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方记者打假
黝黑菩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方记者打假,地皮继承:请叫我天景之主!,黝黑菩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明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带着一种奇特的信服力,嘈杂的现场竟然真的安静了几分。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辛苦了。”陈明的声音通过十几支话筒,清晰地传遍全场,“关于今天发生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作为一个合法的经营者,在面对不法侵害时,选择了相信法律,相信政府,相信我们井贤市的公道人心。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没有煽风点火,没有添油加醋,一番话说得堂堂正正,滴水不漏。既肯定了官方,又拉拢了民心,顺便还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守法公民的正面形象。
市电视台那位资深女主持人显然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她抢先一步提问:“陈总,您的闲暇景园最近可以说是新闻不断,从神奇的金龙鱼,到今天令人震撼的‘万鱼朝宗’,很多人都说您的园子充满了魔力。对此您怎么看?”
“魔力谈不上。”陈明笑了,“我们只是比别人多用了一点心,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我们相信,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片水土,这片水土里的生灵,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报。我们不搞那些投机取巧的‘门道’,我们只走一条路,那就是把生态环境做到极致。水清了,草绿了,鱼儿自然就健康、快乐,游客们也才能真正体验到垂钓的乐趣。这,就是我们景园唯一的‘秘方’。”
他这番话,巧妙地将“玄学”转化为了“科学的、环保的经营理念”,再一次将自己和“三爷渔乐”那种下三滥的手段,划清了界限。
就在采访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辆不起眼的采访车停在了外围。车上下来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约莫四十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锐利,气质干练,正是国内小有名气的调查记者,方壁。他以深度报道和喜欢较真、擅长“打假”而闻名,不少被他盯上的企业和名人,最终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方老师,看来我们来晚了一步,风头都被市台抢走了。”他身边的年轻女助理小声说道。
方壁没有说话,只是扶了扶眼镜,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锁定了正在侃侃而谈的陈明。
“不晚。”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arcs的冷笑,“热闹才刚刚开始。全息投影,水下特制增氧泵,超声波驱赶技术,或者是某种新型的鱼类兴奋剂……我就不信,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所谓的‘神迹’。等他们表演完了,就该轮到我们上场了。”
他对所谓的“万鱼朝宗”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骗局。而他这次来,就是要揭开这个骗局,还原事情的真相。
发布会式的采访结束后,陈明以筹备钓鱼大赛为由,婉拒了所有媒体的专访请求,唯独留下了方壁的团队。
“方记者,久闻大名。”在办公室里,陈明亲自为方壁倒了杯茶。
“陈总客气了。”方壁开门见山,“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我对你们园子里那些听上去很神奇的现象,抱有极大的怀疑。我希望,您能允许我的团队,在您的园区内,进行一次全面的、不受干扰的科学检测。”
“当然可以。”陈明回答得干脆利落,甚至超出了方壁的预料,“需要我们怎么配合,方记者尽管开口。”
方壁愣了一下,他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都堵在了喉咙里。对方竟然如此坦然?这要么是蠢,要么就是有恃无恐。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方壁立刻来了精神,“我们需要采集不同区域的水样进行化验,使用声纳探测仪对湖底进行扫描,并且,我要求亲自下竿,使用我们自己带来的、未经任何处理的鱼竿和饵料进行垂钓测试。”
“没问题。”陈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方记者现在就可以开始。需要船吗?我让阿锦给你们安排。”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方壁的团队,在景园里展开了一场堪称严苛的“科学会诊”。
水质检测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完美,清澈度、含氧量、酸碱度都处于极佳的自然状态,未检测出任何人工化学添加剂的成分。
声纳探测结果出来了:湖里的鱼类密度确实高得惊人,但分布均匀,活动轨迹自然,完全没有被外力驱赶或聚集的迹象。湖底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管道、泵体或发生装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