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肥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牛行,山脚下有人家,酸汤肥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到山里的何首乌,还是在济世堂这里买了专业的铡刀回去切片比较好,还买了五十斤斤熟石灰回去做松花蛋。
吴掌柜没收钱,直接让药童装好给叶云华,这个权限他还是有的,叶云华把钱放到柜台上,还是被吴掌柜放到装熟石灰的布袋下面。
拎着东西出了济世堂,发现多了个小尾巴,那陆玄明跟在叶云华的身后,假装不经意的样子,真的很中二病。
没理会陆玄明,叶云华拿着东西到城门口去找老陈头,但没见他人,应该是载到人回去了。
叶云华只好自己去了牛行先看看,刚来到牛行,就有几个“牛倌客”走到叶云华面前介绍自己的栏里的牛。
这里倒是和叶云华小时候和爷爷逛圩日那样热闹,来来往往过来买牛的人,多数都是看,询价,但真正能当场买下的人很少。
小时候每到圩日,山里的村民都会趁着圩日拉着不同的特色农家产品到圩日上卖,同样爷爷和奶奶不会错过这个能赚钱的日子。
等卖的东西差不多的时候,爷爷最喜欢带着她在圩里边逛边聊天边教叶云华一些实用看牲口的技巧。
圩日也是“牛倌客”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大多饱经风雨,目光敏锐,极富耐心地穿行于耕牛交易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捕捉和创造商机。
旁人看来,在耕牛交易中,“牛倌客”只是中介人,而实际上,他们主宰着交易的全过程。
他们凭借特有的手艺和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在相牛、议价、说合中促成卖主和买家成交。
成交一头牛,“牛倌客”不仅可以通过分头议价心照不宣地赚取一笔差价,买卖双方还会按行规付给“牛倌客”约定的中介费,两头赚的中间人。
叶云华并没有理会,眼前这几位“牛倌客”在介绍自家牛栏里的牛,明显是货不对板,嘴上吹得天花乱坠。
实际上一头牛的体重都能报错,并不敢全扒牙口,让叶云华确认牛的年龄,而且牛栏里的明显是相似外貌,但实际是不同品种的牛。
这利木赞牛与秦川牛本就是七分相似,两种牛在牛犊子的时候,根本就很难分辨出来,两种牛的毛色接近,体型在牛犊时都差不了太多。
但利木赞牛一向价格高于秦川牛,所以很多人都会在牛犊没长大之前,把秦川牛当利木赞牛犊来卖。
这几人真以为叶云华是妇人就什么都不懂,没有职业道德的“牛倌客”,叶云华不想理会。陆续围上来的“牛倌客”其中也有认真地讲了牛的一些情况,但不是叶云华想要的牛,还是继续沿着牛行走。
眼光一瞥就看见几个人围着一个年轻男子在说些什么,男子拉着一头牛神情正焦急着说:“我这牛没问题,十五两这个价我不卖了,你们都让开,拦着我也没用,你们说再多也都不卖。”
那几个“牛倌客”还是不依不饶高声地在喊道:“后生,我这没说错啊,你这牛病怏怏的,那腿还肿噗噗的,这眼红的跟兔子似的,指不定有什么毛病。咋不让我们说呢?”生怕周围的人听不见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