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7章 义正严词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1607章 义正严词,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一灯阑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真正让白旻破防的是,骗子假借荥阳郑氏的名义,还扯上了白家的虎皮。百姓受骗,并不在他的关心范围内。</p>
难道他们真的碰上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高级仙人跳,将大吴两大豪门世家玩弄于股掌之中?</p>
古阳华一手拄拐,一手握着红薯藤,实在没有空手,只能低头表达恭敬,应道:“是。”</p>
白旻指了指红薯,“此物侵占多少良田?”</p>
古阳华:“并无良田。”</p>
白旻惊讶道:“不用良田,那如何种植?”</p>
古阳华:“酒肆管事吃里扒外,敷衍了事,随意将种苗撒在边角地方,不曾管过它的长势。”</p>
白旻痛心疾首,“百姓哪怕蒙昧,也是种田的老把式,怎会不知好田地才能结出好果子的道理。”</p>
叹息一声,“全叫钱帛迷了眼!”</p>
古阳华头越来越低,“每家每户侵占的土地不多,也就一两分的样子。”</p>
“只是种的人家多了,酒肆本钱不够,这才只能跑路。”</p>
这是他审问农户和邻里得来的结论,还没来得及实地查看。</p>
自古皇权不下乡,但督促春耕是亲民官最大的职责。</p>
真正开始春耕的时候,古阳华的腿伤了,更不可能下乡了。</p>
白旻的声音稍微缓和了一些,“一两分贫瘠土地倒也不是大事。”吃不饱肚子,也饿不死人。</p>
嫌弃地指着红薯说道:“此物我略有耳闻,酿酒无妨,却是微毒,多食易烧心。还望古县令与百姓宣导一二。”</p>
他不通医理,却能凭空断定一样东西是否具有毒性。</p>
角落里杜乔眼睛一亮,比酒材更让人放弃探究欲望的是毒材。</p>
以前怎么没想到呢!</p>
白旻总不能承认,这是拘那夷带来的灵感。</p>
他没有一句假话,红薯吃多了的确有烧心之感。但话说回来,粮食吃多了还会撑死人呢!</p>
事情就这么“圆满”解决了,受损最大的是白家和郑氏的名声。升斗小民房前屋后几陇绿叶,并不会影响大局。</p>
恰在此时,亲随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说道:“这是长安三娘子的来信,因为信使路上急病,故而耽搁了些许时日。”</p>
白旻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本想着能从姊妹的温言软语中得到些许安慰,便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了信</p>
谁知道,他越看脸色越难看,最后长叹一声,“这叫我如何是好?”</p>
古阳华:“白大公子,可是长安生变?”</p>
白旻摇了摇头,“长安长治久安,是我的家事。”</p>
白旻本不欲多言,但这会也想寻人出个主意,缓缓说道:“地瓜烧是我家三娘友人的产业,她来信质问我,为何坐视旁人侵占?”</p>
先前所有人都以为是荥阳郑氏的产业,换言之,就是白秀然以为哥嫂在背后搞小动作,离间她和朋友的感情。</p>
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成姑嫂之间的矛盾。</p>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地瓜烧背后的东家是何人。但白秀然既然肯出这个头,就说明她和这位友人交情不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