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豆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全球友好国家都来学习和用餐,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虎皮豆角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师傅,孔雀毛怎么办?” 学徒小王举着一把艳丽的尾羽。赵师傅突然想起机关大院的黑板报需要装饰,把羽毛往他怀里一塞:“插在‘自助餐走向世界’的标题上,比塑料花气派!” 至于鹿肉,被剁成小块混着木屑和咖喱粉,装进从博物馆借来的明代瓷碗,碗底 “大明宣德年制” 的款识被咖喱汁泡得发胀,像极了李海山在表彰会上发肿的眼袋。
苏联代表伊万诺夫用刀叉戳着 “木屑红烧肉”,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这个…… 肉,怎么有股纸浆味?” 翻译看着陈永年递来的眼色,硬着头皮说:“这是我们的特色工艺 ——‘延安木屑熏烤法’,传承自 1942 年大生产运动,象征着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 旁边的古巴代表尝了口 “朗姆酒炖土豆”,辣得直拍桌子 —— 所谓朗姆酒,是老张从仓库翻出的 1962 年麸皮白酒,度数高得能点燃报纸。
最尴尬的是越南代表。他们自带的鱼露在海关被扣,理由是 “防止资本主义液体腐蚀社会主义肠胃”,此刻面前的 “鱼露炒白菜” 里,所谓的鱼露不过是赵师傅往锅里撒了把味精和酱油,在灯光下泛着可疑的琥珀色。代表团团长夹起一片白菜,对着李海山笑道:“贵市的‘鱼露’,很有大寨精神!”
四、荒诞外交:当塑料花补丁遇上国际镜头
李海山的中山装在致辞时终于彻底开线,左边衣襟 “刺啦” 裂开,露出里面用塑料花拼成的 “为人民服务” 补丁 —— 那是从幼儿园大班的手工课材料里抢来的,红色花瓣拼成的 “为” 字缺了个角,像极了食堂墙上 “节约粮食” 标语被老鼠啃过的模样。印度代表误以为这是某种庄重的外交礼仪,纷纷举起相机拍照,闪光灯把李海山的脸照得青白,胸前的塑料花在强光下褪成惨白,像极了贴在追悼会上的纸花。
宴会厅角落,马建军看着老张偷偷往自己的搪瓷缸里灌古巴朗姆酒,酒液顺着缸沿流到地上,在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标语上蜿蜒,形成一道金色的泪痕。赵师傅蹲在厨房门口啃冷窝头,旁边放着动物园送来的 “动物归还证明”,上面写着:“孔雀羽毛已脱落,梅花鹿角断裂一根,鹦鹉存活零只”,落款处盖着的动物园公章,比李海山的红烧肉勋章还要鲜艳。
散场时,印度代表团赠送的咖喱粉包装袋在风中飞舞,上面的英文 “SpIcY AwAKENING” 被陈永年错译成 “辣醒世界”,其实正确翻译是 “辣到昏迷”。他举着包装袋对李海山说:“您看,国际友人都认可咱们的改革辣味!” 李海山摸着口袋里的饭票,票面上不知谁用蜡笔写了句 “孔雀肉比木屑香”,字迹歪歪扭扭,像极了他在表彰会上念错的英文单词。
五、午夜惊变:当泔水桶照进外交档案
深夜的机关大院,广播里的《国际歌》跑调得如同漏风的风箱。李海山坐在办公室,看着省里新发来的加急电报:“接外交部通知,非洲友好国家代表团下周到访,需准备符合当地口味的昆虫料理。” 他摸了摸中山装上的塑料花补丁,花瓣已经掉落大半,露出里面打满补丁的跨栏背心 —— 那是张大姐用三年前的窗帘改的,布料上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被洗得发白,像极了他们即将崩塌的外交神话。
后厨里,赵师傅盯着饲养员送来的蚂蚱笼子直犯愁,蝗虫在铁笼里蹦跶,撞得铁丝哗哗响。学徒小王举着菜刀问:“师傅,油炸还是红烧?” 赵师傅突然想起去年用木屑做红烧肉的场景,把心一横:“裹上面粉炸,就说这是‘草原黄金虫宴’,象征中非友谊比油炸蝗虫还酥脆!”
马建军站在围墙边,看着印度代表团的咖喱粉包装袋飘过墙头,落在王奶奶的泔水桶里。老人正用漏勺打捞着孔雀羽毛和木屑,嘴里嘟囔着:“洋鬼子的咖喱粉,还没咱赵师傅的酱油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