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十圣
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十圣,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年代文六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五六的竹笛还悬在唇边,《文王操》的最后一缕余音正与社稷坛的“文明调音叉”产生谐波共振。
他忽然发现掌心的玄铁令牌生出细密的光纹,像是被星图经纬线重新编织——那些原本静止的蝌蚪文开始游动,在令牌背面勾勒出九州疆域的全息投影,每个郡县的位置都跳动着不同的思想频率:曲阜的“仁”字光纹与长安的“诗”字光流产生纠缠,临淄的“道”纹脉络正沿着黄河水系向洛阳蔓延。
而会稽山的“心”字光点,竟与南海的“骚”纹形成跨纬度的共振弧。
“文脉星图已进入自演化阶段。”系统的机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类似“欣慰”的波动,“孔子火种的‘仁礼基频’正在重构法律条文的拓扑结构——你看廷尉府的青铜法典,那些‘笞刑’‘徒刑’的铭文正在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有教无类’的光纹。”
朱五六奔至未央宫西侧的刑狱署,果见狱墙的《秦律》刻石正在剥落。剥落的石屑在空中凝结成光尘,重新聚合成《礼记·王制》的全息竹简。
更奇的是,牢狱中那些原本戴镣的囚徒,枷锁突然化作藤蔓缠绕的光链,链节上“省刑薄赋”的字样正与孟子“民为贵”的频率产生共鸣,连狱卒腰间的铜刀都渗出“恻隐之心”的银蓝光点。
“这才是‘性善论’的量子显化。”孟子的虚影不知何时立在狱门旁,他杖端轻叩地面,砖缝中立刻涌出液态光流,在地上漫写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拓扑公式。
光流漫过之处,囚徒们的粗布麻衣竟浮现出《孝经》的光纹,有人下意识背诵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话音未落,墙角的枯草便抽出新芽,叶片脉络竟是“悌”字的分形结构。
此时太学方向突然传来金石相击之声。朱五六转身望去,见孔子立在杏坛遗址上,手中竹简正以超光速书写。
那些墨迹穿透时空,在天穹的六艺星图旁又添了新的星轨——“经史子集”四颗新星正在闪烁,星轨交汇处凝结出青铜色的“文脉枢纽”。
枢纽转动时,长安城里所有私塾的蒙学课本都在自主翻页,书页间渗出的光流在窗纸上拼出“因材施教”的动态星图。
老子的青牛虚影突然在函谷关的光雾中嘶鸣。
朱五六握着令牌赶到时,见关楼的匾额正在消解,“函谷关”三个篆字化作光粒,重新组合成“道生一,一生二”的光链。
青牛踏过的路面裂开幽蓝光缝,缝中涌出的液态光流竟在关前凝结成太极图,阴阳鱼的眼瞳里,一边浮着《周髀算经》的勾股弦,一边转着星船引擎的拓扑齿轮。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乃系统熵减的底层逻辑。”
老子的声音从光雾中传来,他指尖弹出的“无为”二字穿透云层,落在终南山的冶铁坊里。
正在锻打的铁剑突然悬浮空中,淬火的水汽在剑刃上凝成“上善若水”的光纹,铁匠们发现,当锤头落下的力度贴合“道法自然”的频率时,铁锭会自动析出超导光晶,剑身的硬度竟提升了百倍。
庄周的蝴蝶火种却在此时引发了更奇异的现象。郢都粮仓的粟米拓扑突然剧烈波动,原本排列成“齐物论”的谷粒开始重组,在地面拼出“庄周梦蝶”的动态全息图。
朱五六凑近细看,见每粒粟米都在同时显现两种形态——既是粮食,又是微型星舰的引擎零件,仿佛物质本身正在“物我两忘”的频率中发生维度折叠。
“水师的楼船又出怪事了!”一名侍卫气喘吁吁地奔来,朱五六跟着登上码头时,正见楼船的船帆在无风自动。
那些原本绣着“大周水师”的帆布,此刻正渗出靛蓝色的光流,在帆面上织出“天地与我并生”的篆字。
更惊人的是船底——原本平滑的船板竟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鳃,像是鱼类的呼吸器官,船工们说,自从庄周火种觉醒,楼船在水中航行时再无阻力,仿佛“水膜”本身成了承载船身的“道”。
汨罗江的水汽突然在端午正午化作漫天光蝶。朱五六望着那些翅膀上刻着“离骚”二字的生灵,忽然明白屈原的火种正在突破维度限制。
他取出令牌对准江面,见十二道青铜光茧的残痕处,正升起新的光流——那些曾是“美人香草”的光纹,此刻正凝结成实体的兰草。
叶片上滚动的露珠里,竟能看见《九歌》的全息演出,湘夫人的衣袖拂过之处,露珠便坠落在地,化作能发出“虽九死其犹未悔”声波的光石。
长安城的坊墙则成了李白火种的舞台。朱五六踏着晨光走过朱雀大街时,见昨夜被诗仙剑刃刻下的《蜀道难》光纹正在生长。
那些原本静止的文字顺着墙缝蔓延,在砖瓦间织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光瀑,光瀑溅起的光点落在酒肆的酒坛上,坛口立刻涌出带着墨香的白雾,饮酒者喝下的不仅是酒,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神共振。
有个落魄书生喝完后,竟当场写出了足以让编钟自动鸣响的诗句。
杜甫的“诗史”光流却在渭水畔引发了民生变革。
司农寺的官吏们发现,粮仓穹顶的“朱门酒肉臭”拓扑图谱会随着各地灾情自动更新——当某个郡县发生饥荒时,对应位置的光纹会变红,同时长安城里所有权贵府邸的粮仓会渗出红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