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诱导启发
陆一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诱导启发,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陆一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弹丸射出的远近,一方面与火药的用量有关,另一方面与气密性有关。气密性就是漏气的多少,漏气越少,气密性越好,反之则越差。在相同装药量的前提下,气密性好的火器,对弹丸的推力就越大,射程也就越远。那么为什么会有气密性问题呢?其根源在于弹丸与铳管、炮管的内膛不完全相符。为了便于塞入,弹丸通常都会略小于铳口或者炮口,这样二者之间就存在缝隙,导致漏气,射程自然不远。”
李贤对火器制造了解不多,听后不明所以,而沈奇则是专业出身,能够明白其中道理,但是他还有些疑问,于是出言询问:“依殿下所言,要提高射程,则需要弹丸与铳口、炮口完全相符,甚至要略大。不过,如此弹丸装入时怕是要费不少力气。”
“确实如此。如果单纯制作稍大的弹丸,会导致装填困难,而与铳口完全一致的弹丸,制作难度太大。对此,孤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在火药与弹丸之间增加一个硬木制成的塞子,木塞大小要与铳口、炮口差不多。木塞塞入后能够压实火药,同时也起到一定的气密作用。第二,采用铅弹丸。铅质地较软,所制弹丸即便略大于铳口、炮口也更容易装入,可借此提高气密性。虽然铅弹丸比铁弹丸略软,但是对于杀伤敌兵却没有区别。
这两条建议,沈大人回去之后,先试一试,看看效果。无论结果如何,务必给孤一个答复,如何?对于炸膛的问题,军器局的应对之法,孤深以为然。不过孤建议,无论铳管、炮管最终都要采用一体式,也就是没有接合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过这需要沈大人与军器局的能工巧匠们共同努力。对此孤不要求马上施行。”朱标对当前的火门枪,只能提出使用‘木马’和铅弹两个建议了,毕竟是要淘汰的东西,没必要多费心思。只此两点,在燧发枪造出来之前,足够应付战争所需了。
沈奇见朱标没有自以为是,仗着太子的身份发号施令,而只说是建议,并要自己先试试再说,心里给了太子殿下平易近人的评价,躬身答道:“臣领命。臣回去后马上尝试,尽早给殿下答复。”
“单单是射程足够,但是射不准也是无用。依孤对军中火器的了解,想要射得准,主要依赖于铳手,就像弓箭一样,全靠射手自身的能力。然铳手持铳射击却与弓弩手双手持弓有所不同,由于需要点燃火药,铳手只能一手持铳,另一手点燃火门引信。而火药击发时的威力远胜于弓箭,单手难以保证铳管稳定,从而导致偏离标靶。李大人,孤所言可对?”朱标见李贤在一旁,有点儿要神游天外了,有意提醒他一下。
“哦?”李贤一个愣神,才反应过来,“诚如殿下所言,军中确实如此。”用余光瞟了一眼沈奇,见其正襟危坐,全神贯注,他也赶忙收敛了心神。
“针对此点,沈大人可有什么对策?说说看。”朱标又笑眯眯地看向沈奇。经过一番奏对,他认为沈奇此人有些想法和见地,并非一味听从上官吩咐。
沈奇见太子盯着自己,似是有所期待,便直言道:“太子殿下所说的问题,臣等军器局同僚也曾思量过。对策有三,其一,一把手铳,两人操作,一人双手持铳,一人负责点燃火门引信;其二,增加一个支架,将铳管放在支架上,以单手掌握,另一手点燃火门;其三,发明自动点火的装置,铳手则可双手持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