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短篇:《考古直播带货——司母戊鼎的量子明信片》
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衍生短篇:《考古直播带货——司母戊鼎的量子明信片》,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的量子购物车又双叒叕爆仓了。
24世纪的考古直播间不只是看历史,还能直接「带走」文明——商代贞人巫咸的龟甲裂纹明信片、宋代点茶大师的抹茶量子晶体、甚至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量子尘埃标本。但最火的永远是「鼎级带货」专场,今天主播要卖的是司母戊鼎的「量子投影组件」。
「家人们注意!这个青铜纹样的胸针可不是普通饰品,」主播举着指甲盖大小的青铜器模型,身后的全息屏立刻投射出商代铸铜场的实景,「它内置了鼎身的量子纹路数据,戴上它,你就能随时随地召唤鼎的投影,甚至听到三千年前的铸造声!」
弹幕里瞬间飘满「我要给祖宗上供」「送领导绝对高端」的留言。我抢到的限量款是「妇好钺联名款」,当胸针触碰到皮肤,手臂上竟浮现出与妇好同款的云雷纹临时纹身,纹路还会随着心率变化而闪烁——这是利用生物电激活的量子共振技术。
最神奇的是售后体验。我给巫咸的龟甲明信片写了句现代祝福,扔进量子邮筒后,竟收到了他的「跨时空回信」——用甲骨文写的「吉」字旁边,多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符号,显然是他照着弹幕学的。
现在我的书桌摆着一排考古周边:用海昏侯金饼量子数据压制的书签、曾侯乙编钟音色定制的闹钟、还有能自动生长苔藓的新石器时代陶罐模型。朋友来家里做客总会惊叹:「你这不是书房,是文明便利店!」
我笑着打开最新到货的「敦煌飞天悬浮灯」,看着光影中反弹琵琶的仙女与窗外的量子飞船交相辉映,突然明白:当文明能被随身携带,历史就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每个清晨睁开眼就能触碰的奇迹。
衍生短篇:《时空实习老师——当量子学霸穿越成私塾先生》
我,24世纪量子物理专业全A学霸,万万没想到会在「文明共振教育计划」中翻车。
我的实习地点是北宋嘉佑二年的汴梁私塾,任务是「用现代思维激活宋代文明共振」。第一堂课我就掏出了量子算盘,想给小屁孩们演示二进制算法,结果被夫子拎着戒尺赶出教室:「竖子敢以奇技淫巧惑乱人心!」
当晚我蹲在汴河边上复盘,直播间的观众纷纷支招:「试试用《九章算术》打掩护!」「给夫子送个活字印刷的《论语》副本!」果然,当我用毕昇的活字版印出工整的教材,夫子的态度缓和了不少,甚至允许我在算术课上讲「垛积术与量子级数」。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暴雨夜。私塾的土墙被冲垮,我带着学生们用「宋代工程学+现代流体力学」加固墙体,当我们用汴河淤泥烧制出第一批量子砖块,夫子摸着砖面上的「宋」字铭文,突然问:「此物可传千年否?」
我打开量子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照片里夫子的白发与学生们的笑脸相映,背景是正在施工的「古今混合式城墙」。直播间的教育专家们集体刷屏:「看!这就是文明共振的最佳教案——不是颠覆,而是让古代智慧在现代视角中重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