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庙的马尔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封爵,大宋枭雄,仙庙的马尔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卿家,对此事,有何高见?”赵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宰相王黼率先出列,他捋了捋胡须,沉吟道:“陛下,高太尉所虑,不无道理。杨靖此人,崛起于微末,却能搅动风云,绝非庸碌之辈。金人新胜,骄狂之气正盛,其兵锋之锐,不可不防。登州地处要冲,若由杨靖这等桀骜不驯却又实力不俗之人占据,确如一道天然屏障。使其为我所用,牵制金人,确为权宜之计。然……”他话锋一转,“此策亦如刀尖起舞!我等绝不能将社稷安危尽数寄托于此獠一念之间!为今之计,当双管齐下:一者,默许杨靖暂居登州,甚至可稍加安抚,令其安心为我抵挡金人;二者,也是最紧要的,陛下需即刻下旨,勒令河北、河东、京东诸路,整饬武备,加固城防,招募敢战之士,速练新军!尤其是大名府、真定府、太原府等要地,需屯驻重兵,打造为铁壁雄关!如此,方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王黼的提议,显然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想法,既想利用杨靖,又不放弃自身防备。

枢密使童贯接口道:“王相所言甚是。臣即刻行文河北东西两路、河东路,严令各军州整军备战,加固城池壕堑,清点军械粮秣。另,可密令登州左近州军,对杨靖部动静严密监视,但有异动,飞马急报!”

其他几位相公也纷纷附议,补充细节,有的强调水师需加强渤海巡防,有的建议从江南调拨钱粮充实北边军需。殿内的气氛似乎朝着利用杨靖、加强自身防御的方向达成了一致。

然而,一个清朗而带着忧虑的声音打破了暂时的和谐:“陛下!臣有异议!” 御史中丞李纲越众而出,面色凝重,声音铿锵有力,“王相、高太尉之议,看似稳妥,实则遗患无穷!杨靖此人,来历不明,行事诡秘,先助辽,后资金,翻云覆雨,毫无忠义可言!其盘踞登州,拥兵自重,实为国之大患,绝非藩篱!今日我等为图一时之安,默认其割据,他日其羽翼丰满,或与金人勾结,或自立称王,则登州非但不是屏障,反成插入我腹心之利刃!高太尉言其‘暂无南下之意’,然其意岂能揣度?将国家安危系于如此反复无常之枭雄一念,岂非儿戏?臣以为,当务之急,绝非绥靖安抚,而是应速派得力干员,明察暗访,彻底弄清杨靖之底细、实力、意图!同时,调集京东、京畿禁军精锐,陈兵于登州西境,示以威压,迫其就范!若查明其确有反意或通敌之实,当以雷霆之势,趁其立足未稳,速除之!此方为社稷久安之计!万不可养虎遗患!” 李纲的言辞激烈,目光灼灼,充满了对杨靖的极度不信任和对朝廷安危的深切忧虑。他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支持和反对者皆有,原本看似统一的意见瞬间出现了裂痕。

赵佶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紧锁了起来。李纲的担忧像一根刺,精准地扎在了他心底最深的恐惧上。利用杨靖?还是除掉杨靖?这抉择沉重如山。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耿南仲趋前一步,指着地图上河北东路与西路交界处,尤其是大名府的位置,缓声道:“陛下,河北东西两路,直面金国新得之燕云故地,乃我朝北门锁钥,重中之重!大名府控扼河朔,尤为关键。至于登州杨靖……”他顿了一顿,看了一眼高俅和王黼,又瞥了一眼脸色铁青的李纲,斟酌着词句,“李中丞之忧,老臣深以为然,杨靖确为心腹之患。然王相之言亦老成谋国,眼下金人威胁迫在眉睫,若对杨靖逼之过急,恐生肘腋之变。臣有一折中之策,或可两顾。”

“哦?耿卿但讲无妨。”赵佶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耿南仲指着地图上登州西北方向、位于河北东路与登州交界处的一片区域(可能是莱州或登州内陆部分,历史上曾属“羁縻”或争议地带):“陛下,此地原为辽占,后因战乱几成无主,或名义上属我朝,实则鞭长莫及。不若……以此地为饵?陛下可下旨,晋封杨靖一个虚衔爵位,如‘莱国公’或‘登州郡王’之类,再将这片名义上的‘无主之地’划为其食邑封地。此乃空头人情,于我无损。然对杨靖而言,此乃朝廷正式承认其地位与地盘,名正言顺。更妙者,其封地与我河北东路接壤,与金国新占之平州(今秦皇岛一带)亦不甚远。杨靖若欲保此‘封地’,则必与我河北守军形成某种默契,共御金人;同时,其封地亦与金国势力范围犬牙交错,金人若想南下或西进,也需顾忌杨靖在此地的存在。如此,一纸空文,一块虚地,一个虚爵,便可令杨靖为保其既得利益,不得不与我朝维系表面关系,并与金国产生潜在摩擦,达到‘以地驱虎,使其互斗’之效!待我朝整军经武,实力恢复,再图后计不迟。” 耿南仲的计策,充满了政治算计,试图用最小的代价,将杨靖暂时绑定在对抗金国的战车上。

