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水至清则无鱼
天下第1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水至清则无鱼,祁同伟:那一晚,钟小艾被暴哭,天下第18,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钟小艾对赵立春自然保持沉默。
但赵一粟不同。
她无需顾虑这些。
祁同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第一次跟别人讨论起赵立春的事情。
当然。
祁同伟此时谈起这些也不必像钟小艾和高育良那样小心翼翼。
因为他已经不在汉东了。
提到赵立春时,
祁同伟缓缓开口:“在我看来,赵秘书长最大的问题是贪婪。”
“他既想借汉东之机崭露头角,争取进京的机会。”
“却又舍不得放弃在汉东的既得利益。”
赵一粟一听就明白了。
这不是把汉东当成自己的地盘了吗?
相较之下,
钟正国则显得更为稳重。
他拒绝了直接从汉东通往京城的便捷之路,
选择先去汉西担任重要职务。
这样的决定,
既可以把他看作汉东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汉西的新势力。
然而,他既不属于纯粹的汉东,也不是汉西的专属人物,
因此他的发展路径变得更加开阔。
“假如钟正国当初也有争锋之心,赵立春恐怕难以坐稳高位。”
“就算勉强上了位,也会处处受制于人。”
“但钟正国在汉东并未留下任何牵挂,潇洒地转向汉西。”
“赵立春始终未能看清自身的不足。”
“他在汉东盘踞二十载,不论是在地方还是行署,只要是他为了个人或地方利益编织的网,恐怕连他自己都无法尽数理清。”
“这些网初建时确实方便了他的工作。”
“然而,正因太过便捷,这些网渐渐交织在一起,开始滋生不该有的私利。”
“若赵立春不主动拆解这些网,”
“我敢肯定他会自尝恶果。”
“这也是我对他的未来不抱希望的原因。”
“要是他现在能主动向组织请辞,离开汉东,去中江或其他地方历练,我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有魄力且懂自知的人。”
“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既贪恋这里,又放不下那里。”
“到最后,他只会两手空空。”
掌声响起,赵一粟忍不住为祁同伟鼓掌。
她微笑道:“那你呢?旁观者或许清闲,但当局者更需自知,你自己存在的问题可清楚?”
祁同伟心知肚明,看着赵一粟笑道:“我和赵立春确实有些相似之处,都有追求,也有放不下的人和事。”
“不过,我和他的追求和牵挂完全不同。”
“赵立春想成就一番事业,却又舍不得汉东的权力。”
“而我则不然。”
“我珍视的是人。”
“我既要这个人,也要那个人。”
赵一粟的脸颊泛起红晕,低声哼道:“那你就等着一无所获吧。”
祁同伟却恍若未闻,笑道:“我的第一题答得怎么样?可以继续第二题吗?”
赵一粟似笑非笑地盯着他:“你怎么知道自己在被考问?”
祁同伟从容一笑:“猜的。”
赵一粟笑而不语,心中暗想:这小子年纪轻轻,却深藏不露,能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这屋子里,确实没有一个好人。
赵一粟对司机吩咐:“小张,快点,老爷子等急了会不高兴的。”
司机回应:“好嘞,**。”
车速随即加快。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盛夏。
一位身穿监察制服的中年男子快步上楼,身形有些特殊,头部比普通人稍大。
“韩明兄!”
一声呼喊让正行走的韩明停下脚步。
他转身一看,发现是中院的同事。
“哈哈,这清晨的鸟鸣多动听,我就觉得今天会有好事发生。
是什么风把你这位贵客吹来的?”
你这张嘴,真让人又爱又恨。
老陈,永恩区中院的同事,笑着靠近,但近前脸色立刻变得严肃:“韩明,康村那个案子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久都没见你们提交上来?”
“唉,当事人的家属天天来我们院闹,说已经交上去这么久了还没开庭。”
“警局那边也来找过我们,要我们催促你们。”
永恩区,京城南部新兴的一片区域,虽远离市中心,却因地处京畿要地而备受瞩目。
无数目光聚焦于此,每一桩事件都可能掀起波澜。
近期,永恩区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刑事案件,甚至惊动了上级部门。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起普通的刑事伤害案:康村村民王永强因愤怒冲动,用剪刀刺伤同村的刘文经,导致后者不幸去世。
这种事件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尤其在乡村社会中,邻里间的口角争执往往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何况,这起案件证据确凿,不仅有目击者证词,还有完整的监控视频记录。
然而,如此清晰的案件却在提交至监察院后陷入停滞。
警方已将案件移交,监察院并非无人处理,也非存在失职行为。
真正的原因在于,作为案件监察官的韩明认为此案件背后另有隐情,需要深入调查。
“老陈,这个案子不能草率处置。”
韩明严肃地说,“事情远比表面上看到的复杂得多。”
“刘文经长期以来违背王永强妻子的意愿,对她实施不当行为!”韩明继续说道,“他还当着王永强的面,将他捆绑起来,强迫他目睹自己的恶行!”
听完韩明的话,老陈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我知道刘文经的行为令人发指,但他已经付出生命代价,难道我们还能追究死者吗?”
“韩明,司法程序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客观事实,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