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5章 龙生龙,凤生凤,刘备哪个儿子会打,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孤光是能稳住现有局势已属不易,他还要当众指责我文教不兴!”</p>

“若非当时父皇在此,孤真想质问他一句——”</p>

“钱从何来?人从何来?!”</p>

“他每年让诸郡国上交那么多钱粮,有没有想过孤治下子民的难处。”</p>

“……呵呵,我算是明白那些站在顶点的人,为什么总是看不到远方了。”</p>

“他只需拍拍脑袋做个决定,完全不考虑我们底下有多少难处。”</p>

“完了还要指责你,哪些地方做的不好。”</p>

“偏偏我父皇还宠信于他,孤王不敢发作。”</p>

刘永气得拳头捏紧,咬牙切齿。</p>

在鲁国被人尊敬惯了,他还没受过这么大的气。</p>

今日为何他会下意识掠过李翊、赵云?</p>

在他看来,自己是君王,他们是臣子。</p>

天下间,岂有君王向臣子见礼的?</p>

“李相日理万机,为国操劳,不能面面俱到……”</p>

诸葛瑾试图缓和气氛。</p>

“为国?”</p>

刘永冷笑打断,“我看是为他老李家吧!”</p>

“他待自己那两个外甥是何等的优容?”</p>

“只因他们是嫡出,而我……我……”</p>

他声音突然哽咽,没有继续说下去。</p>

诸葛瑾抬头,看见年轻的鲁王眼中竟有泪光闪动。</p>

但是刘永很快控制住了情绪,声音却更加尖锐:</p>

“李翊处处否定我,无非是要捍卫他外戚的地位。”</p>

“我越是努力,他越要打压,这不正是他们想要的吗?”</p>

“殿下慎言!”</p>

诸葛瑾迅速地环顾眼四周,压低声音说道:</p>

“隔墙有耳啊。”</p>

刘永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p>

“子瑜,你说……我父皇他……还有多少时日?”</p>

这句话问得极其轻微,几乎消散在夜风中。</p>

诸葛瑾面色大变,连忙跪下:</p>

“殿下!此话万万不可……”</p>

“起来吧。”</p>

刘永疲惫地摆手,“孤不是那个意思。”</p>

“这里就你我二人。”</p>

他仰望星空,慨叹道:</p>

“我只是……只是怕来不及了。”</p>

“无论我如何努力,或许父皇眼中似乎永远只有太子和王弟……”</p>

“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事,孤也并不想去做。”</p>

“孤仅仅只是想让父亲以我为荣罢了。”</p>

“但任凭我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庶子的身份。”</p>

“孤天生就矮人一头啊。”</p>

诸葛瑾起身,谨慎地靠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p>

“老臣在朝中尚有些故旧。”</p>

“听闻……听闻朝廷正在筹备对吴用兵之事。”</p>

刘永猛地转头,眼中精光暴射:</p>

“当真?”</p>

诸葛瑾微微点头,沉声道:</p>

“殿下若能厉兵秣马,届时在灭吴大计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p>

不等他说完,刘永已经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臂:</p>

“子瑜真乃孤之张良也!”</p>

他忽然退后一步,郑重其事地整理衣冠,向诸葛瑾深深一拜。</p>

“孤年少无知,今后还望先生不吝教诲。”</p>

诸葛瑾慌忙还礼:</p>

“折煞老臣了!”</p>

“殿下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成大器!”</p>

“先生不必虚言。”</p>

刘永直起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p>

“自明日起,鲁国要暗中整军备战。”</p>

“争取在将来朝廷对吴用兵时,立下赫赫战功!”</p>

诸葛瑾会意,但又郑重提醒说道:</p>

“殿下,此事需要谨慎。”</p>

“朝中局势本就混乱,只是靠着李相压着,才相安无事。”</p>

“但依然有千万双眼睛盯着,我们做事可千万不要授人以柄。”</p>

“否则,将来必处处掣肘,受制于人。”</p>

“孤晓得。”</p>

刘永望向刘备寝宫的方向,声音低沉:</p>

“父皇教导我要懂得用人之道。”</p>

“子瑜先生,你就是我要用的第一个人。”</p>

夜更深了,庭院中两人的身影被月光拉长,投在青石板上。</p>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时分。</p>

