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退还是不退,三国第一公侯,龙骧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时的梆子响得凄惶。陆康站在燃烧的府邸前,火舌正吞噬着他珍藏的六卷《熹平石经》拓本。热浪掀起他褪色的官袍,恍惚间竟像回到中平元年那个雪夜——彼时他因党锢之祸被贬回吴郡,也是在冲天的火光里,亲手烧掉了整整三车诗稿。突然有老仆从火场冲出,怀里抱着他幼子启蒙用的松烟墨,老人焦黑的五指在砚台上留下五道血痕。
粮车倾覆的巨响惊醒了黎明。当陆康赶到东市,看见昨夜刚分发的粟米撒了满地,碾碎的谷粒混着泥浆,被几十双赤脚踩成灰褐色的糊状。有个披头散发的妇人正把米浆往陶罐里刮,突然抬头嘶喊:";陆青天!我男人昨日被箭穿了眼,换来的粮不该多分一勺么?";她举起陶罐的瞬间,陆康看见罐底刻着";元嘉三年武陵赈灾特制";的字样——那是他二十年前亲自监督烧制的官窑器。
城墙根的夯土开始大片剥落。陆康巡视时,发现守军正用拆下的门板填补缺口,某块雕着婴戏莲纹的木板让他瞳孔骤缩——这是舒城望族周氏宗祠的供案。前日周老太爷带着全族男丁战死在瓮城时,血水曾浸透这块百年沉香木。此刻它被削尖了边缘,支棱起的木刺上还挂着半片暗红的衣料。
一路上,刘谨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跟着,他抬起头,望着身前那个有些瘦削却直如巨塔的老者,心中没奈何的生出几丝愧疚来。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刘谨行事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万事都要考虑利益的诉求,却从未窥见过古人内心深处的坚守。
这一刻,刘谨心中那个古老的成语仿佛具象化了。
国士无双无非就是如此了吧。
暮色四合时,陆康在城隍庙发现蜷缩的神像。百姓们把泥塑的城隍爷藏进地窖,换上一尊用门板拼凑的木质神像——无数人的掌纹还留在那些带着榫卯接痕的";神躯";上。他伸手抚过粗糙的木纹,突然想起光和七年黄巾之乱,自己在巨鹿城外见过的那些插满箭矢的稻草人。
神不佑我,当奈何。
陆康忽然转过身,那张苍老的脸上眼神如猎鹰一般锐气逼人。
他盯着刘谨。
一字一句的说道:“十一郎,这样的舒城,你说我能弃之不顾吗!”
看似是询问其实更是他斩钉截铁的回复。
这样的舒城,他不能弃,不想弃,更弃不得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