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集:《草原守望之疫病防控》,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竹晴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章 警报响起
六月的科尔沁草原,本该是牧草如茵、牛羊肥壮的时节。风裹挟着青草和野花的芬芳,掠过连绵起伏的绿色波浪,吹动着牧民们蒙古包上的经幡。然而,今年的草原,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杜队,刚接到苏木(注:蒙古语,相当于乡镇)长的电话,说是呼和诺尔嘎查(注:蒙古语,相当于村)那边,有牧民家的羊开始不对劲了。”通讯兵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将正在整理装备的杜志远从沉思中拉回。
杜志远,身材挺拔,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久经考验的沉稳。他是“猎豹”应急救援团队的队长,这支队伍以高效、专业和无畏着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放下手中的绳索,接过小李递来的卫星电话,听筒里传来苏木长焦急的声音:
“杜队长,情况不太好啊!老额吉家的几只羊,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就没精打采,不吃不喝,体温还高得吓人,口鼻里还有分泌物……我们看着心里发慌,怕是什么不好的病。”
杜志远的心沉了一下。草原上,牲畜就是牧民的命根子。一场疫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让牧民们一整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苏木长,您先别急。”杜志远的声音冷静而有力,“立刻让牧民们不要移动病畜,做好隔离,不要让健康的牲畜接触到。我们马上就到。另外,我会联系自治区畜牧兽医总站,让他们派专家过来。”
挂断电话,杜志远立刻下令:“小李,通知全队,五分钟后集合,目标呼和诺尔嘎查。装备带上防疫服、消毒器具、应急药品,还有通讯设备,保持和外界的联系。”
“是!”小李立正应答,迅速去传达命令。
杜志远又拨通了另一个电话,联系上了他的老熟人,自治区畜牧兽医总站的首席兽医师王建国。
“老王,草原上可能出状况了。”杜志远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情况。
电话那头的王建国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一听描述,语气立刻严肃起来:“症状听起来有点像口蹄疫或者小反刍兽疫,这可不能大意!我马上带一支防疫小队和检测设备赶过去,咱们在呼和诺尔嘎查碰头。路上你让牧民先做初步隔离,千万别让病畜流动!”
“明白,路上注意安全,草原深处信号不好,保持联系。”杜志远叮嘱道。
五分钟后,一辆辆军绿色的越野车引擎轰鸣,划破了草原边缘营地的宁静。杜志远跳上领头的车,回头看了一眼队员们坚毅的脸庞,沉声说道:“同志们,草原需要我们。这次任务,是和疫病赛跑,我们必须赢!出发!”
车队如同一支离弦之箭,驶入了广袤的草原。车轮碾过柔软的草地,扬起细碎的尘土,朝着那片笼罩在不安阴影下的呼和诺尔嘎查疾驰而去。
第二章 初抵疫区
越靠近呼和诺尔嘎查,空气中那股紧张的气氛就越发浓郁。原本在草原上悠闲吃草的牛羊少了许多,偶尔能看到几个牧民骑着马,脸上带着焦虑的神色,朝着同一个方向张望。
车队在嘎查入口处被几位牧民拦住了。为首的是一位皮肤黝黑、脸上刻满风霜的中年汉子,他是嘎查的书记巴图。
“杜队长,你们可算来了!”巴图看到杜志远,像是看到了主心骨,声音有些颤抖,“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糟,现在已经有七八户牧民家的羊出现症状了,还有几头牛也好像有点不对劲。”
杜志远跳下车,拍了拍巴图的肩膀:“巴图书记,别慌。王建国教授的兽医团队马上就到。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住疫情,不能让它扩散。”
他环顾四周,只见不远处的几个蒙古包旁,零星散落着几只卧在地上的羊,它们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确实如苏木长所说。
“小李,”杜志远下令,“立刻设立警戒线,禁止任何无关人员和牲畜进入嘎查核心区域。通知各入口的牧民,看好自己的牲畜,绝对不能让它们乱跑。”
“是!”小李迅速带领几名队员,拿出警示带和标识牌,开始布置封锁线。
杜志远又对巴图说:“巴图书记,你带我们去看看病畜,让牧民们都先待在自己的蒙古包里,不要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接触病畜。”
在巴图的带领下,杜志远和几名队员穿上厚厚的白色防疫服,戴上口罩、手套和护目镜,走进了一户牧民的草场。一股混杂着牲畜粪便和异常分泌物的气味扑面而来,即使隔着口罩也能闻到。
只见草场角落,几只羊蜷缩在一起,皮毛杂乱,眼睛半睁半闭,嘴边挂着白色的泡沫状分泌物。杜志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没有直接触碰,只是用随身携带的工具轻轻探查。这些羊的体温很高,精神状态极差。
“症状很典型,”杜志远站起身,对身边的队员小张说,“把这些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包括病畜数量、症状、所在位置,还有接触过的牧民。”
小张点头,拿出本子和笔,认真记录。
“杜队长,这到底是什么病啊?能治好吗?”巴图在一旁焦急地问,他身后的牧民老额吉眼眶通红,不停地抹着眼泪,那几只病羊是她辛辛苦苦养了大半年的。
杜志远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王教授他们很快就到,会进行检测。不管是什么病,我们都会尽力控制,减少损失。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听指挥,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是对你们自己的牲畜负责。”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巴图和老额吉虽然依旧忧心忡忡,但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车辆行驶的声音。杜志远抬头望去,只见几辆印有“畜牧兽医”字样的车辆颠簸着驶来,正是王建国带领的兽医团队。
“老王,这边!”杜志远挥手示意。
王建国一下车,顾不上寒暄,立刻穿上防疫服,带着助手来到病畜旁。他拿出专业的检测仪器,小心翼翼地采集病畜的分泌物、血液等样本。
“初步看,小反刍兽疫的可能性很大。”王建国皱着眉头,“这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必须立刻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第三章 筑起防线
王建国的判断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凝重。小反刍兽疫,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杜队,情况紧急,”王建国摘下手套,对杜志远说,“必须马上划定疫区、疫点和受威胁区,实施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和扑杀措施。”
杜志远点点头,他知道,在疫病面前,温情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果断甚至“冷酷”的手段,才能保住更多的牲畜和牧民的希望。
“你说,怎么配合,我们全力支持。”杜志远毫不犹豫地说。
“好!”王建国精神一振,“首先,以发现病畜的这几个蒙古包为中心,半径3公里划定为疫点,这里的所有病畜和疑似病畜,根据规定,必须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半径5公里为疫区,疫区实行封锁,禁止任何牲畜及相关产品流出,对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疫区外围10公里为受威胁区,也要进行免疫接种,加强监测。”
这个决定无疑是沉重的。扑杀病畜,意味着牧民们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杜志远明白,这是唯一能阻止疫病蔓延的办法。
“巴图书记,”杜志远转向脸色苍白的巴图,“你也听到了,这是唯一的办法。我们需要你协助我们,做好牧民的思想工作。”
巴图嘴唇动了动,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为了大家,只能这样了。我去跟牧民们说。”
然而,说服牧民的过程远比想象的艰难。当巴图把扑杀病畜的决定告诉大家时,立刻引起了一片哗然。
“不行!这是我的羊,我养了这么久,不能杀!”一个年轻的牧民激动地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