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大明“神火轮”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4章 大明“神火轮”,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小小西下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传声筒在大明疆域掀起信息革命时。】
【朱由检站在紫禁城城楼远眺。】
【深秋的官道上,满载货物的马车在马匹的嘶鸣声中缓慢前行。】
【赶车人挥鞭的声音在寒风里显得格外疲惫。】
【市井间,百姓推着独轮车汗流浃背。】
【为了运送几袋粮食,往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他注意到,即便有改良马车,长途运输仍依赖畜力。】
【一旦马匹疲累或遭遇疫病,物资周转便陷入瘫痪。】
【深夜,御书房烛火摇曳。】
【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章。】
【其中一份来自北直隶的加急文书让他眉头紧锁。】
【因马瘟肆虐,半数粮车停滞。】
【江南的丝绸也无法及时北运。】
【朱由检反复摩挲《天工开物》中“齿轮传动”的记载。】
【一个大胆构想在烛火中迸发。】
【制造无需畜力、仅靠人力驱动的远行之车。】
【次日早朝。】
【朱由检将那份奏章掷于龙案。】
【“北直隶粮车因马瘟停滞,江南丝绸无法北运,商贾受阻,百姓受苦!”】
【“朕问诸位,若能以人力替代畜力驱动车辆,可否解此困局?”】
【兵部尚书王化贞率先出列。】
【满脸震惊:“陛下!车靠马行乃千年铁律。”】
【“人力如何能驱动重车?”】
【“况且造车需耗费大量钢铁木材,国库本就紧张。”】
【“此想法实乃荒诞,望陛下三思!”】
【唯有工部侍郎孙元化上前一步。】
【拱手道:“陛下,臣曾与西洋传教士交流。”】
【“听闻他们有以人力踏动的器械,或许可作参考。”】
【“不过,若要将其化为可行之车,必然困难重重。”】
【朱由检目光如炬。】
【“困难?朕登基以来,哪件事没有困难?”】
【“只要能解百姓之困,再难也要一试!”】
【“即日起,在工部设立‘车械局’,全力研制人力驱动车!”】
【退朝后,朱由检立即来到工部。】
【车械局内聚集了京城最顶尖的木匠、铁匠与机械匠人。】
【他亲自绘制草图。】
【指着图纸上交错的齿轮与踏板。】
【“朕要造一辆车,人坐其中踩踏踏板。”】
【“通过齿轮传递力量,让车轮自行转动。”】
【老木匠刘福眯着眼端详图纸。】
【摇头叹息:“陛下,木料易损。”】
【“若做齿轮,怕是转不了几圈就会断裂。”】
【“铁制齿轮又太过沉重,安装在车上,人力如何带动得起来?”】
【铁匠赵猛也附和道:“陛下,打造精确的齿轮绝非易事。”】
【“我们连测量的工具都没有,如何保证每个齿牙大小一致?”】
【朱由检沉思片刻。】
【“用精钢淬火,增加硬度。”】
【“再以黄铜镶嵌咬合处,减少摩擦。”】
【“至于测量……即刻打造卡尺,精确测量每一处尺寸!”】
【“朕会每日来看进展,与你们一同攻克难关!”】
【研发初期。】
【团队尝试以传统木质车轮为基础,安装简易齿轮传动装置。】
【当第一个样品完成时。】
【朱由检不顾众人劝阻,亲自登车试验。】
【他用力踩踏踏板。】
【齿轮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车轮仅转动半圈便卡住。】
【险些将他甩出车外。】
【赵猛脸色煞白,连忙跪地。】
【“陛下恕罪!是臣等技艺不精!”】
【朱由检稳住身形,却并未发怒。】
【“起来吧,失败乃成功之母。”】
【“去检查齿轮,定是齿距出了问题。”】
【果然,经检查发现,齿轮齿牙大小不一,无法精准咬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车械局陷入了漫长的试验与改进中。】
【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二十六次重大失败。】
【某次测试时。】
【传动链条突然断裂。】
【飞溅的铁屑划伤了工匠陈二的手臂,鲜血直流。】
【消息传开,御史台立刻弹劾。】
【“陛下沉迷奇技,致工匠伤残,劳民伤财,望即刻停止此荒诞之举!”】
【朝堂上,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来。】
【御史大夫言辞激烈:“陛下贵为天子。”】
【“应专注治国安邦,而非将精力浪费在这些奇技淫巧上!”】
【朱由检却在朝堂上展示改良后的弹簧缓冲装置。】
【神色严肃:“伤亡乃革新之痛。”】
【“但若因此止步,百姓何时能免受畜力之限?”】
【“朕意已决,车械局研发不得中断!”】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夜。】
【年轻工匠吴明在调试时发现。】
【将垂直踏板改为倾斜角度,并增加联动杠杆。】
【可大幅提升踩踏效率。】
【他兴奋地连夜报告。】
【朱由检听闻后,披着蓑衣便赶往车械局。】
【当改良后的“神火轮”原型车在皇宫广场试运行时。】
【两名工匠交替踩踏。】
【车辆竟平稳行驶了百丈之远。】
【朱由检激动地抚掌大笑:“成了!”】
【“此车可载千斤,日行百里!”】
【为验证实用性,朱由检下旨进行实地测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