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爷让步!,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爷让步!

却说曹操既克成都,在稳定住局势以后,并不打算留着刘璋这个政治隐患。</p>

便派程昱去将之除掉,幸得张任及时发现,找到刘璋,力劝他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p>

刘璋无奈地摊了摊手:</p>

“今吾已非益州牧矣,诸郡皆已面降曹魏,吾更复何往?”</p>

“恐甫一出府门,即为魏人所执也。”</p>

刘循侍立在侧,从旁劝道:</p>

“.父亲,纵如此,我等又岂可坐困于此,以待毙乎?”</p>

张任满脸焦急,不时地望一眼窗外,快速说道:</p>

“主公宜速行!迟则祸至矣。”</p>

刘循也在旁侧催促,劝刘璋赶紧离开。</p>

刘璋满脸苦涩,大声叫道:</p>

“诸公勿吵!容我仔细考虑考虑。”</p>

诶呀!</p>

张任却等不了了,径向前扯住其袖。</p>

此时驿馆外马蹄声碎,火光渐近。</p>

张任麾下偏将已率死士二十余人破门而入,齐跪请曰:</p>

“魏人欲加害主公,乞速移驾!”</p>

刘璋尚犹豫间,张任喝令:</p>

“取主公常服来!”</p>

亲兵急取葛巾皂袍,张任亲手为刘璋更衣。</p>

忽闻喧哗声愈近。</p>

“事急矣!”</p>

张任劈手打灭烛火,背起刘璋便走。</p>

后窗跃出时,刘璋腰间玉带钩挂窗棂,张任拔剑斩之。</p>

将士扶刘璋上青骢马,张任亲自执辔。</p>

行至南门时,被一队士兵拦住去路。</p>

张任视之,乃蜀将张翼也。</p>

张翼同为益州本土将领。</p>

出于安抚需要,曹操基本上没动蜀地将领的官职与兵权。</p>

当然,张任这种忠心耿耿的除外。</p>

曹操第一个就是拿他开的刀,剥了他的兵权,以防后患。</p>

由于只削了张任一人,其余将领不仅无事,且大多升官。</p>

所以众人明面上还是臣服了曹操。</p>

“吁~~”</p>

张翼勒住战马,向张任一拱手:</p>

“吾奉曹公之命,在此把守南门。”</p>

“君欲何往?”</p>

张任以鞭指曰:</p>

“如今成都方陷,伯恭便欲卖主求荣乎!”</p>

张翼一皱眉头,犹豫一下,到底是喊出了那句,“放行!”</p>

“将军!”</p>

众副官赶忙凑上来,小声提醒张翼说道:</p>

“倘使曹公知晓,必然问罪!”</p>

张翼颔首,闭上双目,沉沉地点了点头。</p>

众副官明白了张翼的意思,只得无奈叹口气,传话小兵道:</p>

“快放行!放行!”</p>

南门打开,张任赶忙带着刘璋等众,迅速出城。</p>

未过多久,程昱已经率兵追到南门来了。</p>

时东方既白,程昱勒马问张翼道:</p>

“将军可见着刘季玉否?”</p>

张翼按剑而立:“确系末将放行。”</p>

左右将校闻言,无不色变。</p>

他们暗想张将军为何如此实诚?</p>

东南西北四处大门,都有将领把守,程昱未必便知晓是他们放的。</p>

如今你主动承认了,以曹操的性格,我们岂会有好果子吃?</p>

程昱却佯惊说道:</p>

“将军奉命在此把守南门,却私自放走刘季玉。”</p>

“不畏曹公降罪耶?”</p>

张翼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叹道:</p>

“吾未能随主死节,保守成都军民,已负大罪。”</p>

“若再卖主求荣,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先主!”</p>

言罢解下印绶掷地,“要杀要剐,悉听尊便。”</p>

张翼内心其实也很矛盾,他既乐于见着有人使蜀地焕然一新。</p>

但君臣一场,又不忍心见着刘璋死。</p>

只能说要怪就怪刘璋昨晚刚好从他这里过,若不然,他断不会犯此低级错误。</p>

“哈哈哈。”</p>

