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匠作切口瞒东主,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三槐瘫坐在地,怀中跌出本《匠作秘语》,书页间夹着泛黄契书——五年前他正是用同样手段,逼死顾秉章夺了其祖传《木经》。青衫客拾起契书:“顾先生临终前,在病榻上用血改了《木经》批注——专为破你这等败类!”
墨斗重正量乾坤
沈员外按《鲁班经》古法,请来三匠共监:
备料单*须盖“松烟墨印”——遇水显暗记,防篡改;
验收锤包红绸——击柱听声,空响返工;
*质保银存钱庄——完工三年无患,方付尾款。
赵三槐被逐那日,学徒阿福偷偷将墨斗线多缠的三圈解开——线长恰是偷工尺寸。青衫客将墨线赠予沈员外:“《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线量木,亦量人心。”
斧凿藏心术,绳墨量鬼雄。
解得营造谶,方知规矩重。
生存法则:
1. 松烟验契:订合同时用特制墨汁,遇涂改即显“诈”字
2. 声纹辨材:学《考工记》听音术,敲击建材判虚实
3. 三方制衡:雇“验、算、监”三匠,仿《周礼》司空制度
4. 尾款为刃:依《大明律·工律》,留三成工钱作质保
文史钩沉:
《天工开物》未载的“凤凰点头”暗语,实为明代工匠帮派“墨线会”的黑话,典出《清稗类钞·会党类》。青衫客所持《木经》批注,原型是北宋李诫《营造法式》的江湖变异本,晚清曾在苏州发现残卷,现藏于天一阁。而“燕子衔泥”的偷工术,可追溯至《洛阳伽蓝记》所载北魏永宁寺塔坍塌案——工匠以苇秆充木芯,终致佛塔焚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