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北伐中原五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北伐中原五,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默瞪大了眼睛:\"大人,那我们的备用火力...\"
\"就在这里架设。\"甘述指向山壁上几块突出的巨大岩石,那些岩石形如鹰喙,俯瞰着下方的陇山隘口,\"瞄准隘口,覆盖所有可能的进军路线。\"
赵锋忍不住插话:\"将军,小型霹雳车的射程恐怕...\"
\"我知道射程不够。\"甘述打断他,转身面对众将领,\"但敌军不会等我们半个月。斥候报告,西戎先锋已过黑水河,最迟三日便会抵达隘口。\"
风雪中,将领们的表情都凝固了。甘述能看到他们眼中的忧虑——没有主力铜炮,仅凭几门小型霹雳车,如何抵挡西戎的铁骑?
\"陈工师,\"甘述转向陈默,\"我记得随军携带了特制铜锭?\"
陈默点头:\"是的大人,是加了锡的青铜锭,专门用于紧急修补。\"
\"全部熔了,重新浇铸炮轴和配重。\"甘述下令,\"我要这三门霹雳车能在明日日落前发射。\"
陈默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属下尽力而为。\"
甘述知道这个命令有多苛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匠们需要不间断工作近二十个时辰。但他别无选择。
夜幕降临,风雪稍歇。悬崖边的临时工坊里,二十余座熔炉同时点燃,将四周的积雪映照成诡异的橙红色。工匠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来回穿梭,如同皮影戏中的剪影。
甘述没有回营帐休息。他裹紧大氅,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铜锭在坩埚中熔化成赤红的液体,工匠们小心地将铜水倒入砂模,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焦土混合的刺鼻气味。
\"大人,您该休息了。\"赵锋端来一碗热汤,\"工匠们知道该怎么做。\"
甘述接过汤碗,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白雾。\"西戎人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他啜了一口热汤,姜的辛辣让他冰冷的喉咙感到一丝暖意,\"当年在玉门关,就是因为他们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导致整个河西走廊失守。\"
赵锋沉默片刻:\"大人见过那场战役?\"
\"我父亲就在那里战死。\"甘述的目光投向远处的黑暗,\"他临终前告诉我,战场上最致命的不是敌人的刀剑,而是自己的疏忽。\"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陈默满脸烟灰,手里捧着一个奇怪的铜制部件:\"大人,您应该看看这个!我们在拆解备用炮时发现的。\"
甘述放下汤碗,接过那个铜件。在火把的照耀下,他能看到铜件表面刻满了精细的纹路——那不是普通的装饰花纹,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几何图案和陌生符号。
\"这是...\"甘述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纹路,突然僵住了。在铜件的底部,有一个几乎被磨损殆尽的标记:一个圆圈内嵌着方形图案,正是传说中的墨家徽记。
陈默压低声音:\"大人,这莫非是...\"
\"墨家机关术。\"甘述深吸一口气,感到一阵战栗从脊背窜上来,\"这是《墨子·备城门》中记载的'天志炮'设计!\"
赵锋一脸茫然:\"墨家?那不是已经...\"
\"失传百年了。\"甘述已经快步走向那门被拆解了一半的备用炮,\"快,把炮座完全拆出来!\"
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随着更多部件被拆解,甘述发现整个炮座内部都刻有类似的符文和导槽。这些设计明显超出了普通攻城炮的需要,显然是某种更精密机关的一部分。
甘述的手指沿着炮座上的星盘刻度滑动——这是用来调整射击角度的装置。普通的星盘只有两层转轮,分别控制水平和垂直角度。但这个星盘似乎...
\"还有一层!\"甘述突然发现星盘边缘有一个几乎不可察觉的凹槽。他用匕首尖端轻轻一挑,第三层转轮应声弹出。
赵锋倒吸一口冷气:\"这怎么可能...\"
甘述没有回答。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新出现的转轮上。转轮上刻着十二地支和天干符号,排列方式与他曾经在一本古籍残卷上见过的墨家机关图极为相似。
\"子、丑、寅...\"甘述小心翼翼地拨动转轮,当箭头指向\"午\"位时,他听到炮座内部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哒\"响。
刹那间,整个炮架发出低沉的嗡鸣。炮管自动抬升了约十五度,炮座下方的几个隐藏孔洞中伸出三根铜制支架,深深扎入地面。
\"射程增加了!\"陈默惊呼,指着星盘上新显现的刻度,\"这...这比原先增加了三分之一还多!\"
甘述感到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他想起了祖父曾经讲述的故事——关于墨家弟子如何用机关术帮助小国抵御强敌,关于那些可以\"一炮摧城\"的神秘武器。那些故事他一直以为是夸大其词,直到此刻。
\"大人,这意味着...\"赵锋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了。\"甘述转向陈默,\"立刻检查所有备用炮,看看是否都有这种设计。同时,重组霹雳车时要保留这些机关完整!\"
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营地如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工匠们争分夺秒地工作,而甘述则埋首研究那些神秘的符文。他发现每个部件上的纹路其实都是安装指南,只要按照特定顺序组装,就能激活隐藏的机关功能。
黎明时分,第一门重组的小型霹雳车已经矗立在鹰喙岩上。与普通霹雳车不同,它的炮座更宽,炮管上有七道螺旋纹路,炮尾则有一个可旋转的铜制圆盘。
