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兴修水利,初见成效
洪崖洞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兴修水利,初见成效,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洪崖洞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官田试种新作物和推广新农具的事儿,在清溪县算是开了个好头。
秋收之后,看着那比往年翻了好几番的粮食产量,原先那些个还对张小山这年轻县丞抱有疑虑的农户们,如今是彻底服了气。
每日里,都有不少人跑到县衙门口,或者小山那简陋的官邸外头,打探那曲辕犁和优良种子的事儿。
小山看着这光景,知道这推广农技的头一步,算是走稳了。
可他心里头明白,这清溪县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光靠着几把好犁、几包好种子,那还是不够的。
这农事啊,最要紧的,还是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风调雨顺还好说,一旦遇上个旱涝灾年,那再好的种子、再好的农具,怕是也白搭。
他先前在各村微服私访的时候,就特意留意过这清溪县的水利状况。
这一看啊,可真是让他心里头发凉。
这清溪县,虽然也挨着几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可那河道大多是年久失修,不是淤塞不堪,就是河堤残破。
村里头那些个原本还能用的蓄水塘坝、灌溉沟渠,也大多是荒废了,长满了杂草。
一到雨季,那河水便容易泛滥成灾,淹了田地,毁了庄稼。
可一到了旱季呢,那河水又浅得能见底,田里头干得裂口子,百姓们也只能是望天兴叹。
“姐夫,你看看这清溪县的水利图。”这日,小山把周文轩叫到签押房,指着那张泛黄的图纸说道。
“这清溪河虽然不大,可也算是贯穿了咱们县好几个主要的产粮区。要是能把这河道好好疏浚一番,再把那些个破损的堰坝、沟渠都给它修复起来,那咱们县能受益的田地,怕是能增加好几成啊!”
周文轩也仔细看着那图纸,点头道:“山儿说的是。我看着这图上标注的几处旧有堰坝,位置都还算得当。只是年久失修,怕是早已不堪用了。”
“若是能将它们修复起来,再辅以畅通的沟渠,引水灌溉,那这清溪县的农田,至少能保证旱涝保收,百姓们也就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
小山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事儿,宜早不宜迟。咱们这就去跟黄大人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由官府出面,组织人手,把这水利给它好好修一修。”
黄知县听了小山的提议,倒是没怎么反对。
他如今对这个年轻能干的下属,也是越发看重了。
先前那官田试种的成功,可是实实在在地给他这个知县脸上添了不少光彩。
如今小山又提出要兴修水利,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成了,那也是他黄知县的政绩。
“张县丞有此为民之心,本官甚是嘉许。”黄知县捋着胡须,笑道。
“只是……这兴修水利,可不是件小事啊。那得耗费多少钱粮,多少人力啊?咱们这清溪县,府库空虚,百姓也穷,怕是……有些个力不从心啊。”他面露难色。
小山道:“大人放心。这钱粮的事儿,下官也琢磨过了。”
“咱们可以先从那几处最是要紧、也最容易修复的堰坝和主干渠下手。”
“所需的人力呢,可以发动各村的百姓,以工代赈。咱们官府呢,就负责提供些粮食和工具,再派些个懂行的工匠去指导。”
“至于这技术上的事儿嘛……”小山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下官先前在家乡青石村时,也曾参与过几次兴修水利之事,对那勘测地形、设计渠道路线、建造堰坝的法子,也还算略知一二。”
“若是大人信得过,下官愿亲自督导此事,必不负大人所托。”
黄知县见他这般有把握,心里头那点疑虑,也就去了大半。
“好!既然张县丞有此担当,那这兴修水利之事,本官就全权交由你负责了!”
“县衙库房里,还有些先前修缮官署剩下的石料木材,你尽管取用。若是不够,本官再着人从民间采买一些。”
“多谢大人!”小山大喜过望,连忙躬身行礼。
得了黄知县的许可,小山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修书一封,又让石头的商队加急送回了青石村。
信中详细描述了清溪县水利失修的状况,以及他准备如何修复的初步方案。
恳请父亲张大山,能在技术上给予指点,最好是能派柱子哥或者村里其他几个有经验的工匠,前来清溪县帮衬几日。
张大山接到儿子的信,自然是欣慰不已。
他当即便让柱子,带上几个在青石村修水渠、建水碓时最是得力的老伙计。
又备上几张他新近才琢磨出来的、关于如何建造更坚固耐用的石砌拱坝和U型渡槽的简易图样。
火速赶往清溪县,助儿子一臂之力。
同时,小山也没闲着。
他拿着那张泛黄的水利旧图,又亲自带着周文轩和几个县衙的差役。
把那清溪河沿岸,还有几条主要的支流,都仔仔细细地,又重新勘察了一遍。
哪里河道淤塞最是严重,哪里堤坝最是残破,哪里最适合修建新的引水渠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