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思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上书建言(四),大谋谋天下,天民思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外,刘秉忠还特别强调必须严格禁止私自设置监牢,杜绝滥捕无罪之人的恶劣行径。他认为,私自设置监牢和滥捕无辜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百姓的人身自由,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种行为会导致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对官府失去信任,从而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他坚决要求禁止这种行为,确保百姓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对于用鞭抽打背部的残酷刑法,刘秉忠也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这种刑法于人性、于法理皆不相符,是对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严重践踏。他主张应当坚决予以禁止,以此彰显朝廷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体现朝廷爱护百姓的深厚情怀。他强调,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百姓的权益,而不是对百姓进行残酷的惩罚。通过禁止这种残酷的刑法,可以树立朝廷文明、仁爱的形象,赢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刘秉忠的这些主张和见解,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他通过端正纲纪、严格执行法度,选拔廉洁奉公的官员,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刑法制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忽必烈对刘秉忠的这番议论,深感其见解独到、切中要害,甚为赞赏,便将这些合理建议全部加以采纳。

与此同时,刘秉忠根据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深入了解,向朝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他建议道:“邢州原本户口众多,原有万余户人口,然自兴兵以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如今邢州户口竟不满数百,呈现出一片凋敝之象。若能派遣像真定的张耕、洺水的刘肃这般贤能良吏前往治理,凭借他们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必定能够使邢州恢复往日的昌盛景象。”

于是,朝廷果断采纳了刘秉忠的建议,派遣张耕担任邢州安抚使,刘肃担任副使。他们在邢州不辞辛劳,深入了解民生疾苦,积极开展各项治理工作。一方面积极招抚流民回乡,鼓励他们开垦荒地、重建家园;另一方面整顿社会秩序,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在张耕、刘肃的悉心治理下,不久之后,流民纷纷回乡,重新投身于生产生活之中。邢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鉴于邢州在治理下取得的显着成效,朝廷便将其升为顺德府,以表彰其在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从刘秉忠所提出的这些纷繁复杂的建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探到他的学术渊源与治国理念。若说刘秉忠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倒不如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杂家。

从他前面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其治国思想的重心,始终围绕着道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他认为,只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就能够实现大治。这一以道治国的理念,贯穿了他为朝廷出谋划策的始终。

至于尊崇孔子,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建议,虽在他的治国理念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长久以来儒学教育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在这些方面,刘秉忠的建议更多是一种陪衬,旨在通过文化教育,提升百姓的文化素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刘秉忠虽以道家治国理念为核心,但他对教育也极为重视,其目光不可谓不长远,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百姓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而佛教相关的内容,在刘秉忠的这些建议之中,根本没有丝毫体现的痕迹。他甚至连弘扬佛法这样的事宜,都未曾提及。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测,他所谓的精通佛法,不过如同苏东坡一般,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闲来无事的爱好,进行研究与探讨罢了。所以,若称其为“假和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他的治国理念和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中,鲜少能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秉忠后来自号长春散人,这显然是一个道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极有可能受到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影响,心向往之,渴望与之看齐。

的确,当年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北游,成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止杀”这一理念,对于当时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局势而言,无疑是一剂良药。成吉思汗欣然应诺后,迅速采取行动,消弥了各部之间的仇隙,成功整合了蒙古族内部的力量。

这一举措,对于蒙古帝国的崛起意义重大,使得蒙古帝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更加稳固和强大。所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极为尊重,将他视作“仙师”。

对于这段历史,刘秉忠肯定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甚至可以说印象深刻。

后来,当忽必烈再度起兵灭南宋时,刘秉忠便向他提出了要大张“止杀”大旗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背后,蕴含着刘秉忠深深的智慧与慈悲情怀。他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希望通过“止杀”这一理念,让元军在征战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无辜百姓的伤害,不受到南方的决死抵抗。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保全无数南方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南方百姓的支持与认可,为元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主张,无疑是刘秉忠“以民为本”治国理念的又一生动体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智者的广阔胸襟和对苍生的深切关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武:一元秒杀,超脱成神

清川沐风

道士不好惹

困的睡不着

葬剑棺

君十一

苟道:修仙吉凶任我选

今天有雨

废柴崽崽万人嫌,断亲后无敌啦

火火精灵

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

雅言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