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该让位了?
山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1章 该让位了?,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山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不需说老朱家一直将百姓视作首位,朱标更是提出与天下人共天下的千古绝唱。
李善长还真不敢担保朱标会同意此法。
“善长兄不必担忧,陛下必会欣然应允。”
看出李善长心中顾虑,刘伯温继续说道:“陛下也知在偏远地方推行新政,此事艰难。”
“而且陛下也绝非迂腐之人,若无更好良策,此法便是顺利推行改土归流的最好办法。”
“还有!”
刘伯温眼眸微眯,此刻双眸锐利,眉间闪过一抹不属于文臣的杀气,平静说道。
“改土归流势必要将当地地主的土地收归朝廷,分发百姓。”
“自然也要惩治当地奴役主,还当地百姓自由之身。”
“因此便正如善长兄方才所言,那些个地主、奴隶主必然大力阻扰改土归流之策。”
“我大明朝廷与这些个奴役主从一开始便相互对立,不能共存。”
“更何况陛下虽有爱护偏远百姓,不愿大肆屠杀平民之意。可陛下对奴役贫苦百姓的地主、奴役主,可绝不会有半分仁慈可言。”
“将这些家伙尽数杀绝,不正好能顺利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伴随刘伯温声音落下,李善长沉吟数秒,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
“的确如此!”
“除非陛下另有巧思,否则朝廷取代当地奴役主,暂时奴役当地百姓便是最好的办法。”
“多谢伯温了。”
说着,李善长起身便要回府。
毕竟其弟李存义之事,他还要亲自发去书信仔细询问一番。
不过刚走出两步,李善长似是想到了什么般,猛地回头看向刘伯温道。
“陛下召铁铉、马虎、谢成三人回京,想来接下来的朝局应会有大变动吧。”
“不知伯温以为,我是该就此告老还乡,还是继续舔着个老脸侍奉陛下。”
“这个.....”
李善长所言,刘伯温同样也有这个顾虑。
虽说他现在已经辞官不朝,可因种种原因还是留在了京城。
这些日子他也在想究竟是该继续留在京城,还是上奏祈求返回青田老家。
此时看着李善长那极是苍老的脸,与其很是浑浊的双眸对视。
当下刘伯温便也瞬间有了主意。
“善长兄家在定远吧。”
“不错。”
“数十年未曾还乡,恐怕回去也是物是人非,孩童不识了吧。”
“倘若如此,哪里有颐养京城,以终天年更好一些?”
“况且你我虽老,可老马熟途。说不准将来还有能为朝廷出力的时候。”
“那伯温你呢?”
刘伯温深吸口气,耸了耸肩后平静说道:“我自然是要老死在京城之中。”
“待死后归乡,亦或葬于北郊都可。”
“刘基一生因太上皇显名,更因陛下得意舒展报负。”
“我刘基一生,生为人臣,死为忠魂,如此而已。”
得到刘伯温如此答复,李善长微微颔首便也不再多言。
宦海沉浮半生,如今二人也早已有种无法割舍的情谊。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凡离开京城,另一个必然会无比寂寞。
所以既然刘伯温打定主意,老死京城。那他李善长自然也会作陪。
另一边。
看着铁铉带来的七八名御史,朱标罕见站起身子,缓缓走到几人跟前。
“你们几人既是铁铉挑选出来,自然是刚直无虞。”
“命你们几人前往地方,分建御史台下属衙门,你等几人心中可有顾虑?”
见几人不语,朱标略微顿了一下,继续温声说道:“亦或是有什么要求,不妨说说。”
“这......”
听到朱标这话,几人心头诧异,不禁相互对视。
他们本是奉命前往地方,按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并没太多其他。
然而此时的朱标却无半点帝王架子,不仅让他们尽言心中顾虑,甚至还询问他们有何要求。
就好像.....
就好像前往地方是什么苦差事,此时朱标的态度就好像他们几人即将要去打一场硬仗,多半有来无回似的。
“陛下,臣等奉皇位前往地方监察官员,没有顾虑,更不敢有半分条件。”
“唯愿圣君治下,朝政清明.....”
“不说套话,不讲虚词!”朱标笑着摆摆手道,“既然诸卿不言,那朕便先说。”
“如今我朝官制实行流官政策,和官员三年改任更换地方任职不同,当地豪绅却是在本地经营多年。”
“故而,地方官员新到一地上任,多先受当地豪绅拜会,求一个任职期间但求无功,不求无过。”
“凡有纠纷,便也多护佑当地豪绅,求一个得过且过。”
“然而你们几人却是不同!”
朱标语气郑重,仔细说道:“朕既命你们前往地方开设御史台下属衙门,那便有心让你等久居地方。”
“若无过失,五年、十年,不会改任。”
“因此,与当地豪绅和睦交好,任职期间得过且过的心思,不该持有!”
“嗯.....”
语罢,朱标明显能看出其中有一两个面露诧异之色。
想必他们只当是似其他官制一般,外放三年便要改任回京。
派往地方常驻的监察御史本就需要严于律己,舍弃名利。
朱标也想尽可能挑选有能直臣,所以扫视几人一圈后,也不愿勉强。
“想来方才铁铉未曾与你几人言明。”
“如今既知要在地方待上十年八年,若有人心生退意,朕自不会勉强。”
见几人虽有退意,可却不敢表现出来。
朱标继续道:“御史台有监察百官之权,你等御史见官员行为不端,自是要直言弹劾。”
“前往地方,留任京城,皆有大用。”
“今日朕也准许你等考虑,若有退意,亦或以为难当大任,可自行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