“时候不早了,殿下也该歇息了。”</p>

诸葛瑾拱手道,“明日还要陪同陛下巡县。”</p>

刘永点头,却又叫住转身欲走的诸葛瑾:</p>

“先生,令郎在梁国……若有机会,可否为我带些消息?”</p>

诸葛瑾背对着刘永,身形明显僵了一下,片刻后才缓缓道:</p>

“……老臣尽力而为。”</p>

看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刘永脸上的热切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沉。</p>

他目光深邃,轻声自语:</p>

“诸葛瑾啊诸葛瑾,你儿子在梁国,你又如何能完全站在我这边?”</p>

……</p>

七日后,刘备的銮驾离开鲁国,向梁国行进。</p>

车驾刚入梁国地界,刘备便掀开车帘,眼中闪过一丝诧异。</p>

道路两旁田亩齐整,沟渠纵横,新绿的麦苗在春风中如波浪般起伏。</p>

远处村落炊烟袅袅,道路上商旅往来不绝,与鲁国那种勉强恢复生机的景象大不相同。</p>

“子玉,你看这梁国……”</p>

刘备指着窗外景象,语气中带着惊讶。</p>

李翊策马靠近銮驾,顺着刘备所指望去,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几丝欣慰之色:</p>

“回陛下,梁国虽经战乱。”</p>

“但恢复之快,确实令人称奇。”</p>

豫州诸侯国中,理论上讲陈国是最富的。</p>

因为它不仅是陈王刘宠的地盘,之后还成了一段时间的汉朝国都。</p>

被曹刘两大列强伺候,福气自然少不了。</p>

而梁国原是豫州刺史郭贡的地盘。</p>

这地方算是本州倒数的穷地儿。</p>

郭贡曾在这里爆出两万兵,但根本养不起。</p>

以至于还跑去抢了曹操的兖州。</p>

当然,被荀彧的超神发挥给嘴炮轰走了。</p>

但梁国能从战伤中这么快地恢复过来,还是令刘备感到十分地诧异。</p>

就连赵云也忍不住赞叹道:</p>

“臣观沿途百姓面色红润,衣冠整齐,不似饱受战祸之民。”</p>

刘备若有所思,沉吟道:</p>

“理儿今年才十四吧?竟能将封地治理得如此……”</p>

李翊出声打断:</p>

“陛下给梁王殿下委派了不少人中俊杰,有他们辅佐。”</p>

“梁国自然能够快速恢复民生。”</p>

刘备牵唇一笑,道:</p>

“难道朕又薄待了永儿不曾?”</p>

“朕让诸葛子瑜去当鲁国相,其弟诸葛均去当梁国相。”</p>

“本意,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知人善任,将国家给治理好。”</p>

“说到底还是用人,善用人才,这才是治国之道啊。”</p>

话音未落,忽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仪仗缓缓而来。</p>

为首少年身着墨色王袍,头戴远游冠,面容稚嫩却神色沉稳。</p>

正是梁王刘理。</p>

他身后跟着国相诸葛均、骑都尉诸葛恪等一众梁国官员。</p>

距离銮驾尚有百步,刘理便已下车,整理衣冠后稳步前行。</p>

至五十步时,他率众跪拜:</p>

“儿臣刘理,恭迎父皇圣驾!梁国百官恭祝陛下万岁!”</p>

刘备下车,亲手扶起刘理:</p>

“平身。”</p>

刘理起身后,不急着与父皇亲近。</p>

而是先向李翊、赵云深施一礼:</p>

“甥儿拜见姨父,拜见赵叔父。”</p>

李翊连忙还礼:</p>

“殿下折煞老臣了,不敢当,不敢当。”</p>

刘备下车,亲手扶起刘理:“平身。“</p>

赵云也抱拳道:</p>

“殿下如此多礼,末将愧不敢当。”</p>

刘备眼中闪过满意之色,拍了拍刘理肩膀:</p>

“理儿长高了。”</p>

刘理恭敬答道:</p>

“儿臣日日思念父皇,恨不能长伴膝下。”</p>

“今见父皇龙体康健,儿臣不胜欣喜。”</p>

接驾仪式安排得井井有条。</p>

刘理亲自引导銮驾入城,沿途百姓夹道欢呼,秩序井然。</p>

入城后,街道整洁,市集繁荣。</p>

学堂中传出朗朗读书声,武场上士兵操练呼喝声震天。</p>

行宫内,刘备端坐主位,看着下方年仅十四却举止得体的幼子。</p>

心中越发欣慰,忍不住出言赞叹:</p>

