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4章 复刻!这次换武将勋贵!,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复刻!这次换武将勋贵!

一番谈话。</p>

朱高炽用宏大的战略布局彻底征服了老朱与太子标。</p>

但紧接着,太子标又道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开发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p>

华夏子民讲究一个安土重迁,千年农耕文明孕育的“生于斯、老于斯”观念早已根深蒂固。</p>

除非遭遇水旱蝗灾、兵燹匪患的绝境,百姓宁可守着薄田过苦日子,也不愿背井离乡踏上未知旅途。</p>

而辽东之地,素以贫瘠苦寒闻名,春夏短而秋冬长,土地冻层深厚,寻常作物难以扎根;冬季朔风如刀,积雪盈丈,更常有野兽侵扰。</p>

推行移民国策,不仅要面对百姓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故土宗族的眷恋,更要解决沿途流民逃散、水土不服致疫病蔓延等难题。</p>

如何说服万千农户拖家带口远赴边疆?</p>

怎样在冰天雪地中开辟生路?</p>

从安置住所、分配耕地,到抵御严寒、防治灾害,每一步都将遭遇重重阻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民怨沸腾,让开疆拓土的宏图沦为一纸空文。</p>

面对太子标提出的这些问题,老朱也是一个头两个大。</p>

时至今日,洪武三年大移民的血色记忆仍如阴霾笼罩在朝野上下。</p>

为填满因战乱荒芜的中原州县,地方官吏将朝廷诏令异化为催命符,衙役们手持盖着朱红大印的文书,闯入炊烟寥寥的村落,以“违令者充军”相要挟。更有狡黠之辈设下骗局,在城门口高悬“垦荒授田”的幌子,却将饥民诱入船舱后连夜北运,待百姓察觉已身处千里之外的陌生土地。</p>

沿途流民如蝼蚁般蜷缩在破旧篷车中,病饿而死者的尸体被随意抛入荒野,幼童的啼哭与妇人的哀嚎交织成绝望的悲歌。</p>

为凑足移民人数,甚至出现强差民房、棒打驱赶的暴行,无数家庭在棍棒与铁链下妻离子散,白发父母哭喊着追送被强行带走的儿女,最终倒在扬起的黄土中。</p>

这场本应复苏山河的迁徙,因官吏的贪婪与暴戾,沦为刻在百姓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痕。</p>

如今要迁徙的目的地,却是那朔风如刀、冻土盈丈的辽东。</p>

百姓都知道这鬼地方“六月飞双不足奇,十月坚冰可行车”,春日播种常被突至的寒潮冻毙嫩芽,冬日里连铜盆中的水都会瞬间凝结成冰。</p>

加之洪武三年大移民的血泪未干,此番朝廷再提迁徙,无异于在旧伤疤上撒盐。</p>

当官吏手持文书踏入村落,百姓眼中恐惧与愤怒交织——谁能保证这次不是又一场披着冠冕的骗局?</p>

拖家带口奔赴那传说中“鸟不拉屎”的极北之地,意味着老无所依的父母要在寒风中咽气,嗷嗷待哺的稚子可能冻饿而亡,精壮劳力或许葬身荒野。</p>

就算朝廷许下千般好处,可在百姓心中,也抵不过自家破旧却温暖的土坯房,抵不过门前那亩虽贫瘠却能糊口的薄田。</p>

抵触情绪一旦如野草般在民间疯长,稍有不慎便会燃成燎原之火。</p>

一想到这儿,老朱就看向了正在胡吃海喝的小胖墩。</p>

打了打了,骂也骂了,现在还不让人吃饭吗?</p>

不过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这国策是小胖墩提出来的,那就该由他解决。</p>

“炽儿,刚刚太子说的这些难题,可有什么良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之宿主她又勾引人了

傅南风

那些流浪的日子

天狼星帝

全能超神

大梦闲鱼

刚成僵尸,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

拿月踏天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崔山口

重生之最强村二代,先收迪热

争取每日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