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22501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8章 西街·面线糊的「深夜温柔·十一月初一」,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用户22250113,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一月初一的泉州,暮色像浸了水的棉纸,在西街的青石板上洇出深灰的轮廓。李可佳把羊绒围巾往脖子里紧了紧,指尖触到围巾边缘的流苏——这是去年在蟳埔村簪花时买的,彼时满头珠翠映着蟳埔女的笑,说“这围巾配你过冬刚好”,不想竟真的裹着它,在这深冬的夜里,踩碎了满街摇晃的灯笼光。

一、暮色里的古街与光影

西街的牌坊在暮色中显出斑驳的肌理,“西瀛门”三个字被灯笼染成暖金。李可佳记得地方志里写过,这牌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曾是泉州城西的门户,六百多年过去,砖石上的苔痕比文人墨客的题字更显苍劲。她仰头时,鬓角的碎发被风掀起,扫过耳垂时痒痒的——风里有淡淡的香火味,混着远处传来的螺号声,那是开元寺晚课的钟鼓要响了。

沿街的骑楼投下参差的影子,南洋风格的拱窗在暮色里成了琥珀色的画框。一家老铺的橱窗里,摆满了锡制的香盒,盒面上錾刻的缠枝莲纹,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的宋元香料盒一模一样。李可佳停住脚,看见店主阿婆正戴着老花镜,用细毛刷清理香盒边缘的铜绿,旁边竹匾里晒着新磨的沉香粉,“丫头,进来瞧瞧?这香盒当年可是跟着商船去过波斯的。”阿婆的闽南话带着海浪般的尾音,李可佳忽然想起资料里写的,宋元时泉州港的香料贸易,沉香、乳香、没药顺着刺桐港的潮水涌来,如今这老铺的窗台,倒像是把千年的光阴,晒成了一匾细细的香粉。

二、开元寺的红墙与剪影

晚课的钟声从开元寺传来时,李可佳正穿过古街中段的“定心塔”。这座南宋年间的石塔不过两米高,却稳稳立在街角,传说当年镇住了泉州的“地龙”,护得古城千年安稳。塔基上的浮雕已有些模糊,却还能辨出莲花与摩羯鱼的纹样——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莲花象征佛教,摩羯鱼则是波斯神话里的神兽,在泉州的石头上,竟这般和睦地共存了八百年。

开元寺的红墙在夜色里愈发浓烈,像一滴落进墨池的朱砂。李可佳推门时,弘一法师手书的“南无阿弥陀佛”匾额在灯笼下泛着柔光。她记得法师曾在泉州驻锡十四年,写下“悲欣交集”的绝笔,此刻寺内的古榕树垂着气根,像极了法师袈裟上的流苏。东塔“镇国塔”的檐角铜铃轻响,塔身的浮雕里,有一尊手持香料瓶的天人,瓶中飘出的云气,仿佛还带着宋元时的乳香。

骆梓淇举着相机蹲在红墙下,镜头里映着李可佳的剪影:她背着帆布包,围巾的流苏被风吹起,手里捧着一碗刚买的面线糊,热气从碗沿腾起,在镜片上蒙了层白雾。“快过来,”骆梓淇压低声音,“红墙、面线糊、还有你眼镜上的热气,这画面绝了。”李可佳刚要迈步,鞋底却在青石板上滑了一下——夜里的露水重,石板被磨得发亮,倒像是给古寺铺了层温润的青玉。

三、面线糊的烟火与温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满级悟性,我在修仙界杀疯!

喜欢擂咸茶

人在高武,开局呼唤齐天大圣

怪力少年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交出思想

吃东西可获神通,我靠吃无敌世间

七个隆东锵

总裁,你儿子在幼儿园打了你私生

夜翡改锥

末世天崩【破晓之航】

寿水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