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善恶有报,奸雄遭厉鬼索命
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善恶有报,奸雄遭厉鬼索命,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司马懿接过令箭时,指尖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瞬。</p>
这似乎是他为曹操效力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管兵权。</p>
因为这是曹操对他的首次认可。</p>
他心念一动,旋即稳如磐石。</p>
扭身对副将吩咐道:</p>
“紧闭四门,按户籍册索人,一户不得遗漏。”</p>
“酉时三刻,开始行刑。”</p>
曹军将士得令,刀剑出鞘,杀向无助的百姓。</p>
惨叫声响彻云霄,鲜血染红了郪县的土地。</p>
曹操冷眼旁观,直到最后一声哀嚎消失在长空之中。</p>
这样的事,无论是曹操还是曹军,都不是第一次了。</p>
他们的内心,没有产生丝毫的波澜。</p>
那日的郪县,哀嚎声持续到深夜。</p>
司马懿命人将尸体分层堆叠,掺以夯土,在城南筑起一座骇人的京观。</p>
最高处插着马秦、高胜的首级,下面层层叠叠都是郪县百姓的尸骸。</p>
最后,他亲自题字于石碑——“逆民之鉴。”</p>
夜幕降临时,郪县已是一座死城。</p>
当夜军中大帐,曹操翻阅司马懿呈上的屠城名册。</p>
竟精确到了每户人口、年龄、性别。</p>
他抬眼看向帐中垂手而立的司马懿,“听闻仲达还筑了京观?”</p>
司马懿躬身答,“乱臣贼子,当曝尸示众,以戒后来。”</p>
曹操沉默半晌,良久缓缓开口:</p>
“往日孤只道你做事谨慎过人,不想汝行事竟如此……</p>
他斟酌片刻,“……周全。”</p>
三日后,大军凯旋成都。</p>
庆功宴上,曹操当众宣布——</p>
“司马懿临机决断,堪当大任。”</p>
“即日起,授成都令,总领京畿政务。”</p>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p>
这职位向来由曹氏亲族或蜀地重臣担任。</p>
曹公素来喜爱其兄司马朗,纵然授此令也该予以其兄。</p>
奈何会给司马懿?</p>
这司马懿随军出去平个叛,究竟立下了何等奇功?</p>
司马懿赶忙伏地谢恩。</p>
他明白,屠城当日,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p>
自己赌赢了。</p>
曹操缓步走下阶,来到司马懿跟前,沉声道:</p>
“仲达可知,孤向来不喜矫饰之人?”</p>
司马懿面色恭敬,不卑不亢答:</p>
“臣只知为魏王分忧。”</p>
曹操盯着他良久,抛来一物。</p>
司马懿接住,是一方成都令印绶。</p>
“好好用这印。”</p>
曹操意味深长,“孤不喜欢换人。”</p>
言罢,司马懿退出殿外。</p>
夜风一吹,才发觉中衣已湿透。</p>
他握紧印绶,玉石棱角硌得掌心生疼。</p>
抬头望去,成都城郭在月光下如巨兽蛰伏。</p>
他知道,从今夜起,自己真正踏入了权力的棋局。</p>
那遥不可及的血海深仇,终于迈出了这报仇的第一步。</p>
当夜,曹操回到成都王宫,身心俱疲,倒头便睡。</p>
然而甫一合眼,便觉阴风阵阵,耳边似有万千哀嚎之声。</p>
恍惚间,他竟见无数血淋淋的冤魂自殿外涌入,皆是郪县惨死的百姓。</p>
有的断首,有的残肢,更有妇孺啼哭不止。</p>
纷纷伸手向他抓来,口中凄厉呼号:</p>
“还我命来!还我命来!”</p>
曹操大惊,猛然坐起,冷汗浸透衣衫。</p>
环顾四周,殿内空无一人。</p>
唯有烛火摇曳,映得殿柱影子如鬼魅般晃动。</p>
他喘息良久,方知是梦。</p>
然而心头惊悸难消,再难入睡。</p>
此后一连数夜,皆是噩梦连连。</p>
或见郪县百姓围床索命,或见马秦、高胜提头怒视。</p>
更有甚者,</p>
竟梦见司马懿立于血泊之中,对他阴森而笑。</p>
随即化作三马,竟渴饮曹氏之血。</p>
直到把血吸干,方才罢绝。</p>
曹操素来不信鬼神,然此番异梦频现,竟使他心神不宁,白日亦恍惚不安。</p>
数日后,曹操召集群臣,沉声道:</p>
“孤近日夜不能寐,每每惊悸而醒,不知何故?”</p>
众官面面相觑,不能答。</p>
程昱乃上前奏道:</p>
“魏王,成都行宫旧殿年久,恐有阴祟作怪。”</p>
“不如另造新殿,以镇邪气。”</p>
曹操沉吟片刻,颔首道:</p>
“……善。”</p>
“孤欲建一殿,名‘建始殿’。”</p>
“然蜀地工匠粗陋,恐无良工可托。”</p>
程昱道:</p>
