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明章之治
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明章之治,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平三年,刘庄在云台阁绘制二十八将像。当画工问起马援为何不在其列时,他握着毛笔的手顿了顿:“伏波将军功高震主,然其女为朕皇后,避嫌耳。”宣德殿前,马皇后正带着嫔妃们纺织,织机声与太学的诵读声相和,宛如一幅《女戒》活画卷。
“陛下,西域诸国遣使求内属。”班超的奏报传到洛阳时,刘庄正在审阅《水经》批注。他望着地图上重设的西域都护府,想起父亲刘秀“不以蛮夷劳中国”的遗训,却还是提笔写下:“设屯田,置校尉,如孝武故事。”殿外,黄河大堤的设计者王景正在候见,他袖中藏着治理汴渠的新方案。
章帝刘炟亲耕籍田那日,牛蹄踩碎了冬日的冻土。他扶着耒耜对百官说:“朕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今减徭役,弛山泽,诸卿当共勉。”说罢,将太学里争论不休的《白虎通义》竹简赐给耧车发明人赵过——儒学的精微与农技的实用,在这个春日的田野上奇妙地融合。
班超出使大秦的消息传来时,刘炟正在崇德殿接见沙门迦叶摩腾。殿中陈列着白马寺新译的佛经,香烟与太学的墨香交织。他忽然想起王景治河时,曾从西域带回的苜蓿种子,遂命人将其种在灵台边:“汉家的土地,该容得下四方种子。”
明章二帝的陵墓前,百姓自发种植的桑树已成林。每当春蚕吐丝时,洛阳女子便结伴来采叶,她们的裙裾扫过“毋得起坟”的简朴墓碑,惊起几只彩蝶。有人说,这是马皇后在天之灵,仍在教民间女子纺织;也有人说,这是明帝梦中的“金人”,在护佑着这太平盛世。
当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时,明章之治的余韵正透过丝绸之路,传到罗马的市集、波斯的宫殿。而在洛阳太学,一群儒生正围着《春秋》竹简争论“复仇之义”——他们不知道,这个帝国的鼎盛,已在他们的笔尖与耕犁下,悄然埋下了兴衰的伏笔。
风掠过洛阳南宫的鸱吻,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在诉说着“柔道取天下,文德治天下”的故事。那些被史书简笔带过的岁月里,有百姓餐桌上的粟米,有织女机上的蜀锦,有太学朗朗的书声,更有一个王朝对“太平”二字最朴素的向往。
第二十三章:党锢之祸
延熹九年,洛阳南宫的铜驼大街上,太学生们举着写满“清议”的幡旗,呼号声震云霄。李膺按剑立于太学门前,望着这些激昂的青年,想起自己任司隶校尉时,那把斩杀宦官爪牙的利剑,至今仍在鞘中嗡嗡作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