不想程昱不怒反笑,抚掌赞叹:“将军真义士也!”</p>

遂下马拾印,亲手为张翼佩回:</p>

“魏公素重忠义,必不相负。”</p>

“将军义气如此深重,魏公一定不会怪罪你。”</p>

于是将此事回报给了曹操。</p>

“哦?”</p>

曹操得知后,面露难色,“人跑了,没能捉住?”</p>

程昱则有条不紊地分析道:</p>

“魏公不必着急,如今益州其他诸郡皆已招抚。”</p>

“可传令各郡太守,将道路封锁,不许放过。”</p>

“料不是人人都似张翼一般,敢私自放走刘璋。”</p>

“那张翼如何处置?”曹操问。</p>

“如今蜀地初定,人心不宁。”</p>

“似张翼这般心怀旧主者,不在少数。”</p>

“今正好借此机会,勉其忠义,重加赏赐。”</p>

“以此来大结蜀人之心,时日一长,蜀人自然归附矣。”</p>

曹操从其言。</p>

即命取黄金百镒、蜀锦千匹相赠。</p>

张翼得赏,面北而谢。</p>

……</p>

至于刘璋这边,他们连续奔走了一夜,人困马乏。</p>

“循儿,我们这是到哪里地界了?”</p>

刘璋疲惫不堪,坐在一个岩石旁边,用扇子使劲扇风。</p>

刘循正在河边打水,闻得刘璋喊声,持着水碗走了过来。</p>

“父亲,咱们到巴郡了。”</p>

言罢,将手中的水碗递给刘璋。</p>

“此去江州,还有一段路程。”</p>

“父亲,先喝碗水解解渴罢。”</p>

刘璋望一眼水碗,慨叹道:</p>

“这是河水吧?”</p>

“这我可不喝,我要喝蜜水。”</p>

刘循一怔,道:</p>

“父亲权且暂忍一时,等到了江州,见着严太守之后,再喝蜜水不迟。”</p>

“唉,好罢。”</p>

刘璋接过水碗,将河水一饮而尽。</p>

他是真的渴了。</p>

一碗喝罢,仍觉不够,又让刘循去再打一碗来。</p>

这时,张任也走了过来,他适才正在查看地图。</p>

“主公,末将已命人去知会一声巴郡太守严颜了。”</p>

“此人已经答应,愿意配合我们举兵起事,助主公重返成都。”</p>

刘璋闻言,挥了挥手,拒绝道:</p>

“大势已去,仅靠一巴郡,如何能够重夺益州。”</p>

“况益州百姓,皆因我而陷入战端,吾又岂忍再造杀业?”</p>

这……</p>

张任一时愣住。</p>

倘若领导本人都选择摆烂躺平了,那当属下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p>

这时,刘循已将第二碗河水打好,走上前来。</p>

“张将军,我也觉得父亲所言有理。”</p>

“曹操势大,今已占据主动权,仅靠巴郡一地,绝不可能东山再起。”</p>

“而且听闻曹操已遣心腹之人,到给地郡县任职。”</p>

“此举无疑是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p>

“我料此时江州,已有曹魏宗室人员在那里了。”</p>

“此去投严颜,无异于自投罗网。”</p>

“万一有错,非但连累严将军,我等也定会再次落入曹贼之手。”</p>

张任便问,“那公子有何建议?”</p>

刘循一凝眸,沉声说道:</p>

“这几日,我思考再三。”</p>

“以为只有投奔荆州一途而已。”</p>

“荆州诸葛孔明,向来对我西川友好。”</p>

“我西川使者到荆州也是备受礼遇。”</p>

“今诸葛亮总督荆州军政,兵精粮足。”</p>

“又离此间最近,我想唯有去投荆州,才有可能躲过曹操的追杀。”</p>

“说不定,还能借助荆州兵,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p>

张任不待刘循说完,霍然起身,腰间佩剑撞得甲胄作响:</p>

“公子此言差矣!”</p>

又转身对刘璋一拱手,说道:</p>

“主公岂不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p>

刘璋手中的水碗盏微颤,溅出几点水渍,不明其意。</p>

张任手指东南方向,沉声道:</p>

“当年刘备派诸葛亮下江南时,也扬言说要助刘琦公子,收复荆州。”</p>

