头皱起,第一时间联想到了这个人。“</p>
“竖子安敢如此!”</p>
“趁我不在,袭我庐江!”</p>
周瑜怒不可遏,气得拔剑砍石。</p>
庐江不仅仅是战略要地,还是他的老家。</p>
李翊整这么一出,简直是政治上、情感上对他的双重羞辱。</p>
虽然周瑜愤怒不已,但面对庐江失守的现实问题,还是须要解决。</p>
于是,即差人将程普、黄盖、吕范等一众重臣请来,商议对策。</p>
众将领一听庐江失守,个个义愤填膺。</p>
“好个李翊,安敢如此!”</p>
“都督,请您即刻下令,让我等杀奔夏口去,夺回庐江!”</p>
“对!夺回庐江!夺回庐江!”</p>
“齐人欺我等太甚,今若不反抗,将来必定更加屈辱!”</p>
一众吴将,纷纷请战。</p>
只有少数人保持了冷静,吕范劝周瑜道:</p>
“……都督息怒,诸位将军权且息怒。”</p>
“依在下观来,如今绝非是与齐人决裂之时。”</p>
“当今之敌,乃是曹操,不是刘备。”</p>
“维持孙刘同盟,共并曹魏之地,才是上策。”</p>
在吕范等一众谋士看来,齐国过于强势,我们不应该此时得罪它。</p>
只有抱着齐国大腿,一起吃曹操的地,慢慢发育壮大自己。</p>
才是上策。</p>
如今吴军不就打下了荆北了吗?</p>
这就是孙刘同盟,所带来的好处。</p>
如果不是李翊、诸葛亮等一众高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吴军如何能够这么轻松地拿下南郡呢?</p>
“……庐江本非吴有,今得荆州,正如得膏腴而舍弊履也。”</p>
“陈元龙觊觎淮南之地久矣,早有吞并江南之志。”</p>
“今取庐江,亦是情有可原。”</p>
“倘此时收军回攻齐人,有几成胜算并不好说。”</p>
“且会分化荆州之兵,到时曹操复来,如之奈何也?”</p>
“届时必是庐江未克复,而荆州之地有失。”</p>
“无数东吴健儿,尽皆白白丧命。”</p>
“孰弊孰利,惟都督思之!”</p>
吕范有条不紊地为周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p>
认为大家都只是在凭意气用事,觉得齐人偷袭了我们的庐江不道义。</p>
但换个思路想。</p>
赤壁一役,齐人贡献最大。</p>
但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p>
而东吴又拿淮南,又拿荆州,总不能既要又要吧?</p>
既然齐人想要庐江,并淮南全境之地,那给了也就给了。</p>
反正我们已经得到了荆北,绝对不亏也就是了。</p>
现在最理智的做法,应该是遣人去修好与齐人的关系,并获取荆州的所有权才是。</p>
吕范的意思,就是向让周瑜派个使者到夏口去见诸葛亮。</p>
通过诸葛亮,索要一个“荆州牧”或者“南郡太守”的位置。</p>
这种官职当然是要得到朝廷认可的。</p>
不过朝廷的认可,也就是齐国的认可。</p>
齐国认可了,就代表吴人可以稳坐荆州了。</p>
天子不过是一个天子,而刘备才是真正的天下霸主啊……</p>
“……子衡说的倒也有理。”</p>
周瑜冷静下来之后,认真思考了吕范提出的建议。</p>
现在的确不是和齐国撕破脸的时候。</p>
吴军还没能在荆州站稳脚跟,贸然起冲突。</p>
只怕到时候庐江没打下来,荆州又被曹操给抢了回去。</p>
委实不智。</p>
“……也罢,就纳子衡之计。”</p>
“先遣人去见诸葛亮,修好两家关系。”</p>
“至于吴侯那边,容我与之说明。”</p>
计较已定,周瑜便遣吕范去往夏口见诸葛亮。</p>
一面又亲自提笔,手书一封,答复孙权。</p>
其书略曰:</p>
“臣瑜顿首再拜言:”</p>
“窃闻庐江之事,朝议汹汹,皆欲与齐决裂。”</p>
“臣以为此非良策,敢陈愚见。”</p>
“夫齐人取庐江,如虎夺一脔,其势正盛。”</p>
“我若遽与之争,恐有三患。”</p>
“庐江城坚,李翊大军亲驻。”</p>
“未必一时可拔,此其一患也。”</p>
“荆州新得,人心未附。”</p>
“分兵则危,此其二患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