“成都有一巧匠,名唤张恒。”</p>
“善造宫室,可召来问之。”</p>
曹操遂召张恒入宫,命其绘制建始殿图样。</p>
张恒领命,不日呈上图纸,画的是九间大殿。</p>
前后廊庑相连,楼阁巍峨。</p>
飞檐斗拱,极尽壮丽。</p>
曹操览图大喜,道:</p>
“此图甚合孤意,然如此大殿,需巨木为梁。”</p>
“恐蜀地无此良材。”</p>
张衡躬身道:</p>
“离城三十里,有一深潭,名‘跃龙潭’。”</p>
“潭畔有一祠,名‘跃龙祠’。”</p>
“祠旁有一株千年古树,高十余丈,粗可数围,正是栋梁之材。”</p>
曹操闻言,当即下令:</p>
“速遣工匠伐之!”</p>
命令一下,众工匠即刻动身。</p>
然不久便回报说:</p>
“此树坚硬如铁,斧锯不入。”</p>
“砍之则铮然有声,竟不能伤其分毫!”</p>
曹操不信,亲率数百骑前往察看。</p>
至跃龙祠前,果见一株巨梨树,挺拔参天。</p>
枝叶繁茂如华盖,直插云霄。</p>
树干粗壮,纹理如龙鳞盘绕,隐隐有灵异之气。</p>
曹操凝视良久,下令道:</p>
“孤素来不信鬼神妖邪,速速与我伐之!”</p>
话音未落,忽有数名乡老奔出,跪地泣谏道:</p>
“魏王不可!”</p>
“此树乃神木,数百年来庇佑此地,伐之必招天谴!”</p>
曹操闻言大怒,厉声叱道:</p>
“孤纵横天下四十余载。”</p>
“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不畏服。”</p>
“区区一树,也敢比拟刘备,违逆孤意乎?”</p>
言罢,拔出佩剑,亲自挥砍。</p>
剑锋触及树干,竟发出金铁交鸣之声,铮然震耳。</p>
更骇人的是,树皮裂处,竟渗出殷红鲜血,溅满曹操衣袍。</p>
曹操见之大骇,忙问身边人说道:</p>
“公等见大树流血否?”</p>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没看到什么血。</p>
曹操愕然,擦了擦身上的血迹,又以手示众人:</p>
“如此淋淋鲜血,公等视而不见?”</p>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次摇了摇头。</p>
“大王手掌完好无损,吾等实未见着鲜血。”</p>
曹操心中更加惊疑不定,暗思,莫非鬼神与吾相通?</p>
乃掷剑于地,翻身上马,急返宫中。</p>
当夜二更,曹操睡卧不安。</p>
独坐殿中,倚案假寐。</p>
忽觉阴风骤起,烛火尽灭,殿门无风自开。</p>
一黑影飘然而入,披发仗剑,身着皂衣,面目狰狞。</p>
直指曹操喝道:</p>
“吾乃梨树之神!汝妄造建始殿,心怀篡逆。”</p>
“竟敢伐吾神木!今汝阳寿将尽,吾特来取汝性命!”</p>
曹操大骇,急呼:</p>
“武士何在?”</p>
然殿外寂然无声,竟无一人应答。</p>
皂衣人挥剑便砍,曹操仓皇闪避。</p>
大叫一声,猛然惊醒。</p>
只觉头痛欲裂,几欲昏厥。</p>
自此,曹操病势沉重。</p>
遍召名医诊治,皆束手无策。</p>
魏王府内,烛火摇曳。</p>
曹操卧于榻上,额上青筋暴起,面色铁青。</p>
他一手按着太阳穴,一手紧握床榻边缘,指节发白。</p>
“痛煞我也!”</p>
一声怒吼,吓得侍立两侧的宫女瑟瑟发抖,手中药碗几乎端不稳。</p>
“大王息怒。”</p>
医官令跪在榻前,额上渗出细密汗珠。</p>
“臣等已用尽良方,奈何此症怪异,非药石可医……”</p>
“废物!”</p>
曹操猛地将枕边玉如意掷出,砸在那医官肩上。</p>
“孤养你们何用?连个头痛都治不好!”</p>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p>
议郎赵俨疾步入内,见殿内狼藉,先是一怔,随即行礼道:</p>
“大王,臣有要事启奏。”</p>
曹操勉强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p>
“讲。”</p>
赵俨深吸一口气:</p>
“大王可知神医董奉否?”</p>
“董奉?”</p>
曹操眉头微皱,“可是与张机、华佗齐名的建安三神医?”</p>
“正是。”</p>
赵俨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接着说道:</p>
“此人原在交州行医,近日听闻其游历至益州。”</p>
“悬壶济世,药到病除。”</p>
“更奇者,他治病不取分文,只求痊愈者栽杏五株。”</p>
“今夏杏熟,他便在树下建仓储杏,以杏易谷,赈济贫民。”</p>
“百姓皆称‘杏林春暖’,其医术医德,世所罕有。”</p>
“绝对是扁鹊,仓公在时!”</p>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一闪,忙问道</p>
