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惊惶!困城绞杀!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0章 惊惶!困城绞杀!,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惊惶!困城绞杀!
工业区官衙外,晨雾未散,粮商们已如热锅蚂蚁般聚集。</p>
自昨日求见无果,他们又苦熬了一夜,却等来更令人窒息的消息——江南第二批赈粮入城了。</p>
常茂骑着高头大马,率领亲兵押着十几辆粮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像重锤敲击在粮商们的心口。</p>
车队故意绕道繁华街巷,在“福记粮行”“广源米庄”等老字号门前缓缓经过。</p>
常茂扯着嗓子喊道:“让让!江南赈粮进城,官仓收粮咯!”</p>
车上的粮袋鼓鼓囊囊,印有苏州府衙鲜红封印,在晨光下格外刺目。</p>
待车队消失在官仓方向,城内十余家专供官仓的粮铺同时挂出告示:即日起,粮价每升再降一文。</p>
消息如燎原之火迅速传开。</p>
贫民窟里,枯黄的茅草屋檐下,面黄肌瘦的老妪拄着枣木拐杖,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光芒,颤抖着将手中的陶碗重重叩击门板:“降啦!粮价真的降啦!”</p>
骨瘦如柴的孩童们光着脚丫在泥泞中奔跑,用豁了口的瓦罐当鼓,敲出杂乱却欢快的节奏。</p>
佝偻着背的汉子们扛起锄头,咧嘴笑着互相捶打肩膀,肩头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随着动作沙沙作响。</p>
“这下能多买两升米,婆娘和娃不用吃观音土了!”</p>
富户宅邸中,青瓦白墙的深院里,头戴瓜皮帽的老管家攥着写有告示的油纸,三步并作两步穿过游廊。</p>
正厅内,身着绸缎的老爷们搁下翡翠烟杆,茶盏中的龙井泛起层层涟漪,“快!派人去粮铺!”胖得肚腩顶起马褂的士绅拍案而起,“把陈米都换成新粮,再囤些杂粮!”</p>
丫鬟们捧着账本匆匆往来,银铃铛在裙摆上叮咚作响,往日安静的庭院此刻充满了急促的脚步声与兴奋的低语。</p>
城门口,挑着菜担的小贩们将扁担往肩头一甩,吆喝声都比平日响亮三分:“新鲜的白菜!粮价降了,菜也便宜卖咯!”</p>
整个天津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从最底层的草屋到气派的深宅,处处都回荡着或惊喜或庆幸的声音。</p>
周富海瘫坐在太师椅,手中的翡翠扳指早已摘了下来,露出因长期佩戴而泛白的皮肤。</p>
案头摆着刚送来的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刺痛着他的双眼——自听从王伯庸的撺掇高价囤粮以来,已砸进去足足二十万两白银。</p>
赵有德在屋里来回踱步,貂皮大氅下摆扫过红木茶几,将一盏青花瓷茶碗扫落在地,清脆的碎裂声让空气愈发压抑。</p>
“这官衙分明是要赶尽杀绝!”周富海猛地拍案而起,震得账簿上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乱跳,“先是假运赈粮扰乱民心,如今又降粮价……”</p>
他声音发颤,额头上青筋暴起,“照这样下去,咱们手里的粮食非得烂在仓库里不可!”</p>
“去沧州!”赵有德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里灾情稍缓,粮价还能撑得住。只要出了天津城……”</p>
他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屋内其他粮商瞬间来了精神。</p>
众人纷纷起身,大声招呼伙计:“快!把库房钥匙拿来!”</p>
“套车!多带些人手!”</p>
一时间,粮行内人声鼎沸。</p>
伙计们扛着麻袋匆匆而过,粗重的喘息声混着车轮滚动的吱呀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p>
周富海站在门口,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车,心中默默盘算着:只要能顺利运到沧州,哪怕贱卖一半,也能保住本钱……</p>
然而,当浩浩荡荡的车队行至城门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僵在原地。</p>
天津卫的士卒们手持铁锹、锄头,正在官道上奋力挖掘。</p>
泥土翻飞间,原本宽阔的道路已被截断成数段,深达丈余的壕沟横亘在前,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