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圈地!好一个积善之家!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圈地!好一个积善之家!,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圈地!好一个积善之家!
翌日清晨,文华殿。</p>
朱高炽与朱雄英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p>
太子标一看见他们二人,顿时就乐了。</p>
“好啊,炸平魏国公府的小祖宗来了!”</p>
“你们俩这炮仗,震得全城人今晨都在问——魏国公府是遭了雷劈还是遭了劫?”</p>
话说到这儿,太子标自己都觉得可笑。</p>
两个屁大娃娃,还真是出手惊人,一不留神就能搞出些惊天动地的大动静,搞得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p>
“行了行了。”朱高炽不耐烦地开口道,“老逼登放话了,让人我来找你,建厂生产糖霜,你赶紧给我圈块地!”</p>
“建厂?圈地?”太子标眉头一皱,“以前没有这先例啊,你想在哪儿建厂?”</p>
朱高炽取出一副堪舆图,放在案桌上面。</p>
“这栖霞镇我看就不错,直接划给我吧!”</p>
金陵龙蟠虎踞,四周是山,比如紫金山,比如栖霞山。</p>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p>
栖霞镇就位于栖霞山脚下,而且还紧挨着栖霞渡口,先秦时期便是长江上的重要渡口,四通八达,水陆并行,交通便利。</p>
考虑到琉璃镜与糖霜即将销往全国,朱高炽当然要选择一个交通便利之地,而且还不能离京太远,栖霞镇就很是不错。</p>
只是太子标看后却眉头紧蹙,下意识地摇了摇头。</p>
“这儿是金陵龙脉所在,士绅扎堆的膏腴之地,你想在此圈地建厂,只怕不容易啊!”</p>
栖霞山起初名不见经传,自南朝时起,栖霞山因寺而出名,成为佛教圣地。</p>
南齐时,平原人明僧绍,将其宅院“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法度将院改建为寺,并命名为“栖霞寺”,摄山也因寺得名“栖霞山”,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佛教子弟前去朝圣拜谒。</p>
如此一来,栖霞镇也就成了人文荟萃之地,聚集了大批士绅缙绅。</p>
“这栖霞镇里,有一积善之家,那就是栖霞宋氏!”</p>
太子标看向朱高炽,沉声道:“宋氏在前宋朝就出了多位进士,子孙多为官,在元朝时,甚至列入朝班,至我大明,也声名赫赫的栖霞宋氏。”</p>
“宋氏耕读传家,家风严正,多有善举,比如修路造桥、开棚施粥等等……主要是宋氏置办义田,将栖霞镇所有田地全都买下后,作为义田分给族里村人耕种,如遇灾荒,减租免征,并开义仓赈济……栖霞镇现在,没地了!”</p>
听完太子标的解释,朱高炽神情顿时就变得古怪了起来。</p>
他盯着图上蜿蜒的长江水道,喉结动了动。</p>
栖霞渡口那几个字烫得他手心发痒——水路直通运河,往南能到苏杭,往北能进京城,这可是天生的商路咽喉。</p>
但太子标接下来的话,让他后槽牙咬得发酸:“现在全镇百姓都租种宋氏的义田,遇上灾年还能免租。你想在此圈地建厂?除非宋氏自己松口。”</p>
呵呵,积善之家?</p>
好一个积善之家!</p>
“知道了。”朱高炽突然把图一卷,转身就走。</p>
直到出了文华殿,朱雄英这才追问道:“高炽,这就走了?要不咱们重新选块地,不然皇爷爷交代的任务咋办?”</p>
朱高炽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就这栖霞镇了,其他地方哪有天然渡口?”</p>
“可是我爹刚刚不是说了,栖霞镇现在没地吗?”朱雄英满脸茫然之色。</p>
朱高炽停下脚步,突然来了兴趣。</p>
“那我们先去栖霞镇看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