“可今日如何?”</p>

言至此,一拳击在石墩,震落其间积尘。</p>

“而今,荆襄九郡已尽归诸葛孔明矣,刘琦公子安在?”</p>

“诸葛亮虽然对西川友好,但其只是怕我等倒向曹魏罢了。”</p>

“今若往投之,必为其所制,如弈者之棋子耳。”</p>

“正如刘琦故事,主公切不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啊。”</p>

刘璋搁下水碗,叹道:</p>

“玄德乃吾宗室兄弟,同为景帝之后,岂有害我之理啊?”</p>

又一指山河大地,感慨:</p>

“今四海虽大,除荆州外,更有何处可托残躯?”</p>

张任单膝跪地,铁甲铿然:</p>

“主公!刘备绝不会真心实意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p>

“好了——”</p>

刘璋烦躁地一挥手,拂袖而起,正色道:</p>

“吾意已决,就这般定了。”</p>

“即刻去投荆州,见诸葛孔明。”</p>

在投荆州方面,一向暗弱的刘璋,此刻态度却很坚决。</p>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张任的提议,就是利用巴郡为根据地,重整山河。</p>

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张任亦或者是刘循,都没有刘璋看得明白。</p>

刘璋清楚,益州的核心领土就是蜀郡、广汉一带。</p>

一旦这一中心地带失去,益州任何地盘都不可能是成都的对手。</p>

至于巴郡,那就更不可能了。</p>

因为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巴人等少数民族,他们其实一直不服刘璋的统治。</p>

当年张鲁割据汉中时,就曾联络巴族首领,一同对抗成都。</p>

如今见刘璋丢了江山,巴人幸灾乐祸还来不及。</p>

哪里肯助他“复国”?</p>

张任见刘璋心意已定,只得无奈地一拱手:</p>

“既如此,任当以死相随!”</p>

休整过后,张任命军士尽换平民服饰。</p>

途经涪水,见两岸蒹葭苍苍。</p>

刘璋竟不知为何悲从中来,忍不住垂泪,哭泣道:</p>

“西川之地不为吾所有矣!”</p>

众人相视一眼,无不默然。</p>

……</p>

河北,邺城。</p>

这日,李翊正如往常一般,于衙署内办公。</p>

忽然,甄尧急匆匆地走了进来。</p>

他面色沉重,小心翼翼地朝李翊一拱手:</p>

“禀丞相,张卫拒绝了相府的提议,不愿成立五斗米道弘化司。”</p>

“嗯?拒绝了。”</p>

李翊眉头皱起,将毛笔搁在案上。</p>

适才甄尧提到的张卫,正是那位五斗米教的教主、师君张鲁的弟弟。</p>

自汉中被曹操夺下来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氏家族的机会。</p>

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p>

其传播范围之广,不仅仅是在三辅地区,甚至包括北方与中原地区。</p>

这其中也自然是包含有李翊所在的河北了。</p>

因为河北人口稠密,经济繁荣。</p>

对于这一片区的米教传播,张鲁也是相当重视,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张卫来负责。</p>

而张鲁本人呢?</p>

他则是住在雒阳,这里也是米教新的教会中心。</p>

至于河北政府对于张卫的到来,以及其所带来的米教,是一个什么态度呢?</p>

答案是持包容的,甚至是宽容的态度。</p>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p>

一方面,张氏在汉末是非常得民心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