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8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洪殇摧古村,械韵代耕声。 井壁忏魂语,槐新荫旧痕。,山外吹来的风,天涯88,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月光突然穿透云层,井水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满天星斗。王婶忽然明白,这口井从来不是吃人的深渊,而是照见人性的明镜。
村史馆重建那日,来了个不速之客。穿冲锋衣的纪录片导演举着摄像机,镜头扫过残破的\"耕读传家\"匾额:\"大妈,能说说您组织自救的心路历程吗?\"
王婶正在给新制的族谱誊写目录,狼毫笔尖悬在\"庚子年洪灾纪事\"上方:\"心路历程啊……\"她忽然抬头,目光穿过摄像机直抵导演眼底,\"您知道这匾额为啥挂在这儿吗?\"
导演愣住。王婶蘸满墨汁的笔尖重重落下:\"道光年间大旱,先祖们就是在这间屋子里,用最后半袋粟米熬粥,赈济了方圆三十里灾民。\"她指着斑驳的墙皮,\"看见这些裂缝了吗?每道缝里都嵌着赈灾簿的残页。\"
导演的镜头开始摇晃。王婶继续写道:\"我们记录灾难,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让人看见——当洪水漫过门槛时,总有人会踮起脚尖,把孩子举过头顶。\"
插秧那日,整个村庄都泡在泥水里。陈浩带着学生用无人机播种,老农们却坚持要赤脚下田。\"脚板沾泥才知节气。\"赵德福踩进秧田,浑浊的水花溅上银发,\"卫星定位能算准行距,可算不准人心。\"
王婶在田埂上支起大锅,熬着赈灾办送的压缩饼干和自家腌的雪里蕻。香味引来扛着测量仪的工程师,年轻人摘下安全帽,露出被晒脱皮的脸:\"大娘,我们想在村东头建个防洪堤……\"
\"建堤要占十亩良田。\"王婶搅动锅铲的手顿住,\"当年先祖为修义仓,拆了城隍庙的偏殿。你们看这锅沿的缺口,\"她指着豁了口的铁锅,\"就是拆庙砖时崩的火星子烫的。\"
工程师掏出地形图,王婶却从锅底摸出半块残砖,砖上\"永定仓\"三个字清晰可见。\"防洪堤可以建,\"她将残砖按在图纸上,\"但得给子孙留块能摸着历史的地方。\"
秋分那日,第一辆满载游客的观光车驶进村庄。游客们举着自拍杆对准新修的玻璃栈道,却没人注意栈道下方——陈浩设计的钢结构里,巧妙嵌着老祠堂拆下的雕花窗棂。
王婶坐在村史馆前的石阶上,膝头摊着新编的《茅山涡实录》。扉页印着句话:\"我们重建的不是村庄,是让断流的时间重新在废墟上绣花的技艺。\"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临时校舍的墙壁上,赵德福带着徒弟正描画着新的二十四节气图。
当夕阳将玻璃栈道染成金色,王婶忽然想起那个纪录片导演临走前的话:\"大妈,您这故事该拍成电影。\"她抚摸着族谱上新添的姓名,那些在洪水中逝去的生命,此刻正以另一种方式在纸上重生。
井台边,那株被冲倒的老槐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枝叶间,隐约可见当年沉井祭天的三姓先祖,用指甲刻在树皮上的偈语:
\"生者如斯,死者如斯
废墟之上,再种相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