“此人现在何处?”</p>
“据探子报,董奉现居南昌,距此不过三日路程。”</p>
曹操乃强忍头痛,撑起身子,道:</p>
“好,速遣快马,星夜请来!”</p>
“喏!”</p>
赵俨躬身领命。</p>
三日后,一青衣道人随侍卫入府。</p>
此人约莫五十岁左右,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p>
背负药囊,步履轻盈如踏青云。</p>
正是神医董奉。</p>
“山野之人董奉,拜见魏王。”</p>
董奉拱手行礼,声音清朗。</p>
曹操斜倚榻上,细细打量来人:</p>
“久闻先生大名。”</p>
“孤这头痛之症,众医皆束手无策,不知先生可有良方?”</p>
董奉不答,径自上前:</p>
“请大王伸手。”</p>
把脉片刻,董奉眉头渐锁。</p>
又观曹操面色、舌苔,最后轻叹一声:</p>
“大王之疾,不在腠理,不在血脉,而在心神。”</p>
“哦?”曹操眯起眼睛,“此话怎讲?”</p>
董奉直视曹操,目光如炬:</p>
“大王近日可曾夜寐不安?可曾梦见什么异象?”</p>
曹操面色微变。</p>
原来他连日噩梦缠身,每每闭眼便见无数血面冤魂索命。</p>
有吕伯奢一家,有徐州百姓,更有新近郪县被屠的妇孺。</p>
这些梦境如附骨之疽,令他寝食难安。</p>
“先生如何知晓?”曹操声音低沉。</p>
“大王眉间黑气缠绕,印堂发暗,此乃心神受扰之兆。”</p>
董奉直言不讳,“此非是寻常疾病。”</p>
“实乃杀业太重,魔障缠身。”</p>
“中了幻术,因而产生幻觉了。”</p>
殿内霎时寂静。</p>
众侍卫、医官皆屏息垂首,不敢抬眼。</p>
曹操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方道:</p>
“依先生之见,此病当如何医治?”</p>
董奉坦然说道:</p>
“……解铃还须系铃人。”</p>
“大王今后若能多行善事,造福百姓,自然邪祟不侵。”</p>
“如今天下纷乱已久,黎民涂炭。”</p>
“刘玄德三兴汉室,民心所向。”</p>
“大王何不举蜀地之众归降朝廷?”</p>
“如此一来,蜀地百姓与中原百姓皆可免于战祸。”</p>
“大王亦可卸下重担,安心调养。”</p>
“行善积德,日后必能福寿绵长。”</p>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p>
赵俨面色煞白,急向董奉使眼色,却见道人神色自若,毫无惧色。</p>
曹操猛地坐直身体,眼中寒光迸射:</p>
“先生让孤赎罪?孤有何罪?”</p>
董奉不退反进,声音清越如钟:</p>
“大王当年自中牟县逃难时,屠戮吕伯奢一家九口。”</p>
“征讨徐州,杀得鸡犬不余,泗水为之不流。”</p>
“近日又因疑郪县百姓从贼,竟将一县无辜尽数屠戮,筑做京观。”</p>
“此非罪过,何为罪过?”</p>
“大胆!”</p>
曹操拍案而起,头痛似乎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滔天怒火。</p>
“孤这是为天下计,不得已而为之!”</p>
“岂不闻,宁我负人,毋人负我?”</p>
“尔一介草民,安敢妄议朝政!”</p>
除李翊外,还没有第二个敢当着曹操的面阴阳怪气他的人。</p>
李翊有势力,有靠山,曹操只能选择忍着。</p>
可董奉算什么东西?</p>
一介山野草民,也敢出言讥讽我?</p>
一般人面对曹操的暴怒,大多会吓得腿软。</p>
毕竟他的刀从来不分男女老幼。</p>
可董奉此刻却显得很平静,只是无奈地叹息说道:</p>
“……唉。”</p>
“山人我虽有千般良药,能治百病,可唯独治不了业障。”</p>
“大王若还想要活命,唯有回头是岸。”</p>
曹操怒极反笑:</p>
“好!好个‘神医’!”</p>
“分明是刘备派来的奸细,欲乱我军心!来人!”</p>
殿外甲士闻声而入。</p>
“将此狂徒押入大牢,严加审讯!”</p>
曹操厉声喝道。</p>
董奉被甲士押住双臂,却神色从容,临行前回头道:</p>
“大王,病入膏肓而不自知,虽扁鹊再世亦难救矣。”</p>
“拖下去!!!”</p>
曹操嘶声暴喝,额头青筋暴起。</p>
待董奉被押走,曹操突然踉跄一步,扶住案几。</p>
头痛如潮水般袭来,比先前更甚十倍。</p>
他眼前一黑,恍惚间又见无数血手自地底伸出,要将他拖入无底深渊。</p>
“大王!”</p>
赵俨急忙上前搀扶。</p>
曹操一把推开他,咬牙切齿:</p>
“查!给孤彻查这董奉来历!”</p>
“若他当真是刘备遣来的细作……孤要他生不如死!”</p>
言讫,再次昏厥倒地。</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