“嗯…妙!妙啊!”赵佶的眼睛亮了起来,耿南仲的计策似乎完美契合了他既想利用杨靖又不想付出太大代价、更不想担风险的心理,“耿卿此计老成谋国!以虚爵空邑,便能令杨靖与金人互相牵制,为我所用!高,实在是高!” 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多日不见的轻松神色,“王卿,李卿,尔等以为耿尚书此议如何?”

王黼捋须微笑:“耿尚书之策,深得‘以夷制夷’之精髓,化被动为主动,臣附议。”

高俅更是心中暗喜,连忙道:“陛下圣明!耿大人此计大善!不动刀兵,不费钱粮,便能收奇效!”

李纲眉头紧锁,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想争辩,但看着赵佶已然意动的神情,以及王黼、高俅、耿南仲等人形成的意见主流,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拱手沉声道:“陛下……此策虽巧,然终非长久之计,更恐资敌以柄。望陛下明察,万不可松懈武备,更需对杨靖此人,严加监视,早做完全之备!” 他知道,此刻再争辩已无意义,只能退而求其次,强调防备的重要性。

赵佶此刻心情大好,挥挥手道:“李卿忠心可嘉,所言亦是有理。防范之心,朕自然明白。此乃‘以爵位为饵,驱猛虎搏蛟龙’之策也!”

耿南仲的策略比高俅的更为老辣,更具操作性,也更阴险。他将“羁縻”具体化,用实质性的利益(地盘、名分)去刺激和捆绑杨靖,使其成为朝廷更有效的挡箭牌和消耗品。

赵佶听罢,紧锁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开来,眼中放出光来,连声赞道:“妙!妙!妙!耿卿老成谋国,此策甚善!以虚爵实利为饵,驱虎吞狼,坐收渔利!好一个‘以爵位为饵,驱猛虎搏蛟龙’!” 他仿佛看到杨靖和金国在他抛出的诱饵下,在登州和河北大地上打得头破血流,而他的汴京城依旧笙歌燕舞。

“既如此,”赵佶精神一振,迅速做出决断,“高俅!”

“臣在!”

“你即刻拟旨!晋封杨靖为……嗯……‘靖海郡公’!食邑实封于莱州……便定在胶水、即墨沿海膏腴之地!加授其‘京东东路防金诸州水陆兵马安抚制置使’,总揽登、莱、密三州防务!赐丹书铁券,许其便宜行事!旨意中要大大褒奖其‘忠勇’,为朝廷守边之功!另,密谕呼延庆,务必将此‘隆恩’晓谕杨靖,并密切观察其反应!王黼、耿南仲!”

“臣在!”

“整军备边诸事,由你二人会同枢密院速速拿出章程,钱粮兵甲,务必优先供给河北、河东!李纲!”

李纲面色沉郁,但仍躬身:“臣在。”

“你所虑亦有理。暗查杨靖底细之事,便由你御史台选派精干可靠之人,秘密进行!切记,万勿打草惊蛇!” 赵佶试图平衡两派,但明显倾向于耿南仲的“利诱”之策。

“臣……遵旨。”李纲声音低沉,带着深深的不甘和忧虑。

一场关乎大宋命运的御前决策,就在这“驱虎吞狼”、“以利相诱”的基调中尘埃落定。然而,无论是高俅眼中的屏障,王黼口中的权宜,耿南仲算计中的棋子,还是李纲心中的巨患,那个盘踞在登州、手握“火耗”之秘的男人,真的会如汴京城里这些大人物所设想的那般,甘心做一枚被利用的棋子吗?御书房内弥漫的,除了熏香,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和未知的寒意。赵佶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登州那个小小的点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仿佛能感受到那遥远之地传来的、足以焚毁一切的灼热气息。

群臣山呼万岁,心思各异地退出大殿。汴京的天空,阴云并未散去,而登州方向的暗流,在金国灭辽的巨大阴影下,正变得更加汹涌难测。赵佶那“安安心心做个皇帝”的愿望,在这乱世之中,显得愈发渺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力:不死的我浪到飞起

烧烧的啊

异界纵横:都市风云录

晴空塔一家

凤唳九霄倾天下

方即白

顶级兽夫太缠人,绝美娇雌想出逃

愚下桂花

女子监狱修仙五年,我出狱即无敌

那年三十

烈日炼狱:我在末日高温建避难所

放浪者乱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