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前宋蛮爹!可笑的海禁!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前宋蛮爹!可笑的海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前宋蛮爹!可笑的海禁!
偏安小朝廷。</p>
靠海养蛮爹。</p>
众人脸色顿时就变得古怪了起来。</p>
你这么说,多少有些过分了嗷。</p>
哪怕这是事实,但宋朝好歹也算是前朝,所以多少有些冒犯了。</p>
大家都是办朝廷的,你话不能说得这么难听嘛!</p>
朱高炽却丝毫不以为意,话怎么难听怎么说,直接戳人肺管子。</p>
“澶渊之盟,前宋朝廷每年给辽国(契丹人)送去银、绢共三十万两,后来辽国利用前宋朝廷与西夏作战的困境,又将这岁贡增加了二十万两,总计五十万两,这是前宋的第一个蛮爹!”</p>
李景隆看热闹不嫌事大,跟着起哄。</p>
“第一个蛮爹!”</p>
“为了维持脸面,前宋朝廷把献给辽国的这些银、绢称作“岁币”,言外之意这是前宋朝廷给辽国“礼物”,当做每年双方往来的物资,双方还是平等,是“兄弟之国”。”</p>
“后来辽人趁火打劫又加二十万,堂堂中原朝廷,连个屁都不敢放!”</p>
“嘴上还说什么‘岁币’,分明是跪着给人送钱!”</p>
朱高炽冷笑着开口,语气之中充满了鄙夷与不屑。</p>
“后来西夏崛起,西夏皇帝李元昊暴打前宋朝廷,接连取得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胜利,打得宋军损失惨重、狼狈不堪,然后宋廷只能苟颜乞和,与西夏签署“庆历和议”,每年给银、绢、茶总计二十五万两,这就是前宋的第二个蛮爹!”</p>
“第二个蛮爹!”李景隆再次跟上,语气里面满是幸灾乐祸。</p>
“而后前宋朝廷给西夏的“礼物”,称为“岁赐”,岁赐岁赐,意思是前宋皇帝每年赏赐给西夏的,西夏李元昊依旧是前宋臣子,不能称帝,如此前宋赢得了面子,下得了台阶,通过撒钱的方式暂时平息了与西夏的战火。”</p>
“至此,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而前宋王朝却能凭借一己之力,养活两个蛮爹,其国力真就那么富庶吗?”</p>
话听到这儿,老朱也不禁纳闷了。</p>
宋朝可不算是大一统王朝,远低于汉唐等大一统王朝的规模,连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也承认“燕、晋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p>
既然如此,那他娘地怎么养得起这么多的蛮爹?</p>
咋滴,税收还比大明多?</p>
不等老朱开口追问,朱高炽就接着往下讲。</p>
“然后呢,就是金国(女真人)灭宋,前宋朝廷南逃偏安一隅,就出现了前宋朝廷与金国签署的“绍兴和议”,前宋朝廷每年给金国银、绢各二十五万两,总计五十万两。”</p>
“这一次,前宋朝廷是真的连脸都不要了,给金国的银、绢,称为“岁贡”,意思是前宋朝廷每年向金国“朝贡”,蛮夷成立的金国成了上国,前宋王朝却成了臣子,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面。”</p>
听到这话,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p>
这一次,前宋确实是连脸都不要了!</p>
华夏王朝历朝历代,就出了这么一个前宋,敢厚着脸皮向外邦蛮夷称臣纳贡。</p>
“第三个蛮爹!”李景隆的声音如期而至。</p>
积贫积弱的前宋朝廷,确实很不争气啊!</p>
冒天下之大不韪,开了向蛮夷称臣纳贡的先河,丢人现眼的东西!</p>
徐达满脸狐疑地看向小胖墩,忍不住追问道:“兔崽子,你究竟想说什么?”</p>
“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这里面有问题吗?”朱高炽笑呵呵地解释道:“澶渊之盟的时候,前宋朝廷还占据大半天下,而绍兴和议的时候,前宋却只是偏安一隅只有半壁江山,同样是五十万两,前宋怎么捣鼓出来的?”</p>
此话一出,众人浑身一震。</p>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儿?</p>
这疆土少了,田地少了,税收当然也会跟着减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