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星火燎原筑通途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星火燎原筑通途,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处名为“鹰愁涧”的险隘。以往商旅需绕行数十里陡峭山路,或依赖危险的溜索。如今,工匠们硬生生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开凿出立足点,用粗大的铁链和坚韧的藤索固定脚手架。搅拌好的水泥灰浆,由健壮的民夫用背篓一点点背上悬崖,小心翼翼地浇灌进预设的模板中。一段悬于绝壁之上的“飞梁”,在无数人惊心动魄的注视下,一寸寸地延伸、凝固、成形!当第一支由十辆辎重车组成的车队,在士兵护卫下,平稳地通过这处由水泥浇筑的“天路”时,峡谷中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天堑,终成通途!
这条水泥大道的贯通,意义非凡。信使骑着快马,从龙编到苍梧边境,所需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一队队精锐的“镇海营”士卒,沿着坚硬平整的路面快速开拔,甲胄铿锵,步伐整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机动能力。满载着交州稻米、海盐、热带珍货的车队,与从岭北而来的丝绸、漆器、铁锭的车队,在宽阔的路面上擦肩而过,络绎不绝。这条岭北通衢,如同一条强劲搏动的动脉,将交州的生命力与中原大地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军事与经济的双重价值无可估量。
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永昌郡,水泥筑路的意义,超越了经济和军事,更承载着文明浸润与人心归附的重任。
哀牢山隘口那场血战留下的巨大豁口,早已被灰白色的水泥修补得平整坚固,成为格物院“神迹”的最佳广告。以此为起点,张任、庞统督造的水泥官道,如同坚韧的藤蔓,持续向着郡城永凉,以及那些表示归顺的部落聚居地延伸。
黑石寨的老酋长岩坎,如今成了水泥路最虔诚的“信徒”。当那条平整宽阔的“神路”终于通到了他寨子门口时,他率领全寨老幼,举行了最隆重的祭祀仪式。汉家派来的农官,沿着这条“神路”轻松抵达,带来了优质的稻种和铁犁,指导他们在寨子旁的低缓山坡开垦出第一片梯田。寨子里的年轻人,第一次能轻松地沿着水泥路走到郡城,用山货换回沉甸甸的盐巴和闪亮的铁锅,眼神中充满了对外界的向往。
“这条路,带来了盐和铁,带来了汉家师傅,带来了能换好东西的‘海市’消息。”岩坎抚摸着冰凉的路面,对身边年轻的头人们说,“它没带来刀兵,带来的是活路和盼头!跟着汉家走,这条路就是我们的命脉!” 水泥路,成了官府权威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汉家文明最有力的输血管道。沿途部落的归附之心,随着道路的延伸而日益稳固。
龙编城,格物院深处,一座由水泥新建、镶嵌着明亮玻璃窗的宏伟厅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褒奖典礼。
蒋毅身着州牧官服,亲自莅临。他身后是交州核心文武重臣。而站在大厅中央,局促不安又难掩激动的,是数十位身着普通匠人服饰、面容黝黑、双手布满老茧或化学灼烧痕迹的男女。他们是格物院中默默无闻的“水泥研造组”核心成员——负责配方试验的赵博士,主管烧制工艺的钱大匠,优化矿物配比的孙工师,还有无数日夜守在高温窑炉旁记录数据的学徒、负责材料粉碎筛选的力工代表……
“诸位!”蒋毅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坚固的水泥穹顶之下,“哀牢山雄关屹立,镇南关锁钥南疆,定海新城雄踞金洲!永昌归心,岭北通衢,海疆货殖如流!此等功业,非独将士用命,更赖尔等殚精竭虑,造此‘水泥’神物!”
他目光扫过那些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匠人,语气真挚而充满敬意:“此粉末,看似平凡,实乃我交州强盛之筋骨,星火燎原之基石!尔等之功,不亚于沙场斩将夺旗!今日,本牧代交州万民,谢尔等开创之功!”
随着蒋毅的话语,沉重的木箱被抬上。箱盖打开,耀眼的金光银光流泻而出!是成锭的黄金、白银!更有象征着身份和荣誉的锦缎、玉带、精工打造的铭牌(上刻“格物元勋”字样及姓名)!
“赵博士、钱大匠、孙工师……上前领赏!”司仪高声唱名。
赵博士,一个常年埋首案牍、面色苍白的中年人,双手颤抖地接过沉甸甸的金锭和那枚温润的玉带铭牌,嘴唇哆嗦着,激动得说不出话。钱大匠,窑炉旁锤炼出的汉子,看着手中象征无上荣誉的铭牌,虎目含泪,只是深深鞠躬。孙工师和那些力工代表,更是手足无措,唯有反复叩谢。
“格物之道,乃强国之本!”蒋毅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一个人心上,“望尔等不骄不躁,精益求精!让这星火,燃得更亮,照得更远!交州之未来,在沙场,更在尔等手中之器、心中之智!”
褒奖仪式如同最强劲的东风,瞬间席卷格物院乃至整个交州工匠阶层。前所未有的荣誉和重赏,点燃了所有匠人心中的火焰。格物院内,灯火彻夜不息,新的配方试验、工艺改进、应用拓展如火如荼地进行。水泥,这来自格物院的星火之源,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准备照亮更广阔的未来。
夕阳的余晖,将龙编城新筑的一段水泥城墙染成温暖的橙金色。蒋毅在张昭、步骘等重臣的陪同下,缓步登上这段由格物院“神泥”铸造的城垣。
极目远眺,龙编-合浦方向,商队的旗帜在平坦的大道上连绵如云;龙编-郁林方向,一队披甲执锐的士兵正沿着笔直宽阔的“快速路”进行拉练,步伐铿锵,烟尘不起;更遥远的西南方向,仿佛能感受到永昌郡那条在群山中蜿蜒的灰色血脉,正将边陲之地牢牢系于交州核心。
脚下的城墙坚逾磐石,手中的海图脉络清晰。蒋毅的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那一道道由心血与水泥共同浇筑的粗壮线条——它们连接郡县,贯通山海,深入矿场,辐射蛮荒。这张日益致密、坚韧的“行军快速路网”,如同巨人强健的血管经络,将力量、财富、文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蒋毅版图的每一个角落。
“主公,此路网一成,我交州疆域,纵贯万里,始为铁板一块!”戏志才抚须感叹,眼中满是钦佩,“调兵转饷,朝发夕至;商旅往来,成本骤降;政令教化,无远弗届!此乃固本培元,千秋之业!”
蒋毅没有立刻回答。他俯身,手掌紧紧贴在冰凉而坚实的水泥城垛上,感受着那来自大地的、磐石般的厚重力量。这力量,来自格物匠人的智慧火花,来自万千民夫的汗水浇筑,更来自他胸中那幅囊括四海的宏图。
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袍袖。他抬起头,目光越过繁华的龙编城,越过波光粼粼的港湾,投向那浩瀚无垠的南海,投向更遥远的、星火将要燎及的天际。
“此路,乃我星火燎原之通途,亦是我大汉南海万世之基!”蒋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脚下这水泥铸就的城墙,在龙编的暮色中回荡,“路之所至,疆土永固,人心可聚,盛世可期!传令各郡:筑路之功,不可懈怠!我交州强盛之基,就在这夯实的路面之上,千秋万代,坚不可摧!” 他的目光,最终落向格物院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象征着永不熄灭的创造之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