\"装填试射!\"甘述下令。
工匠们将一枚重约二十斤的石弹装入炮管。甘述亲自调整星盘,将第三层转轮拨到\"巳\"位。随着机关启动,炮管自动调整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
\"放!\"
炮索被砍断的瞬间,霹雳车发出不同于寻常的尖啸声。石弹划破晨雾,飞向远方的隘口。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那枚石弹飞越了他们预想的落点,继续向前,最终砸在隘口另一侧的山壁上,激起一片雪崩。
\"这射程...\"赵锋喃喃道,\"足以覆盖整个隘口还有余!\"
甘述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但很快,他又恢复了严肃:\"还有两门要完成。陈工师,炮弹准备得如何?\"
陈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按大人吩咐,我们熔了所有多余的铜器,做了三十枚特制炮弹。不过...\"
\"不过什么?\"
\"这些炮弹形状特殊,内部中空,我们不明白...\"
甘述点点头:\"那是墨家'雷火弹'的设计。中空部分可以填充火油和铁蒺藜,落地后会爆裂开来。\"他转向赵锋,\"让斥候再探,我要知道西戎人的确切位置。\"
正午时分,当第二门霹雳车即将完成时,斥候带回了消息——西戎先锋距隘口已不足二十里,人数约三千,其中有攻城槌和盾车。
甘述站在悬崖边,远眺隘口方向。风雪已经停止,但天空依然阴沉。他能感觉到大战将至的那种特殊寂静,连山间的鸟鸣都消失了。
\"大人,第三门完成了!\"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甘述转身,看到三门造型奇特的霹雳车已经就位,铜制的部件在暗淡的天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工匠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而士兵们则忙着搬运炮弹和火油。
\"赵锋,让弓箭手埋伏在隘口两侧的岩缝中。\"甘述下令,\"等我的号令再放箭。\"
\"大人不打算先用弓箭消耗他们?\"
甘述摇头:\"西戎人这次带了盾车,普通箭矢效果有限。我要让他们先通过隘口前半段,等攻城槌和盾车全部进入射程,再用霹雳车轰击。一旦阵型打乱,弓箭手再出击。\"
赵锋眼睛一亮:\"让他们进退两难!\"
\"正是。\"甘述走向那门最大的霹雳车,轻轻抚过炮管上的螺旋纹,\"墨家先贤留下这些机关,就是为了今日。我们绝不能辜负。\"
傍晚时分,远处终于传来了沉闷的马蹄声和金属碰撞的声响。甘述站在鹰喙岩上,看着隘口处渐渐出现的黑色洪流——西戎军队如蚁群般涌入狭窄的山道,最前方是十余人推着的巨大攻城槌,后面跟着数十辆盾车,再往后是黑压压的步兵和骑兵。
\"准备。\"甘述低声命令,同时举起右手。
炮手们紧张地调整着角度,将那些特制的炮弹装入炮管。甘述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如同战鼓般在耳边轰鸣。
当西戎军队的中段完全进入隘口时,甘述猛地挥下手臂:\"放!\"
三门霹雳车同时怒吼。与普通炮弹不同,这些特制炮弹在空中发出诡异的尖啸,划出三道完美的抛物线,落在西戎军队的中心位置。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炮弹落地后爆裂开来,火油四溅,瞬间点燃了数十名士兵和两辆盾车。更致命的是爆散开的铁蒺藜,如同死神的镰刀般收割着周围的生命。
西戎军队顿时大乱。前排的士兵想后退,后排的却还在前进,整个隘口瞬间变成了混乱的漩涡。
\"第二轮,放!\"
这次炮弹落在了军队的后段,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与此同时,埋伏在岩缝中的弓箭手开始射击,箭雨倾泻而下,收割着那些试图逃离火海的敌人。
甘述冷静地观察着战局,不断调整炮击位置。这些改良后的霹雳车精度远超预期,几乎每一发炮弹都能落在预定位置。西戎的攻城槌已经被火焰吞噬,盾车也七零八落。
就在此时,甘述注意到一支约百人的骑兵队正试图从侧面的陡坡突围。那面绣着金色狼头的旗帜表明,那是西戎先锋的主将所在。
\"调整角度,瞄准那支骑兵。\"甘述亲自操作星盘,将第三层转轮拨到一个从未试过的位置——\"酉\"位。
炮座发出一连串复杂的机械声,炮管旋转到一个近乎垂直的角度。这种角度通常会导致炮弹飞得太高而失去准头,但甘述相信墨家的设计有其道理。
\"放!\"
炮弹以近乎垂直的轨迹升上天空,然后急速下坠,正好砸在那支骑兵队的中央。爆炸的冲击波将十几名骑兵连人带马掀翻,金色的狼头旗帜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残余的西戎军队开始全面溃退。他们丢下武器,争先恐后地挤向隘口出口,却在那里遭遇了早已埋伏好的第三轮炮击。
当最后一声爆炸的回音在山谷间消散时,隘口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燃烧的盾车、散落的兵器和无数尸体铺满了狭窄的山道。少数幸存者正艰难地爬向远方。
营地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士兵们相拥而庆,工匠们则疲惫但自豪地笑着。只有甘述依然沉默。他望着远处的惨状,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
\"我们赢了,大人!\"赵锋激动地说,\"以少胜多,这将成为传奇!\"
甘述摇摇头:\"是墨家先贤的智慧赢了。我们只是侥幸发现了他们的遗产。\"他转身走向那门最大的霹雳车,轻轻抚摸着炮座上的墨家徽记,\"这些机关术本可以造福百姓,却只能用于杀戮...\"
夜幕再次降临,营地里点起了庆祝的篝火。甘述独自站在鹰喙岩上,望着满天繁星。他想起祖父曾经说过的话:\"最伟大的技术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守护。\"
寒风掠过山崖,甘述握紧了手中的墨家铜件。他知道,自己发现的不仅是失传的机关术,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在这乱世之中,这份古老的智慧将何去何从?而他,又将如何运用它?
远处的陇山隘口,余火仍在燃烧,如同大地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