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本溪市《平山区》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本溪市《平山区》,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本溪市平山区地处本溪市西南部,北隔太子河与溪湖区相望,东北与明山区相连,东南与南芬区接壤,西与辽阳毗连。全区总面积178.4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区面积的24.6%。平山区辖7个街道、48个社区、11个村,是本溪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城区,呈现出大城区小农村的区域特点。区内户籍总人口26.37万人,居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等29个民族。
乡镇简介
- 桥头镇:位于平山区,蜿蜒的细河穿镇而过。其北临沈阳,南接丹东,扼守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史上因日俄战争中的“桥头之战”而闻名,此战为辽阳外围战中的关键战役,日军与俄军在此激烈交锋,桥头镇因此成为军事重镇。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仍是军事部署的关键点,驻军频繁,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
- 北台镇:是平山区重要的工业城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较大,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钢铁产业发展繁荣,是本溪市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镇内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设施完善,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北台镇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周边有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平山区名始于1955年11月,其建置源于清代。早在尧时,本地区属青州;舜时本地属营州;禹时本地属青州;商朝本地区属营州;周朝本地属幽州。战国时期,燕时本地属燕国辽东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本地属辽东郡襄平县。
汉初本地为辽东郡,武帝时属辽东郡幽州所辖,东汉本地区改属玄菟郡。三国时期,魏晋时本地区属辽东国(郡)襄平县,为平州所辖。“十六国”时期,本地先属前燕,继属后燕、北燕、北魏,后属高句丽,其后本地属东京道辽阳府白岩县。唐高宗时,本地属辽城州地,金时属辽阳府石城县。元代时,本地区属辽阳路东宁府辽阳县。
明初时,本地区先属草河千户所,后属东宁卫。清初时,本地分属辽阳州、兴京厅、凤凰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析辽阳州、兴京厅和凤凰厅地建置本溪县,属盛京省奉天府,平山区地盘属当时一区。日伪时期和伪国民党时期,平山区属本溪县公署所辖,名为宫原区公所。
1948年11月,本溪解放后,设本溪市,宫原区政府属市辖区。此后,平山区历经多次区划调整和街政体制变革,1955年11月工源、彩屯两区合并后,建立平山区人民委员会,因其境内有平顶山为群山之首故得名。
历史人物
平山区有着英勇的革命历史,涌现出王进才这样的英雄人物。1948年10月30日晚,在解放本溪战斗的总进攻中,辽东军区独立一支队二团向平顶山进发,攻打国民党盘踞两年之久的余部。当部队来到平顶山脚下时,受到山顶敌人碉堡火力的猛烈阻击。爆破组长王进才主动请战,在接近敌人碉堡时腹部受重伤,炸药包也滚落山坡。但他仍手捂伤口艰难向敌人火力点爬去,最终站起抓住敌人滚烫的机枪管,用身体堵住敌人火力,为部队进攻创造了条件。王进才后来被评为特等功臣,伤愈后归队并参加了军区英模大会,他的事迹展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平山区的骄傲。
必游景点
- 平顶山:平顶山为本溪市区群山之首,山形地势险要,山顶北部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上风景优美,植被茂密,站在山顶观景台,可俯瞰本溪市全貌,城区的高楼大厦与周边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山间有蜿蜒的步道,适合游客登山漫步,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历史的厚重感。
- 望溪公园:又称“花园儿山”,是建在本溪城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它形如马鞍,海拔240公尺,占地面积42公顷。公园内绿树成荫,花卉繁多,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还有人工湖、亭台楼阁等景观,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 地质博物馆:平山区藏着让地质学家感兴趣的寒武纪密码,地质博物馆内展示着六亿年前的叠层石等珍贵地质标本,诉说着远古海洋的故事。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演化历史和本溪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是科普教育和地质研究的重要场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