“理儿,你把梁国治理得如此之好,朕心甚慰。”</p>

刘理拱手答道:</p>

“儿臣年幼无知,全赖国相诸葛子然等贤臣辅佐。”</p>

“儿臣不过是向诸位大贤学了点皮毛教益。”</p>

“与父皇治理天下相比,儿臣还差得远呢。”</p>

刘备龙颜大悦:</p>

“好!不居功,不自傲,方是朕的好儿子!”</p>

转头对侍从道,“取朕那套白玉来,赐予梁王。“</p>

刘理连忙跪下,顿首道:</p>

“儿臣断不敢受此玉。”</p>

“治理封国乃儿臣本分,今不过屡行本职,还得有赏。”</p>

“父皇乃是圣主明君,万不可乱了赏罚分明之度。”</p>

“儿臣无功,断不敢受此禄”</p>

刘备闻言大笑道:</p>

“父赐子受,天经地义,何必推辞?”</p>

刘理仍坚持道:</p>

“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p>

“儿臣若因尽本分而受赏,恐有违圣人之教。”</p>

刘备越发欢喜:</p>

“那再加西域进贡的夜明珠十颗,骏马五匹。”</p>

刘理第三次叩首:</p>

“父皇厚爱,儿臣心领。”</p>

“然梁国百姓方经战乱,儿臣愿将这些赏赐转赠穷苦百姓,以显父皇仁德。”</p>

李翊见状,出列劝道:</p>

“殿下,《礼记》有云‘长者赐,不敢辞’。”</p>

“陛下厚爱,殿下三辞三让,已尽礼数。”</p>

“不如受之?”</p>

刘理这才恭敬叩首:</p>

“既如此,儿臣谢父皇恩典。”</p>

“儿臣必当善用这些赏赐,不负父皇期望。”</p>

刘备欣慰点头:</p>

“理儿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胸襟,实属难得。”</p>

他环视众臣,“朕观梁国治理有方,当为诸国表率。”</p>

“子玉,回京后拟旨嘉奖梁国百官。”</p>

李翊拱手应诺,“臣遵旨。”</p>

待酒过三巡之后,</p>

刘备放下酒樽,目光灼灼地望向幼子。</p>

“理儿,朕刚从鲁国过来。”</p>

刘备声音不轻不重,却让整个宴厅安静下来。</p>

“两地所得朝廷援助相当,为何梁国治理得如此出色?远胜鲁国。”</p>

“你且细细道来。”</p>

刘理放下筷子,恭敬起身:</p>

“回父皇,儿臣不过是铭记父皇‘为政在人’的教诲,善用了几位贤才罢了。”</p>

他转向厅中众臣,一一让他们露脸。</p>

“若无这些股肱之臣,儿臣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有今日局面。”</p>

刘备环视厅内,这才注意到许多陌生面孔。</p>

原本他给刘理配备的老臣,竟有大半不在席上。</p>

他眉头微蹙,旋即舒展——</p>

毕竟是自己亲儿子,又确实治国有方,何必计较这些呢?</p>

“既如此,为父倒要认识认识这些贤才。”</p>

刘备微微笑道。</p>

刘理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击掌三下。</p>

席间立即站起三位年轻官员,个个气度不凡。</p>

“这位是太原王氏子弟王昶,现任典农校尉。”</p>

一听到太原王氏四个字,随行而来的不少朝中官员,纷纷窃窃私语。</p>

太原王氏那可是顶级大族啊。</p>

当年参与刺杀董卓的司徒王允,便出身这个家族。</p>

刘理指向那位面容黝黑的青年。</p>

“自他到任以来,斫荒莱,劝农桑。”</p>

“国中树木成林,垦田倍增。”</p>

王昶出列跪拜,正色道:</p>

“微臣不过尽人臣本分,全赖殿下信任,敢不竭股肱之力?”</p>

“太原王氏?”</p>

刘备走到王昶跟前,仔细打量这个年轻人。</p>

见他手掌粗粝,指甲缝里还留着泥土痕迹,显是常下田间。</p>

不由点头,赞赏道:</p>

“农为邦本,卿能亲力亲为,甚好。”</p>

话落,将手一招,示意侍从赏赐锦缎十匹。</p>

刘理接着介绍第二位:</p>

“这位是骑都尉诸葛恪,父皇别看他年幼,却深谙兵法。”</p>

“国中兵马多经他手操练。”</p>

诸葛恪行礼时甲胄铿锵作响,眉宇间英气逼人。</p>

刘备眼前一亮,问道:</p>

“小郎可是子瑜之子?”</p>

