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过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独孤书院(二),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红衣过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抽出腰间竹笔,蘸着桃花瓣上的露水,在碑侧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仁为根,正为干,中庸为枝,格物为叶,千花万果,皆出一源。”笔落处,露水竟渗入石面,凝成永不褪色的淡青色。

日过正午,众人在桃林里席地而坐,吃着山民送来的麦饼和野蜂蜜。

小铃铛忽然拽了拽孟丘的衣袖,指着东峰方向:“大哥哥快看,云在跳舞!”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东峰上空的云层竟自动聚成万卷书的形状,继而又化作展翅大鹏,最后凝成一柄巨剑,直插天际。

孟丘望着那朵云剑,心中忽然浮现出师尊的话:“剑分两种,一种杀人,一种救人。”

他转头看向威瀚,后者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书院的排水系统图。两人目光交汇,俱是一笑——他们要建的书院,又何尝不是一柄“救人之剑”?

申时三刻,勘测完毕。陈墨取出黄绢,当场绘制书院的第一版规划图:

明心塔居中,如剑柄;仁政殿、格物堂、中庸阁等建筑分置三脉,如剑身;流云涧化作玉带,绕书院而过,在山脚下聚成“洗心池”。

威瀚看着图纸,忽然用朱砂在洗心池旁画了个小房子:“此处可建‘百姓堂’,每月初一十五,开放给乡民讲学,讲种田、讲匠艺、讲如何打官司——道统不在云端,在他们的锄头把上,在纺锤线上。”

孟丘点头,将手指放在明心塔的位置,在图纸上勾勒出塔内的结构:底层刻农事图,二层绘百工技艺流程图,三层悬历代贤良画像……直至第九层,中空无物,只刻着“心即道”三个大字。

“妙!”陈墨击节赞叹,“明心塔不设顶,意为‘道无止境’;九层中空,暗合‘虚怀纳物’。孟公子这构思,比那些迂腐的道观高明万倍!”

暮色四合时,众人收拾器械下山。路过醒世岩时,孟丘忽然听见石缝里传来细微的震动声,像是有人在深处叩击。

他示意众人止步,将耳朵贴在石面上,竟听见断断续续的吟诵声,正是《正气论》中的句子。

威瀚取出火折子照亮,只见石缝中渗出一线青光,在地面汇成“道种”二字。

“是地脉在呼应。”陈墨神色肃穆,“此岩连通地脉之心。如今你们以正气浇灌,种子便要发芽了。”

下山路上,月亮升起来了,将桃林染成银白色。小铃铛趴在威瀚肩头,忽然指着天上的星河:“大哥哥,那些星星是不是书院的灯?”

威瀚笑着捏了捏她的脸:“等书院建成,塔顶的道钟一响,星星都会掉下来,变成学子们的纸墨笔砚。”

孟丘望着漫天星斗,想起明心院廊下未完成的《桃李图》。

此刻山风带来阵阵桃花香,他忽然伸手接住一颗坠落的流星,那星光竟在掌心化作一滴露水,映出明日的景象:

望岳山上,千万人挥汗如雨,有人搬石,有人种树,有人在岩壁上刻字,而明心塔的地基处,一株幼苗正破土而出,嫩芽上沾着的,不知是露水还是星光。

是夜,孟丘在明心院挑灯修改《正气论》,当笔尖落在“道统者,非一人之私学,乃天下之公器”时,窗外桃花突然逆风起旋,在月光中凝成一座书院的虚影。

他抬头望去,只见虚影中的明心塔顶,青铜道钟正在缓缓成型,钟身上的道纹竟与今日在醒世岩上看到的蝌蚪文一模一样。

威瀚推门而入,手里捧着块刚刻好的书院门牌,“独孤书院”四字笔走龙蛇,右下角还刻着只衔着桃花的燕子。

他将门牌放在案头,忽然指着窗外的桃花虚影:“你说,要是道钟铸成那日,能引来真正的紫气,该有多壮观?”

孟丘放下笔,取出南山剿匪时捡到的半块玉佩,那是贼首身上掉的,上面刻着“邪”字。他将玉佩放在《正气论》上,只见玉质竟在正气的浸润下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桃花香里。

“会的。”他轻声说,“当第一缕正气从书院传出,当第一个百姓学会说‘不’,当第一个孩童懂得分辨善恶——那时的紫气,会比任何时候都盛。”

窗外,桃花仍在飞舞,像是无数只振翅的蝴蝶,要将这人间的正气,带去更远的地方。而在望岳山上,醒世岩下的道种,正借着月光,悄悄将根须扎向更深的地底,那里有千万条地脉,连通着整个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天行

大山深处的女人们

许老师

开局:六连抽,创建万古帝朝

逍遥孤者

半岛:重生成为女帝队长

梦一病

诡异复苏?我先卖个淋巴肉包子!

西红柿炒水泥

妖世祥瑞娇妻,雄性急疯了

兽医研究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