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集:《科技外交的新使命》,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竹晴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硅基时代的伦理外交官
陈砚合上笔记本电脑时,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正投下冷白的光。桌前那份《全球基因编辑技术合作框架草案》上,第七条\"伦理审查通用标准\"的墨迹还带着打印机的温度——这是他们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才敲定的表述,既避开了北欧国家坚持的\"绝对禁止生殖细胞编辑\",又回应了东南亚代表团对\"治疗性编辑宽松化\"的诉求。
\"陈博士,美国代表团要求临时会谈。\"助理小陈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陈砚抬头看见玻璃门外站着的艾伦·帕克,这位白宫科技顾问总是穿着条纹西装,领带夹上的国旗徽章在灯光下闪得刺眼。
会议室的空气像被压缩过。艾伦把咖啡杯重重顿在桌上:\"你们坚持将'技术普惠条款'写入附则,这会让我们的企业失去竞争力。\"他推过来的修订案上,用红笔圈掉了\"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基础伦理审查技术\"的条文。
陈砚翻开自己的文件夹,抽出份数据报告:\"帕克先生,去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17个非法基因治疗诊所,其中12家使用的是贵国淘汰的二代编辑设备。\"她指着图表里陡峭的上升曲线,\"没有基础伦理框架,技术封锁只会催生更多灰色地带。\"
窗外的联合国广场上,和平鸽正掠过喷泉。艾伦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突然笑了:\"你们团队在慕尼黑峰会上让欧盟修改了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在新加坡论坛说服东盟接受数据跨境审查——现在连沙特人都愿意坐下来讨论基因专利共享,陈博士,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的,\"陈砚直视着他的眼睛,\"是让纳米机器人不会成为新的殖民工具。\"
三年前他们第一次参与国际谈判时,还带着学术团队的生涩。在东京举办的亚太科技合作会议上,印度代表指着他们制定的《自动驾驶伦理白皮书》质问:\"为什么优先保护行人安全的算法,要牺牲车内乘客的利益?这是对发展中国家汽车保有量的歧视。\"
当时负责回应的林夏博士,当场调出了德里街头的交通数据模型。全息投影里,突突车、牛群和行人在同一条车道上交织,她操纵光标划出碰撞模拟轨迹:\"在孟买的十字路口,每公里行人密度是纽约的23倍。算法不是歧视,是因地制宜。\"
那场会议让他们明白,科技伦理从来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当巴西代表团为\"雨林基因库主权\"拍案而起时,当挪威代表坚持\"北极冰层样本必须留在斯瓦尔巴群岛\"时,每个条款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文化传统和发展诉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