“回陛下,正是家父。”</p>

诸葛恪声音清朗地回答。</p>

刘备也略有耳闻,听说这少年郎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p>

便有意考校他,问道:</p>

“汝父亲与汝叔父,谁更聪明?”</p>

诸葛恪不假思索回答说:“家父?”</p>

“为何?”</p>

“家父能够侍奉皇子,而叔父却远在交州,与番人交往商贸。”</p>

“故得之家父更加聪明。”</p>

“但以臣观来,不论家父亦或者叔父,都不及陛下聪明。”</p>

“若不然,以李相爷之算无遗策,如何能够甘愿为陛下赴汤蹈火?”</p>

此言一出,满座皆赞。</p>

这个诸葛恪果然如传闻中那般才思敏捷、善于应对各种紧急事务。</p>

短短几句话,不仅保留了父亲的颜面。</p>

还同时拍了刘备以及国家二把手的马屁。</p>

“哈哈哈!”</p>

刘备大悦,抚须大笑,旋即赐宝剑一柄。</p>

最后,刘理引荐一位气质儒雅的青年:</p>

“这位是颍川陈氏陈泰,现任儿臣府上主簿。”</p>

“其父便是当今廷尉,陈长文先生。”</p>

陈泰行礼如仪:</p>

“家父常言陛下宽仁爱士,今日得见天颜,方知所言非虚。”</p>

“朕与你父相交甚笃。”</p>

刘备感慨道:</p>

“如今见你们年轻一辈也能同心协力,朕心甚慰。”</p>

言罢,赐予玉带一条。</p>

介绍完毕,刘理恭敬道:</p>

“儿臣年幼,全赖这些贤才日夜辅佐。”</p>

“他们各有所长,正如父皇常说的‘使人如器’。”</p>

刘备抚须微笑,眼中满是赞许。</p>

然而李翊的目光却在三位年轻官员之间来回扫视——</p>

太原王氏、琅琊诸葛氏、颍川陈氏,皆是当世大族。</p>

这位少年王爷,竟不声不响地织就了一张世家大网。</p>

还不声不响地替换掉了刘备配备的官员,</p>

既淡化了朝廷的影响力,又加强了自身对梁国的控制力。</p>

这小娃娃不得了啊。</p>

正思索间,刘理已举杯来到他面前:</p>

“姨父,甥儿敬您一杯。”</p>

李翊回神,连忙举杯相迎。</p>

酒过唇齿,他发觉刘理正凝视着自己。</p>

“姨父面色不佳,可是甥儿哪里招待不周?”</p>

刘理声音轻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p>

李翊放下酒杯,意味深长道:</p>

“殿下一切都做得很好……好得超乎老臣想象。”</p>

刘理眼中精光一闪,旋即笑道:</p>

“甥儿就当这是姨父的夸奖了。”</p>

他顿了顿,语气又转为温情。</p>

“姨母近来可好?甥儿甚是挂念。”</p>

“她很好,也常念叨你。”</p>

李翊注视着这个外甥,试图从他稚嫩的脸上看出什么。</p>

“甥儿恨不能常在姨母跟前尽孝。”</p>

刘理叹息,“奈何身为国君,不敢弃子民于不顾啊。”</p>

李翊微微颔首:</p>

“殿下以国事为重,即是正道。”</p>

他压低声音,“只需……做好分内之事即可。”</p>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字字千钧。</p>

刘理面色不改,只是杯中酒液微微晃动,映出他瞬间冷峻的眼神。</p>

“姨父教诲,甥儿谨记。”</p>

他举杯一饮而尽,转身时袍袖翻飞,竟有几分王者气度。</p>

“为什么我的后辈,一个个都这么优秀呢?”</p>

李翊眯着眼睛,仿佛感觉自己瞬间苍老了十岁。</p>

“难道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p>

“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么?”</p>

李翊心中暗叹。</p>

然后又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了筋骨。</p>

看向刘备,他正与赵云饮酒叙谈,两人相处的很融洽。</p>

“陛下,希望你能明白。”</p>

“不是每个父亲都应该望子成龙。”</p>

“尤其是在帝王家,优秀的儿子有一个就够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