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章 强势回击,北宋帝国兴亡史,海历,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及于此,李元昊再不做任何的犹豫,他下令全军趁着宋军的口袋阵还未完全扎紧之际立即撤军回国,再待在这里不走不但他自己会交代在这里,而且连他的老窝都有可能被宋军给端了。事实上,李元昊真的是过虑了,鄜延路那边的范仲淹从始至终都不力主对西夏实施越境攻击,攻击西夏都城这种事自然就更别提了,此时的范大人完全是在一门心思地给自己家的院墙扎篱笆。
李元昊就这样走了,韩琦却在捶胸顿足,他原本是想把李元昊给埋葬在泾原路,可此时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元昊离开。他的网太小,网不住李元昊这条大鱼,而这条大鱼又足够的狡猾和警觉,以至于在大网扑向自己之前就率先开溜了。
这一次的出兵越境攻宋对李元昊来说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他现在需要待在老窝里好好地恢复一下元气,可宋夏双方显然都没有想在此时罢兵的意思。在此之后的好几个月里,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整个宋夏边境线并没有就此安宁下来,反而是一派烽火连天的景象,双方的各个军寨之间隔三岔五就会彼此相互攻伐。
在开封城内,此时的赵祯也是坐立不安,李元昊已经两次御驾亲征进入宋境作战,这被赵祯视为奇耻大辱,他迫切地想要以牙还牙,想让宋军集结重兵也对西夏进行一次报复性的越境攻击。前面也提到过,赵祯在八月的时候就派人到陕西来与夏竦商议对西夏实施越境攻击的事宜,但这事却再次难产。一来是陕西这边当时正在忙着应付李元昊的第二次亲征,二来就是陕西本地的的三巨头在此事上面无法达成共识。
韩琦主张的进兵策略是陕西四路的宋军齐头并进让西夏防不胜防,而范仲淹则认为当下出兵的时机尚不成熟,还需在巩固自身的基础上对军队勤加操练,等到西夏因为宋朝的经济封锁而更加举步维艰时再行攻取之道。这样一来韩琦和范仲淹这两位经略副使就意见完全相左,作为二人顶头上司的夏竦则是根墙头草,尽管他更倾向于范仲淹的策略,但他更清楚赵祯的心思并想以此讨好自己的皇帝,这就让夏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可是,你夏竦再难也得给赵祯一个回复才行,万般无奈之下,夏竦就耍起了赖皮,一个字——拖。
要说赵祯也真是好脾气,装聋作哑的夏竦连着四个月都不吭气竟然也被他给忍了下去。等到第五个月,也就是这年年底的十二月,赵祯终于是再也忍不住了,他直接下达了一份手诏询问夏竦到底选在何时出兵。这下夏竦也没辙了,他干脆就让一直主战的韩琦会同陕西经略判官尹洙亲自前往开封向赵祯当面陈述陕西这边的情况。
韩琦和尹洙到了京城后,等待他们的是赵祯以及东西两府的一众大佬。韩琦当然是要推销他的主战策略,但同时他也得把范仲淹的想法转述给赵祯以及各位大臣以供参考。
每逢战事,历朝历代的朝堂官员们都会形成态度鲜明的两派,也就是主战和主和,然后便是双方随即吵作一团。以此时的宋朝东西两府的官员为例,他们倒是没有战与和之分,都是清一色的主战派,但这仗该怎么打双方却是各有意见,这些人里支持韩琦的大有人在,但支持范仲淹的也不乏其人。不过,随着吕夷简再度为相,东府中书省的几位大佬几乎是集体支持韩琦的主张,西府枢密院只有枢密副使杜衍力挺范仲淹但却被宰相吕夷简给一顿狂喷,争吵的结果就是韩琦的四路出击方案获胜。
出兵的方案定下来了,那么后勤问题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韩琦,他早就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征集河北、河南、陕西和山西各地的驴子,用驴子运送粮草就可以代替数以万计的民夫,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这些驴子还可以杀了以充军粮,而韩琦向朝廷请求的驴子数量则是五万头。不知道当韩琦说出这个办法的时候,东西两府的大佬们是否当场哄然大笑,但这个办法确实堪称一个好法子。于是,赵祯下令征调四地境内的驴子并尽快送往陕西。
继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五路大军进剿李继迁后,宋朝在时隔近五十年后准备再一次地在西北地区大举用兵,看这架势李元昊这一回真的是要倒血霉了,可这件事最后的发展却是让人啼笑皆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