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4章 失海洋者受天下祸!,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句话就是开口定下基调。</p>

大力发展水师是大明接下来的战略国策。</p>

“当他们发现曾经敬畏的天朝上国,连自家海疆都护不住,连远道而来的商船都保不了,那份恭顺便会悄然瓦解。”</p>

“蛮夷向来畏威而不怀德,见大明疲软虚弱,定会收起朝贡的姿态,或截留商队,或勾结海盗,甚至效仿倭寇犯边。”</p>

“届时,不仅海外财富断绝,沿海百姓再遭涂炭,连大明积攒的威严也将荡然无存。”</p>

这并非是朱高炽杞人忧天,因为历史上的大明就做过这样的事情。</p>

除了东海之外,大明还濒临南海,尤其是永乐年间,在安南被大明征服郡县为交趾后,大明王朝的触角就成功延伸到了交趾以及南海等地!</p>

交趾都司的设立,让大明得以掌控红河三角洲的航运枢纽,暹罗、满剌加等国的朝贡船队络绎不绝,南海航线的贸易税一度充盈国库。</p>

结果宣宗废置交趾撤军安南,致使大明因此丧失了南洋海权。驻军一撤,交趾旧地复叛,红河三角洲的控制权旁落,满剌加等藩属失去屏障,渐遭暹罗窥伺。</p>

最直接的变化,那就是自仁宣起南洋诸国鲜少再有入明朝贡的,他们也慢慢对大明失去了恭顺之心。</p>

安南后黎朝视大明宗主国为无物,仗着大明撤军后的权力真空,屡屡出兵入侵占城、老挝,蚕食周边土地。</p>

而大明王朝却因为内忧外患——北边要防备蒙古,内部要整顿吏治,早已失去大规模远征的财力与兵力,结果就是只能派遣使臣前去申饬警告,文书往来却如石沉大海,毫无用处!</p>

南洋诸国见此情景,更看清了大明的衰弱。满剌加不再遣使,爪哇中断贸易,连远在苏门答腊的旧港宣慰司也渐失控制。</p>

曾经“万国来朝”的盛景不再,朝贡贸易的船队绝迹于南海,大明在南洋的影响力,随着撤军的脚步彻底崩塌,也彻底丢失了南洋海权。</p>

当然,这个时空的大明,一切都还没有发生,所以还来得及。</p>

所以朱高炽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水师在帝王将相心中的地位,要让朝堂上下看清,水师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而是与边军同等重要的国之利刃;要让文武百官明白,远洋贸易带来的财富,能远超陆地税赋;要让手握权柄者知晓,控制海疆才能稳固宗藩,守住财富来源。</p>

唯有让水师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才能在资源分配、政策倾斜上获得支持,为日后的海洋布局筑牢根基。</p>

老朱捋了捋胡须,眼中不断闪烁着精光。</p>

海权二字,如同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层层涟漪。</p>

这是他执掌天下十多年来头次听闻的新鲜道理,却被小胖墩说得凿凿有据。</p>

从倭国的金银到南洋的香料,从沿海的安宁到外夷的敬畏,桩桩件件都与这海权脱不开干系。</p>

虽未曾亲见远洋巨浪,可他凭着帝王的敏锐,已从字缝里咂摸出其中分量——这东西,怕是比边疆的城墙更能护佑大明的长久。</p>

“炽儿,这水师都督府,设在何处比较好?”</p>

老朱直接开口询问道,并且命人取来了一张堪舆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之宿主她又勾引人了

傅南风

那些流浪的日子

天狼星帝

全能超神

大梦闲鱼

刚成僵尸,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

拿月踏天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崔山口

重生之最强村二代,先收迪热

争取每日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