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计算机1
喜欢德牧的小狗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6章 计算机1,四合院:开局从拜师开始,喜欢德牧的小狗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后,就是将硅单晶棒切割成薄片,这薄片就是硅圆。
接下来就是要在硅圆上刻画晶体管了,需要用到光刻机。
接触式光刻机:这是早期的接触式光刻机中,把晶圆置于手动控制的工作台,操作者通过分立视场显微镜对准光罩与晶圆,对准后二者压紧,光罩与晶圆表面光刻胶直接接触。曝光时,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准直平行照射光罩,光罩图形按1:1比例转印至光刻胶上,就像公章盖印一样。
其优点是分辨率高、精度好、曝光设备简单,能减小光的衍射效应,但缺点是接触过程中易损伤和玷污光罩及光刻胶层,影响成品率和光罩寿命,主要用于小规模半导体制造。
这是最早的光刻机,也是现在王为民能在国内找到最实用的方法,原理类似照相,这玩意现在可没有,没办法,自己研究吧,于是王为民有一次的去到了各个大学,
邀请各系的教授们加入他的团队,教授们也有不懂的,就联系其他懂的朋友,共同研发光刻机,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这些专家们的智慧。
一直在忙忙碌碌中时间来到了1959年,王为民过年忙的都没回家,只能偶尔和小情人腻歪会。
李怀德最近也很给力,全力支持他搞研发,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见王为民请了这么多教授专家,他好吃好喝伺候着,过年还送上一份重礼,把专家们赶到的不要不要的,纷纷要求加班。
于是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实验,他们终于确定了光刻机的设计方案。然后,王为民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制作光刻机的各个部件。
他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改进,终于制作出了国内第一台光刻机。
接下来,他们开始利用光刻机在硅圆上刻画晶体管,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控制能力。
王为民亲自操作着光刻机,经过几次失败,终于在晶圆上刻画上了晶体管,经过测试,完全能用。
光刻机的成功运行,让王为民和他的团队都兴奋不已。
此时的美利坚已经出现了电子管的计算机,早在1955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它仅仅只装有800只晶体管,只有100瓦功率,占地也仅有3立方英尺。
现今世界上行车了两个派系,以毛熊为主的电子管和以美利坚为首的晶体管,王为民知道,最后是晶体管胜了,成了主流,可在这个时代,没人意识到科技会发展的如此快,电子产品会更新换代这么快。
这时的国内大多数人比较佩服毛熊老大哥,要向他们学习,还沉浸在电子管的神奇世界中,对晶体管这个新兴事物持观望态度,王为民能找到的这些人都是国内某些领域的专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