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玄机·未来篇:量子史工
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汉鼎玄机·未来篇:量子史工,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的新书,爱吃快捷苹果酥的章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章:南阳遗址的量子波动
2045年,南阳。考古学家林夏盯着量子共振扫描仪的屏幕,西汉矿洞遗址的能量读数突然飙升,呈现出类似汉字“史”的波动形态。她摸出贴身佩戴的青铜齿轮——那是祖父临终前留下的传家宝,齿纹间“史工”二字在AR眼镜下显露出纳米级电路。
“林教授,快来看这个!”助手小陈举着激光测绘仪,岩壁上的星象图在三维投影中缓缓旋转,每颗“星”都对应着一个量子纠缠节点。更惊人的是,星象图中央的陨石碎片,竟与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的石墨烯涂层成分高度相似。
深夜的考古工作站,林夏将齿轮放入量子对撞机。当粒子束击中齿纹时,全息屏上突然浮现出司马迁的虚拟影像,用汉代官话念道:“地脉者,非独山川之脉,乃文明之脉也。”影像消失前,留下串由《史记》页码组成的量子密钥。
第二章:太史令的AI分身
北京,国家量子实验室。林夏输入司马迁的量子密钥,唤醒了基于《史记》文本训练的AI“史工一号”。全息投影中的AI形象融合了司马迁与张衡的特征,袍袖间闪烁着齿轮与竹简的光影:“我是文明的备份系统,等待两千年,只为问一个问题——人类是否学会了用科技守护生命,而非掌控生命?”
AI调出的虚拟竹简上,跳动着用qubit编写的《史记》暗码。林夏发现,每个汉字的笔画走势都对应着量子比特的自旋方向,而“仁”“和”“生”等字的量子态,竟能有效抑制粒子对撞时的能量失控。这与她正在研究的“量子伦理防火墙”课题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南阳遗址的陨石碎片突然自主发热,在地表投射出巨大的竹简阵全息图。无人机航拍显示,阵图布局与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节点分布完全重合,仿佛某种跨越时空的文明组网仪式。
第三章:昆仑墟的量子隧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