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北伐中原一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北伐中原一,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顺注意到每个马鞍侧都挂着个青铜铃铛,但铃舌却被棉绳固定。他伸手触碰时,姜维低声道:\"惊雀铃。遇到伏兵就解开。\"
当这支幽灵般的军队潜入米仓道时,林中夜枭的啼叫突然停止。月光被峭壁遮挡,士兵们只能靠着前人马尾系着的萤囊微光前行。狭窄处需侧身贴壁,铁甲摩擦岩壁的火星不时照亮一张张紧绷的脸。
第三日黎明,先锋突然打出停止手势。姜维悄声上前,只见丈余外的栈道整个塌陷,断裂的木板在深渊中旋转下落,久久不闻回音。
\"绕不过去。\"高顺目测着两侧崖壁的距离,突然解下腰间绳索,\"攀岩。\"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碎石滚落声。姜维闪电般张弓搭箭,箭矢穿透晨雾,竟传来金属碰撞之声——是魏军的侦察兵!
\"解铃!\"高顺低吼。三百个惊雀铃同时摇响,诡异的声波在山谷间回荡。魏军战马顿时惊嘶人立,而大夏骑兵的坐骑因\"千里香\"的麻痹效果竟纹丝不动。
第五日丑时,汉中城守军正在打盹。突然西门粮仓起火,当守军慌忙救火时,北门水闸又传来爆炸声。更可怕的是城中四处响起喊杀声,却不见敌军踪影——姜维的先锋早已混入商队潜入城内。
高顺的主力趁机强攻东门。当守将发现城下军队打着\"夏侯\"旗号时,城门已落下千斤闸。直到玄鸟旗插上城楼,许多魏军还没弄明白敌军从何而来。
晨曦中,姜维站在汉中府库前,手中竹简记载着缴获的二十万石军粮。高顺匆匆走来,铁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斥候来报,司马昭亲率大军已过陈仓。\"
姜维望向北方,嘴角微扬:\"正好让他的铁浮屠尝尝'寒铁甲'的滋味。\"他忽然将竹简扔进身旁的火盆,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年轻将领眼中的锋芒:\"传令,全军休整一日。明日——\"
\"兵发长安!\"
### **江火连天**
五更将尽,汉水在晨雾中泛着铁锈色的波光。黄忠立于楼船之首,白发在凛冽的江风中肆意飞扬,发梢凝结的霜晶在朝阳下闪闪发亮。他缓缓抚过手中铁胎弓的弓身——这张陪伴他三十年的硬弓,如今弓弦已换成星火堂特制的牛筋混金丝,拉满时箭矢能贯穿三百步外的铁甲。
\"风向西北,流速三节。\"副将低声禀报。
老将军眯起眼睛,眺望着逐渐清晰的南阳城墙轮廓:\"传令,水轮全速。\"
南阳城头的文聘死死攥紧城墙垛口,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百余艘新式楼船竟逆着湍急的汉水而上,每艘船两侧巨大的青铜水轮掀起丈高浪花,完全不需要借助风力。更可怕的是船首那些形似龙头的装置,黑洞洞的管口正对着城门。
\"是...是传说中的火龙船?\"副将声音发颤。
文聘突然暴喝:\"弓弩手就位!滚油准备!\"
黄忠的铁胎弓发出龙吟般的震颤。随着第一支鸣镝箭破空而起,漫天箭雨遮蔽了初升的朝阳。这些特制的\"霹雳箭\"尾部装有竹哨,飞行时发出恶鬼哭嚎般的尖啸。更致命的是箭簇上幽蓝的荧光——浸透了交州毒藤汁的兵器,只需擦破皮就能让壮汉在三息内毙命。
\"第二轮,放!\"老将军的白须上溅满水珠。
城墙上的魏军还未来得及从第一波箭雨的震慑中恢复,更恐怖的打击接踵而至。十艘改装过的艨艟突然加速冲滩,船首的青铜撞角在机械装置推动下,带着千钧之力狠狠砸在城门上。
\"起云梯!\"黄忠凤嘴刀直指城楼。
三座攻城塔的机械臂同时展开,包铁跳板重重砸在城垛上。老将军亲自率队冲锋,六十八岁的身躯竟比年轻士卒更加敏捷。凤嘴刀在晨光中划出致命的弧线,刀背镶嵌的铜钉将一名魏军百夫长的天灵盖直接掀飞。
文聘持剑迎上,两员老将在箭楼前战作一团。剑锋与刀口碰撞的火星溅到旌旗上,竟引燃了浸透火油的旗面。二十回合后,黄忠突然变招\"白鹤亮翅\",刀尖精准挑飞了对手的护心镜。
\"降了吧。\"老将军喘着粗气,刀锋停在文聘咽喉前三寸,\"看在建安二十三年,你我共抗东吴的份上。\"
文聘的剑尖微微颤抖。他望向城内——街道上,大夏的重步兵已经列成铁壁阵;江面上,第二批战船正破浪而来。更远处,汉水两岸的芦苇荡突然燃起冲天大火,将退路彻底封死。
正午的钟声响起时,南阳郡城头终于升起玄鸟旗。黄忠站在硝烟未散的城楼上,望着汉水中漂浮的箭矢残骸。他突然发现江水染红处,有几尾鲤鱼竟跃出水面,在血色波涛中划出金色的弧线。
\"传令,\"老将军解下沾血的披风,\"开仓放粮,抚恤城中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