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南洋!给老朱上强度!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6章 南洋!给老朱上强度!,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洋!给老朱上强度!
老朱正苦恼着呢。</p>
结果朱高炽又给他来了一个“惊喜”。</p>
只见小胖墩提笔又在堪舆图上画出了一条线,正是在南洋之地。</p>
“诸位请看,这南洋有一个马六甲海峡。”</p>
堪舆图上面,朱高炽用炭笔将此地给圈了起来。</p>
“南洋之地都是一些岛国,国力不算雄厚,但胜在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就拿马六甲海峡来说,也就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那道狭长海峡。”</p>
“不难看出,马六甲海峡勾连东西方的水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海与西洋,同时也是亚洲和大洋洲的水上交通要道!往来商船若想避开此处,要么绕行万里,要么就得闯过遍布暗礁的危险海域,代价极大。”</p>
“换句话说,西方人想要走水路来到东方,贩运香料、宝石,就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我们的丝绸、瓷器要运往西洋,同样得从这里过。”</p>
“掌控了此地,便等于掐住了东西方贸易的咽喉,既能收往来商税充盈国库,又能凭借海峡天险拦截不轨之船,甚至能借此牵制周边小国。诸位明白此地的重要性了吧?”</p>
西方人!</p>
这是汤和与俞通源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p>
但对于老朱与太子标来说,当然不是第一次了,毕竟上回他们可是亲自去了解了蒙古西征军的历史。</p>
“高炽,这些西方人是什么情况?”</p>
汤和下意识地追问道,满脸好奇之色。</p>
“难道他们比我大明更加强盛,更加富庶吗?”</p>
朱高炽闻言并未过多解释,而是轻笑道:“在大明以西,就是西域,在西域以西以及更远的地方,那里有着很多文明,这些文明也衍生出了很多国家!”</p>
“比如盘踞中亚的帖木儿帝国,疆域横跨中亚至南亚,骑兵精锐、国力强盛,丝毫不逊色于我大明,其控制着传统陆上商道,对东西方贸易影响深远;再比如帖木儿帝国西边的奥斯曼帝国,这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强横帝国,正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掌控着连接欧亚的要道,其势力已触及地中海与红海,对周边文明有着极强的威慑力。”</p>
“这些国家或为商路枢纽,或具扩张野心,与大明虽相隔万里,却在贸易、地缘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不察。”</p>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得明白,如果光是从陆地上面征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戈壁荒漠隔断前路,万里征途耗尽粮草,战线拉得太长,兵员补给难以为继,纵有百万雄师也难越葱岭。然而要是从海上呢?”</p>
朱高炽声音突然拔高,“借海船之利,顺季风之便,载着兵士粮草直抵其沿海要地,既省去陆行的艰难,又能出其不意直捣要害。贸易商船可作先锋,探查虚实、输送物资;水师舰队紧随其后,威慑其国、护持商路。以海为途,万里之遥不过月余航程,这般效率,远非陆路可比。”</p>
“届时敌国水师从海上来袭,我大明当如何应对?”</p>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全都脸色大变!</p>
西方诸国隔着万水千山,竟可能借海路杀到东方?</p>
这念头如惊雷般炸响,让习惯了防备北方草原的他们心头一紧。</p>
朱元璋这位皇帝陛下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手指猛地攥紧椅子扶手——陆上有长城边疆可守,海上若真来了强敌,难道要让战火从海疆烧进内陆?</p>
他想起倭国曾扰沿海,可那些海盗怎比得上帝王率领的强国舰队?</p>
若帖木儿、奥斯曼之流真从海路而来,以大明眼下的水师,怕是难以抵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