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斩杀熙麟和恩麟
旁门门主左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斩杀熙麟和恩麟,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旁门门主左道,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文治一马当先,手中冷血矛寒光闪烁,身后的骑兵们个个眼神坚毅,士气高昂。
他们朝着清军的侧翼猛扑过去,刀光剑影中,清军的防线瞬间被撕开一道大口子。
杨文治原本在等待一个冲锋的时机。
而在革命军溃败,清军追击,导致阵形散乱,就是最好的时机。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虽然这个蝉是自己的友军甚至手下。
杨文治大喊道:“杀啊!”
五十斤冷血矛不用戳,全靠砸。
马正和见状,心中燃起了希望,他振臂高呼:“兄弟们,援军到了,杀回去!”
原本溃败的革命军士卒们听到呼喊,士气大振,纷纷转身,与骑兵部队形成呼应,向清军发起了反击。
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那些本就贪婪冒进的团练们更是吓得屁滚尿流。
兰州驻防军也开始慌乱起来,阵型逐渐松动。
战场上的局势瞬间逆转,革命军如猛虎下山,将清军打得节节败退。
在杨文治骑兵部队的冲击下,清军的攻势被彻底遏制,而革命军则重新找回了战斗的节奏,开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反攻。
在没有阵列的情况下,步兵与骑兵交锋简直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步兵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冲过来,将他们无情地斩杀。
更糟糕的是,清军团练们为了争抢功劳,已经完全失去了组织和纪律,甚至连自己所属的编制都找不到了。
这样一来,他们在面对杨文治的骑兵时,更是乱作一团,毫无抵抗之力。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杨文治的骑兵在军中横冲直撞、肆意杀戮时,心中的恐惧更是被无限放大。
而杨文治本人更是勇猛无比,他的冲杀毫无技巧可言,完全依靠的是自身强大的力量。
(如果有步兵线列战术,或者利用壕沟,拒马之类的防御完全可以挡住骑兵)
问题是此时清军啥都没有。
此时,熙麟的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名士兵了,而那面象征着军队指挥权的大纛,却依然在风中飘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熙麟发现右翼出现黑压压的骑兵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斗已经无法挽回了。
他不禁感叹道:“这些回子真是太奸诈了,竟然玩起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把戏!”
整个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没有人能预料到最终的胜利者会是谁。
就在这时,一旁的恩麟向熙麟建议道:“大人,我们还是撤退吧!”
熙麟略作思考,最终决定听从恩麟的建议。于是,他与都统恩麟率领着剩下的百人,朝着西方迅速撤退。
杨文治早就紧紧盯着熙麟了,开玩笑陕甘总督人头的诱惑力还是很强的。
喊道:“熙麟老贼向西而逃,兄弟们,给我追。”
残阳如血,风卷着沙土扑打在脸上。
熙麟紧攥缰绳,马蹄在松软的戈壁滩上溅起黄土,身后百余骑的喘息声与盔甲碰撞声交织成一片。
他余光瞥见恩麟勒马于侧,这位向来稳重的都统此刻头盔歪斜,箭囊空空如也,刀锋上还滴着不知是敌是友的血。
身后追兵的蹄声如附骨之疽——杨文治正咬着他们溃逃的尾巴,骑手枪弹时不时掠过队伍,溅起惨叫声。
远处飘扬的大纛像一根刺眼的钉子,提醒着他们溃败的耻辱。
\"冲!向三关口方向!\"熙麟突然调转马头,猛抽一鞭。
战马嘶鸣着撞进一片杨树林,枯枝在奔驰中噼啪折断。
百人队如散开的流沙,各自寻着树影躲避追袭。
他瞥见恩麟率十余骑另择岔路,两人交换眼神,默契地兵分两路——这是唯一的生机。
密匝匝的白杨树成了天然屏障,却也是吞噬生命的迷宫。
熙麟狠心弃马,踉跄着溜下陡坡。
下方传来战马悲鸣,革命军的喊杀声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