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境侠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老槐树下的药香生活:故事继续,沙雕龙尊在线摆烂,烈境侠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午后,穆罕默德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念槐身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老师,为啥要先学艾灸足三里呀?”
念槐笑了笑,拿起一根艾条,比划着说:“这足三里啊,可是个大功臣。人常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它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对身体好处可多啦。就像咱药圃里的老槐树,稳稳当当扎根,守护着一片地。”
雷影在一旁劈完柴,凑过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可不是嘛,这穴位就跟咱生活里的关键事儿一样,把握好了,整个人都顺溜。小穆啊,你可得好好学。”
穆罕默德用力点头,“嗯,我一定好好学。老师,那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啥呢?”
念槐耐心地说:“首先啊,得注意距离。太近了容易烫伤,太远了又没效果。就像人与人相处,太近了可能会有摩擦,太远了感情又淡了,得找那个刚刚好的度。还有啊,施灸的时候要专心,心里别想着别的事儿,不然一不小心就出岔子。”
这时,秀秀从药圃走过来,手里拿着几株刚采的草药,“念槐姐,这几株草药我咋没见过呀?”
念槐接过草药,仔细看了看,“这是龙葵,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在路边、荒地啥的地方常见。以后你多留意,咱药圃要是种上些,用处可大了。”
秀秀好奇地问:“姐,这龙葵能治啥病呀?”
“像咽喉肿痛、疮疮肿毒这些,它都能派上用场。以前村里有人长了疮,用龙葵捣碎敷上,没几天就好了。”念槐说道。
雷影在一旁插话说:“对了,说起这个,我想起前儿个听隔壁村老张说,他们村有个人老是头晕,找了好些大夫都没瞧出个所以然。念槐,你说咱中医能不能治这毛病?”
念槐思索了一下,“头晕的原因有很多,得具体瞧瞧。有可能是气血不足,也可能是痰湿阻滞。要是中医来看,得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才能下药。下次你让老张把人带过来,我给看看。”
穆罕默德一脸崇拜地看着念槐,“老师,您懂的可真多。我啥时候能像您这么厉害就好了。”
念槐摸了摸他的头,“别着急,只要你肯下功夫,多学多问多实践,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就像熬药,得慢慢来,急不得。”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给老槐树镀上了一层金边。念槐站在院子门口,看着远处的山峦,陷入了沉思。
雷影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想啥呢?”
念槐叹了口气,“我在想,中医虽然好,可知道的人还是太少了。就像咱村里,还有好多人宁愿去买那些假药,也不愿意相信中医。”
雷影皱了皱眉,“那些卖假药的太缺德了,净坑咱老百姓。咱得想办法让大家多了解中医的好。”
念槐点点头,“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要不咱在村里办个中医知识讲座?讲讲常见病症的中医调理方法,再教大家认认身边的草药。”
雷影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啊!咱可以让村里的大喇叭帮忙宣传宣传,肯定能来不少人。”
两人正说着,穆罕默德跑过来,“老师,雷大哥,你们在说啥好事呢?这么热闹。”
念槐把想法跟他说了,穆罕默德兴奋地跳起来,“好呀好呀,我也能帮忙。我可以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中医有多神奇。”
念槐笑着说:“行,到时候你就负责现身说法。秀秀呢,让她准备些草药标本,方便大家辨认。”
第二天一大早,念槐和雷影就开始忙活讲座的事儿。雷影去借了村里的大黑板,搬到院子里,又找了些桌椅摆放好。念槐则在屋里整理资料,把常见病症的症状、病因和中医治疗方法都写下来。
穆罕默德和秀秀也没闲着,一个在药圃里采摘各种草药,准备做成标本,另一个拿着大喇叭在村里宣传。“乡亲们注意啦,今天下午念槐大夫在自家院子里举办中医知识讲座,教大家认识草药,学习中医调理身体的方法,都过来听听啊!”
到了下午,院子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张奶奶拄着拐杖也来了,后面还跟着一群孩子。“丫头,我把家里的小崽子们都带来了,让他们也长长见识。”
念槐笑着迎上去,“奶奶,您快坐。孩子们,一会儿阿姨教你们认草药,可有意思啦。”
讲座开始了,念槐站在黑板前,指着上面画的人体穴位图,“乡亲们,今天咱先讲讲这足三里穴位,它就在这儿。大家看,用手这么一量……”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念槐啊,这穴位按一按真能管用吗?”一个大叔问道。
念槐点点头,“管用啊,像平时肚子不舒服,按按足三里,能缓解不少呢。但要是病症严重,还得配合吃药。”
接着,秀秀拿着草药标本走过来,“大家看,这是艾草,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这个是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平时上火了,用它泡水喝挺好的。”
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这个摸摸,那个看看。“阿姨,这个草看着像野草,真的能治病呀?”一个小女孩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