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南北风云,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初三年,刘裕在京口举兵,却月阵的长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望着桓玄焚烧的建康宫阙,想起寄奴儿时常在新洲割芦荻的场景,手中的金错刀忽然发出清鸣——这把曾伴随他北府军抗敌的战刀,终将斩尽乱世的荆棘。

拓跋珪在盛乐城称帝时,命人将“鲜卑”旧名改为“魏”。他抚摸着龙椅上的狼头雕刻,想起祖母贺兰氏说的“鲜卑人当有天下”,忽然挥剑斩断案头的《五经》竹简:“汉家礼制虽好,却让鲜卑男儿失了野性!”殿外,鲜卑武士的呼麦声与汉人儒生的诵诗声此起彼伏,恍若两种文明在碰撞。

刘义隆在玄武湖训练水军时,望着《元嘉历》上的“甲子”字样,想起檀道济被杀前的怒吼:“乃坏汝万里长城!”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滑台、虎牢,忽然对沈庆之说:“朕欲复河南故地,卿以为何如?”沈庆之叩首道:“马步不敌骑兵,檀公之鉴不远!”话音未落,却见刘义隆已在诏书盖上“永初”玉玺——那是刘裕的年号,也是他对父亲遗志的执念。

冯太后在平城推行均田制时,鲜卑贵族们的抗议声震动宫殿。她望着李安世呈上的《均田疏》,想起丈夫拓跋濬临终前的叮嘱:“鲜卑与汉人,当如水乳交融。”遂拿起金剪,亲手为太子拓跋宏剪下鲜卑发辫,换上汉人冠冕——发丝飘落间,她听见门外的鲜卑老臣在哭骂“数典忘祖”,却也看见汉族士大夫眼中燃起的希望。

侯景在寿阳城扯起反旗时,正对着铜镜拔去鬓角的白发。“萧衍老儿说我‘形如猕猴’,”他冷笑一声,将梁武帝的《断酒肉文》扔进火盆,“今日我便要让这佞佛的朝廷,尝尝刀兵的滋味!”当他的铁骑踏破建康台城时,看见梁武帝在净居殿吃斋念佛,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怀朔镇当镇兵的岁月——那时他梦想着建功立业,却从未想过会成为人人唾骂的“宇宙大将军”。

宇文泰在关中创立府兵制时,给十二大将军都赐了鲜卑复姓。李虎摸着新赐的“大野氏”符节,想起祖父在北魏时的战功,忽然对宇文泰说:“胡汉之分,当在文化,不在姓氏。”宇文泰抚掌大笑,指了指案头的《周礼》:“吾欲仿周公制礼作乐,使关陇子弟,皆有‘士’之精神。”

陈霸先在白门前登基时,望着建康城的残垣断壁,想起王僧辩被杀时的鲜血。他的皇冠上缀着南海明珠,却比不上当年担任里司时的铜簪珍贵。“梁室已亡,”他对群臣说,“朕当使江南百姓,得免战火之苦。”话音未落,北方的北周大军已饮马长江,他握紧的拳头里,藏着对这个短命王朝的无奈与不甘。

拓跋宏在洛阳宣布迁都时,鲜卑贵族们的哭声震动伊洛。他指着太极殿的汉白玉柱础,对穆泰说:“卿等可知,周公营洛邑,定鼎中原?今日迁都,非忘本,乃取天下之策也。”当鲜卑语被禁止在朝堂使用时,一个老臣偷偷在衣服里缝了鲜卑文的《代歌》——那是他们民族的记忆,即便埋在心底,也从未消失。

建康的秦淮河畔,商女们还在唱着《后庭花》。一个从北方逃来的难民,望着河面上的画舫,想起洛阳沦陷时,自己背着老娘南渡的场景。他摸出怀里的《颜氏家训》,上面“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字迹被泪水洇开——在这南北分裂的乱世,每个人都在挣扎着活下去,却又都在坚守着心中的那一点文明火种。

当杨坚在长安摘下鲜卑姓氏“普六茹”,恢复汉名时,北方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早已在汉文化的熔炉中融为一体。他望着手中的传国玉玺,上面“受命于天”的刻字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战火,依然清晰如初。而南方的陈朝宫殿里,陈叔宝还在与宠妃们创作《玉树后庭花》——他不知道,这个让“六朝金粉”成为绝唱的时代,即将画上句号,一个新的统一王朝,正从关陇大地崛起,准备承接这历经三百余年分裂的华夏文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神隐之:龙之印

花落知秋

破局:纪委书记

万路之遥

无限假面游戏

门罗无雀

甜撩,痞帅的陆队长又沦陷了

袁莱

一万个我同时穿越

搓个大丸子

魔笛仙剑传之安卓公子

芮大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